《嫘祖》是一部长篇小说,书写了中华文明曦光微露时祖先的生活,是一部泛着神性光芒的祖先文明肇造记。
西陵嫘祖数千年来被一代又一代的百姓膜拜,她不仅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元妃,也是母仪天下的伟大女性。她发现了蚕桑的秘密,并将养蚕与丝绸奉献给了人族的世俗生活。她以母性的辉光,在黄帝建功立业的路途中韧性辅助、慈性矫正、智性引导,深度参与了文明的奠基工程,在中华民族的灿烂星河中始终被后世铭记和拜祭。
本书以诗化的语言书写了黄帝时代人神共处的生活场景,很多文化源头的故事,比如文字的创造,酿酒、制陶、舟车、衣饰、房屋等等最初的由来,以及人族和天地间各种生物部族的交集和分化,以惊人的耐力为我们展示了先祖们纯真烂漫的灵魂和不断成长的曲折经历,帮助读者认识祖先的高贵和荣光。
后记
如果要找一棵代表中国的树,我选桑树。
如果要找一个代表中国的虫子,我选蚕虫。中国或中国人一词在希腊和拉丁文中,就是蚕(Sinae、Serica、Seres)。
蚕吃青青桑叶,吐出白白蚕丝。一个叫嫘的西陵女子头一个发现了这个奇妙的情景。她养蚕抽丝,成为人族最伟大的事迹之一,开启人族的新时代,我称之为嫘时代。人与桑蚕一起成长。桑蚕改变了人的某些特征。
那洁白绵长的蚕丝,从蚕神嫘祖手中一诞生,美丽与华贵就与中国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因为蚕丝,因为丝绸,人族变得高贵起来,柔软起来,交流起来,战斗起来,和谐起来。因为丝绸,人们拥有梦想跟远方。
古时候的天地还在,古时候的日月还在,古时候的山河还在,古时候的人却不在了。时间吞噬一切。真相被一代接一代的死亡带走。嫘祖事迹若隐若现,已成云烟。文献上对嫘祖的简略记载,与她的伟大贡献极不匹配。我相信,事迹在被死亡跟时间带走的同时,也随着新生命的诞生而延续。那些遗失的嫘祖消息,时刻通过最细微的毛细血管流传在天地之间,并在时空的褶皱里遗存。
黄帝开创中国、文明中国、改变中国的宏大历史叙事中,携带着元妃嫘祖的气息。黄帝开天辟地、惊天动地的伟大故事中,保留着嫘祖的指纹。一切即将发生。黄帝及嫘祖共同选择的生活,是对文明走向的最初判断跟选择。命名世界,建立秩序,中华民族开始走出暗黑时代。我们今天的日常,是从黄帝嫘祖那里开始的。
关于嫘祖的故里,存在十余种说法:河南的西平、开封、荥阳;湖北的宜昌、远安、黄岗、浠水;四川的盐亭、茂县、乐山;还有山西的夏县、山东的费县和浙江的杭州等。如此多的地方都以嫘祖故里为荣光,可见嫘祖的影响深入人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嫘祖的孩子啊。
《水经注》记载:西陵平夷,故曰西平。老天把我生在嫘祖生活的土地上,让我在西陵的风土人情中生活近二十年。我从小就听妈妈说过嫘母的故事,我好奇地看着妈妈养蚕抽丝织布,我枕着妈妈给我做的蚕沙枕头进入梦乡。当我年过半百之后,忽然觉得我应该写写嫘祖,才无愧于嫘祖的子孙。我在桑蚕大地上寻找嫘祖。遥远的嫘祖,像亲娘一样牵起了我的小手。
万物有灵。一个鸿蒙世界存在于桑蚕之中。今天的每一棵桑树、每一只蚕都携带着从创世之初以来的全部信息。一片桑叶一粒桑葚,它们携带着自桑树诞生以来所有的桑树,所有的沧桑。一只蚕身上,存在着所有的蚕,以及蚕跟人的互动历史。桑蚕就是整个宇宙。
桑蚕生长,文字生长。从嫘祖和桑蚕开始,我与古老汉字进行对话。我往记忆的深处走,一点一滴地收拾、修补并且恢复那些被遗忘的记忆碎片、灵魂碎片。嫘时代的声音、气息、风俗跟景物扑面而来。我写不出黄帝的创世史诗、写不出国族寓言,那么我能否写出祖先的日常、肉身的记忆?能否走进文明的源头跟初始?走进黄帝建立的秩序中?
反者道之动。我从最开始的地方最简单的地方写,写出世界最初的样子,事情最初的样子,祖先最初的样子,没有受到儒佛道影响的样子。写出原始的样子,传达出祖辈的价值观。
我看见,嫘祖跟他的丈夫黄帝身上洋溢出来的那种高贵的单纯,简单的丰富,静穆的伟大,与生俱来的忧伤……
伟大的黄帝,伟大的嫘祖,伟大的仓颉,伟大的祖先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
笔写造化,桑蚕有功。丢失的历史,涌现出来。
我庆幸自己对嫘祖的书写,使我聆听跟接触到伟大。
写出《嫘祖》一稿后,我竟然好意思拿着粗糙的稿子请著名学者、编辑家、鲁奖得主穆涛老师批评,穆老师一字一句看了(估计是皱着眉头,烦得够呛),写了三页笔记,对小说的结构提出意见,引导我关注黄帝嫘祖建构的文明秩序。小说家、鲁奖获得者弋舟先生放下正在创作的长篇,与我讨论,他说:我们的日常是从黄帝嫘祖那里过来的,连黄帝跟嫘祖的争吵,也不仅仅是夫妻的矛盾,是对文明走向的选择跟判断。他怕我修改时有畏难情绪,还含蓄地说:一部作品,最幸福的阶段是修改阶段。
最后的修改是在老家西平进行的。改完最后一个字,抬起头,我看见嫘祖慈祥的笑,跟亲娘一样。
还得感谢河南文艺出版社的党华女士,她从朋友那里得知我正在写这篇小说,立即约稿,用心审读了这部书,并且写下了她对这部书的判语,直接导致这部书的顺利出版。该感谢的还有美术编辑吴月。
写《嫘祖》时我感叹,春蚕制茧亦可怜春蚕制茧最堪哀,皆是不通。不会作茧的蚕,是没有完成自己的蚕。蚕的生命过程就是春蚕吐丝,就是作茧自缚,就是化蛹为蛾。无喜无悲,自自然然。只有作茧自缚,才能完成自己。只有化蛹为蛾,才能升华自己。这是我们应该从蚕身上学到的美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蚕蛹化蝶、嫘祖抽丝之后,天地间令人激动的事物已经不多。
好在,我们走在大路上,穿着蚕神嫘祖留下来的丝绸,并有行神嫘祖的佑护,我们安然无恙……
胡松涛
壬寅年春于嫘祖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