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提供了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指南,并汇集了华中科技大学不同文科专业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以学科专业作为章节划分,对涵盖文、史、哲、经、管、法、教育7大学科门类的优秀教学案例进行系统集中展示,内容涉及教学目标、思政元素、教学安排、效果呈现、特点与创新性等多个层面,既呼应新文科建设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或拓展的发展方向,又切实践行*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指南对新文科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原则、内容维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剖析,在各案例详解部分,融汇了华中大文科专业在长期课程思政建设中摸索的经验和各位名师的教学智慧,兼具专业性和操作性,并以图文并茂和教案设计的形式生动明朗地进行呈现,旨在从实施操作层面为广大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教师给出具体教学建议,推进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发展。
1.名校名师团队合力编纂,拥有较高的业内认可度和权威性本书以华中科技大学文科专业的知名专家教师团队为依托,对各大高校文科院系的课程思政建设工程具有权威指导意义。2.围绕目标受众需求展开内容设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书涵盖文、史、哲、经、管、法、教育7大学科,文科门类齐全,对各学科代表性课程的教学目标、思政元素、教学安排到效果呈现的课程思政实践细节进行了详细讨论,能够直观指导新闻传播类教师的课程思政实践。3.案例写作风格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具有良好的易读性案例介绍简洁凝练、图文并茂,排版设计规整美观,生动易读。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政课,*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2020年5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课程思政秉承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统一的观念,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内容建设,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和价值意蕴,将思政教育所涵盖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德性智慧和精神追求,渗透到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的学习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把教书和育人的工作落在实处,确保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要依托。对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该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育要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对于专业教育课程,要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对于实践类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课程思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德育教育理念和实践,内涵丰富,立意高远。与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不同,课程思政强调在专业教育中立德,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塑造。课程思政本身意味着教育理念和结构的升级,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融合与统一。在这种融合与统一中,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相得益彰专业教育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同时,德育教育被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它承载着价值追寻和精神引领,让专业教育具有更明确的方向。课程思政通过将德育教育寓于专业课程,来塑造学生的心灵,参与其生命的成长,也由此将专业课的授课教师转变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一直以来将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学校拥有鲜明的红色基因,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学校坚持将思政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在院系层面,成立院系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9月,学校党委创造性地提出党旗领航工程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以党旗领航,责任以行为核心理念,按照早日站在党旗下党旗在我心中 我为党旗添光彩三个阶段,开展教育学习活动。2010年1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华中科技大学,学校做了专题汇报,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加强思政工作制度设计、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打造 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形成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2018年8月,学校被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确定为高校党建工作联系点。学校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了全域统筹的课程思政体系。学校出台《华中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设了全面覆盖、科学有效、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体系。学校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设立课程思政重大专项课题。学校依托哲学学院创办《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该刊是国内第一种专门发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成果的刊物,旨在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搭建理论平台,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经过实践探索,学校在许多学科专业涌现出了一批有价值的课程思政成果。2022年5月,学校出版*高校工科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该指南是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华科大方案,由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主持编著。该指南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梳理总结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构成维度、评价原则、质量保障体系,通过结合典型教学案例,提供了操作性强的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和方法。*高等院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胡敏强教授认为,该指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工程特色,为其他各专业推进建设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起着引领作用。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被赋予新的内涵与路径。人文社会科学要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要通过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铸牢学生的理想信念,强化学生的价值塑造。华中科技大学各人文社会科学院系,秉承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国家文科人才为目标,坚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显性教学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学科特色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理念,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由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牵头,联合哲学学院、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社会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编撰了《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全国*文科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本《指南》分为两篇。第一篇是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理论与教学指南总论。在总论部分,《指南》在思路和理念层面,就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进行探讨;在操作层面,《指南》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从内容构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就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展开和教育效果,做了详细阐释;在教学管理层面,《指南》从制度、资源、载体、师资等七个方面,明确了专业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和重点领域。对人文社会科学院系专业的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而言,《指南》的重要价值在于,在操作层面为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方法创新和教学评价,给出了具有启发性和示范性的建议与方案。在内容设计方面,《指南》将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要素,归纳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文精神、法治意识、公民品格、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八个维度,每个维度列出主要的二级指标点。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可供参考的五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评价上,从评价原则和评价标准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论述,指导性强。《指南》在第二篇中,以九个学科共十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为案例,对总论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述,做了具体的示范和讲解。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重心在院系。课程思政工作应该成为院系学科建设的重要构成,成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内容。院系要根据学科专业的自身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规划、内容体系、教学重点、教材开发、评价标准、团队建设诸维度,加强建设研究,在专业课程中承载思政内容,将思政内容寓于专业课程。院系要更加重视课程思政,不是因为课程思政是重要的指挥棒,是双一流建设评价、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的构成因素和影响变量,而是因为课程思政本身是新时代和新文科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内在规定。人文社会科学所有学科专业课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和德育资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都是课程思政的生动教材,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奋斗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理想,需要与课堂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相得益彰、合而为一。课程思政建设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高等教育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让专业教育具有价值支撑和价值导向。通过课程思政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让新时代的青年学生理想更加坚定、精神更为饱满、情怀更加深沉、生命更有意义。
负责统战、本科教学、本科生招生、学生工作、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工程实训;分管统战部、本科生院、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工程实践创新中心。
目录第一篇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理论与教学指南总论3第一章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4第二章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6第三章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原则8第四章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11第五章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构成23第六章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26第七章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31第八章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保障第二篇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37第一章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思政案例50第二章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思政案例60第三章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品牌传播概论课程思政案例73第四章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课程思政案例82第五章公共管理学院电子政务课程思政案例91第六章管理学院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案例100第七章经济学院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113第八章法学院法学导引:国际法课程思政案例124第九章社会学院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思政案例133第十章外国语学院交替传译课程思政案例145附录A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153附录B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58附录C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