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堂动起来是音乐教学改革的方向,
让生活与生命动起来,人生的意义才更加丰满。
当下我国学校音乐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亟须以一种注重体验的、灵动的、焕发美育意义的教学加以补充,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非常好的途径。
编辑推荐篇章:
P111-117 师生互动:由单向传递转为多维交融
序 以音乐激发生命活力
李茉博士的《让音乐课动起来: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即将付梓,嘱我作序,不免忐忑。当年华东师大音乐系的青年教师李茉向我咨询报考博士研究生的相关问题并表达报考意向时,我就很忐忑。这两种不同的忐忑,皆源于我自己完全是个音盲。我的专业领域是教育学原理,理应关注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的组成部分之美育,关注作为学校美育重要载体的音乐教育,但我对音乐一直是无感和无知。从她考取华东师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的那一刻起,音盲这一缺陷使我几乎陷于万劫不复的焦虑之境,逼着我去阅读了一些与艺术哲学、音乐史、音乐教育相关的书,还申报并完成了一个与学校美育相关的课题,对学校音乐、美术等美育教学与实践活动进行了一些观察,对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也有了一点点思考。在她决定以基于体态律动的音乐教学实践变革为题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她让我认识了达尔克罗兹及其体态律动教学的思想与实践,由于自身的音乐认知缺陷,我只能和她讨论研究设计、实验方法、理论提炼等教育研究方面的问题。她给我开辟了一片新的学术视域,我曾认真观察过她的体态律动课堂教学,这让我有机会见识动起来的音乐课堂的魅力。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说,她当初的博士学位论文还略显青涩,那么,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著作,却有了理论阐释的丰富性基础上的浓浓的实践底蕴与教育情怀。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Dalcroze eurhythmics)是一种通过运动学习和体验音乐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在对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传统的音乐教学将音乐理论和记谱法当作抽象的东西来教授,与其所代表的声音、动作和感觉脱节;学生的音乐学习是机械的,缺乏音乐敏感性,难以捕捉旋律和和弦,更难以理解内隐于音乐的意义。达尔克罗兹希望找到帮助学生发展感受、聆听、创造、想象、联系、记忆、阅读和创作以及演奏和诠释音乐的方法,以便让他们摆脱身心、感觉和表达之间的割裂。通过观察,他发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用他们的脚敲打节拍,或者随着音乐摇晃身体,而且,这种身体反应是自然的,流畅的。他意识到,在音乐学习上,与感官直接相关的是节奏和运动,音乐的三个要素音高(pitch)、节奏(rhythm)和力度(dynamic),后两个完全依赖于运动。专注的聆听与敏感的身体反应相结合,定会产生并释放出强大的音乐力量。为此,他开始寻找可以将音乐转化为实用教育工具的原则、教学策略、教学风格和方法。他将身体视为学生音乐训练的第一个乐器,开发了将听觉与身体反应相结合的练习技术,做了大量实验,并将这一独特而新颖的原理与方法命名为体态律动(eurhythmics)。
体态律动教学体系包括三个关键概念:(1)体态律动(eurhythmics),学生通过听音乐来学习节奏和音乐结构,并通过自发的身体运动表达他们所听到的内容,进而通过动作表达音乐,通过动态练习发展音乐技能;(2)视唱练耳(solfège),采用固定调系统,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视唱技巧,增强对内心听觉的训练;(3)即兴创作(improvisation),运用乐器、动作和声音进行即兴音乐创作。这一教育体系旨在促进:(1)音乐感知与创作方面,促进学生对听力、分析、写作和即兴创作的快速、精确、富有表现力的个人反应;(2)身体反应与表现方面,使学生的表演更准确,并通过表演发展个人表现力;(3)人的精神与情感发展方面,促进学生的意识、注意力、社会融合、自我表现以及细致入微的表达。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思想作为音乐与动作(music and movement)在欧洲、美国、东亚多国的学校得以实践、传播和推广。他的思想还对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创建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产生深刻影响,后者被广泛应用于欧美的音乐教育,在我国也有较多的借鉴和应用。
李茉博士可能不是第一位向读者介绍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中国学者,但是她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理解是独到的,她更是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付诸实践的为数不多的中国学者,这种致力于将国外先进教育理论与本土教育相结合的探索性、变革性教学实践,实属不易和难得。而这一切,都源于她对音乐教育的深刻领悟与挚爱,源于她对中国音乐教育的研究和把握。在她看来,音乐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李茉在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期间,借助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全面梳理了体态律动音乐教学的历史发展脉络,系统地阐释了体态律动音乐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实践体系。这使她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她看来,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以身体参与为音乐学习的基础,将敏锐的感受力、富有生命律动性的节奏感和自如的个性表达视为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实现了音乐与学习者身体、情感的交融;围绕音乐性的培养,通过生成性的分工与合作机制,展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即兴性与创造性,实现了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身心和谐与统一。
灵动的思想只有与现实实践结合才会产生生命活力。为此,李茉花了大量的时间深入中小学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通过调查,她真切地了解到当前我国音乐教学存在的重理论、重知识、重单向传授,轻实践、轻体验、轻创造等种种问题,感受到音乐课堂的沉闷、呆板、缺乏活力,认识到音乐教学背离教育意义的危害……她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中小学音乐教师对教学改革的强烈渴望。这使她意识到,中国音乐教育亟待以一种注重体验的、灵动的、焕发音乐教育意义的教学加以变革,以实现音乐教学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当她向老师们介绍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思想,老师们对体态律动音乐教学的理念与方法的渴望与积极、开放态度,使她坚定了在中国课堂尝试进行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改革实验的信心与决心。
李茉的教学实验最初是从上海的中小学开始的,她的实验着重将环境、音乐、节拍、身体运动、表达等元素有机组合,注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多维交融、深度体验与主动表达。这些实验是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开发设计的本土化教学案例、执教者与学生的课后反馈以及前后测检验均显示,学生在节奏与节拍、即兴表现与音乐创编三个方面进步明显,实验组与控制组差异显著,并且音乐课堂发生了诸多转变:教学内容回归音乐本体,教学方法增强深度体验,课堂组织实现互动交融,教师教学迈向即兴生成,学生呈现出个性化的创造。
在以此研究为基础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之后,李茉的研究并未止步,她继续研究和传播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不断扩大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实验推广,其目的已不止于能够写出多少篇论文,而是让更多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发生改变,真正动起来,让更多的中国儿童从生动的音乐教学中获益,健康成长。这些融汇了作者十余年来艰难探索与付出的研究、实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丰富了本书的内容,为您呈现的不仅是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相关知识,更是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丰富经验与体验,是一位青年音乐教育者对儿童、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与浓浓的教育情怀。
这是一本研究和传播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著作,一本基于中国本土音乐教育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的著作,更是一本反映青年学者以满腔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体验、情感的著作。
世界上有阳春白雪般的音乐,也有下里巴人式的音乐;有死记硬背的课堂,更有生机勃勃的课堂。我曾对李茉博士说,我并不期望她成为一流的音乐家,但希望她成为一流的音乐教育家,通过音乐教育,唤起广大儿童与社会大众的爱美之心,激发其爱美之情,提升其赏美、创美之能力,共同营造、共享美好生活和美丽世界。
让音乐课堂动起来是音乐教学改革的方向,让生活与生命动起来,人生的意义才更加丰满。让我们一起动起来。
范国睿
序 言 以音乐激发生命活力 001
前 言 005
绪 论
第一章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研究源流
第一节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概述 008
一、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内涵 008
二、体态律动与舞蹈的区别 012
第二节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研究的发展 013
一、国外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研究 013
二、国内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研究 017
三、国内研究现状的特点 022
第三节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研究意义 022
一、国家美育蓝图呼唤动起来的音乐课 023
二、动起来的音乐课需要重视西方经验 024
第二章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发展溯源
第一节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 028
一、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其人 028
二、新音乐教育观的启蒙 031
三、对传统教学的深刻反思 032
第二节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对传统教学的超越 034
一、尝试用动作表达节奏 034
二、从视唱练耳教学入手 034
三、以公开课宣扬新理念 035
四、开发教学新形式 036
第三节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实践推广 037
一、创办德国海勒劳体态律动音乐学校 037
二、打造艺术创新名城海勒劳 039
三、建立日内瓦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院 040
第四节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在20世纪的影响 041
第五节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在中国的发展 043
第三章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实践体系
第一节 体态律动 048
一、体态律动的教学目标 048
二、体态律动的教学内容 050
三、体态律动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052
四、体态律动典型教学案例 054
第二节 视唱练耳 056
一、视唱练耳的教学目标 057
二、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 057
三、视唱练耳的基本方法 058
四、视唱练耳典型教学案例 059
第三节 即兴 061
一、即兴的教学目标 062
二、即兴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062
三、即兴典型教学案例 065
第四章 我国学校音乐教学的困境与变革愿景
第一节 当前学校音乐教学的问题与归因 070
一、学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070
二、影响音乐教学的因素 075
第二节 音乐课程标准的变革愿景 080
一、学校音乐教学的价值追求 080
二、学校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 083
第三节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与愿景的实现 086
一、与音乐教学变革的价值诉求契合 086
二、与音乐教学变革的基本理念契合 086
三、符合变革愿景的方法预期 087
四、有助于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 088
五、音乐教师的应用意愿较强烈 089
第五章 探究动起来的音乐课:一项教学实验
第一节 实验设计 092
一、实验假设 092
二、实验方法 093
三、实验过程 097
第二节 数据分析 098
一、数据收集 098
二、数据编码 099
三、数据处理 099
第三节 实验结果 100
一、前测音乐能力测评比较 100
二、前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100
三、实验结果分析 105
第四节 实验效果 107
一、课堂形式:由秧田桌椅转向梦想舞台 107
二、师生互动:由单向传递转为多维交融 111
三、课堂重心:由教学效果转向深度体验 117
四、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表达 123
五、教师教学:由教授知识转向促进发展 127
第六章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与课堂教学
第一节 体态律动音乐课堂教学形态 132
一、教学空间与教具准备 132
二、课堂样貌与教学形式 135
三、教学过程与学习机制 137
第二节 五种代表性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策略 140
一、跟随练习 141
二、快速反应练习 143
三、替换练习 145
四、回声式卡农 146
五、多声部卡农 146
第三节 瑞士达尔克罗兹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 148
一、米蕾叶·韦伯(Mirelle Weber)的教学设计 149
二、蔡宜儒的教学设计 153
第四节 应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课堂教学调整方案 155
一、更新教学体系 156
二、明确教学思路 163
三、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课例 165
第七章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实践价值
第一节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实践意蕴 178
一、以身体参与促使全身心投入 178
二、以具身性体验促进深度学习 180
三、以有结构的即兴激发创造 181
四、以解放天性促进灵动表达 183
第二节 体态律动音乐教学的育人价值 184
一、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184
二、经由音乐指向全人教育 186
三、唤醒内在潜能 188
四、唤发审美情感 190
第八章 创造学校音乐教学新方式
第一节 体态律动音乐教学面临的质疑与挑战 194
一、以节奏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遭质疑 194
二、传承多元文化的局限性较突出 195
三、现实应用困难较多 196
第二节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在我国的前景展望 198
一、理论研究不断拓展 198
二、现实困难有望改善 199
三、国外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提供借鉴 200
四、各类音乐教师学习热情高涨 202
第三节 学校音乐教学改革新方向 203
一、关注身体作为音乐学习的方式 203
二、探索有结构的即兴教学模式 205
三、倡导音乐教学中的对话与交往 206
结 语 209
附 录 213
参考文献 235
致 谢 237
后 记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