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掌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风险、灾害、危机的跨学科研究,至今已有十余年。在这十余年中,中国相继经历了南方雪灾(2008)、汶川地震(2008)、玉树地震(2010)、舟曲泥石流(2010)、温州动车事故(2011)、芦山地震(2013)、鲁甸地震(2014)、东方之星沉船(2015)、天津滨海新区危化品仓库爆炸(2015)、山竹台风(2018)、新冠肺炎疫情(2020)等重大突发事件,在灾难中前行。在这十余年中,伴随着管理实践的进步,我们的研究从最初的理论引介到跨学科理论框架建构,再到规范的实证研究与积极的政策建言,不断在探索中发展。
在今天的全球风险社会和中国高风险社会中,风险、灾害、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已无须多言。如果说风险社会意味着一个时代性的转变,那么人类如何与风险、灾害、危机共生,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紧迫的研究主题。
南京大学致力于风险、灾害、危机的跨学科研究,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学术传承,形成了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解决民生痛点问题”为宗旨的学术传统。其间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开创社会风险研究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全国率先开展改革风险控制、社会风险预警的相关理论研究。二是探索跨学科研究路径。自2005年起将已有良好基础的社会风险研究与国家急需的公共危机研究进行跨学科融合,成立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这也是国内最早从事应急管理跨学科研究的机构之一。三是推动应急管理多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自2015年起,在美国唐仲英基金会的资助下,建设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研究平台,创办“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论坛”,出版《风险灾害危机研究》跨学科集刊,经营“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研究”微信公众号,服务中国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学术共同体成长及其与国际相关领域学术共同体的交流和互鉴。四是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2020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之下设立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南京大学成为首批试点建设单位,率先完成学科论证,积极推进学科建设;202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交叉学科门类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南京大学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为应急管理学科开展跨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经过三十余年的持续努力,南京大学倡导的以公共管理为主体学科的应急管理学正在作为一种新的跨学科研究范式,努力追赶并尝试超越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以社会学为主体学科的灾害社会学和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以政治学为主体学科的危机政治学这两大跨学科研究范式,为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在我们致力于构建的应急管理跨学科知识体系中,风险、灾害、危机既代表了不同的学科传统、研究范式,也代表了从风险到危机转化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因此,我们将刊名定为“风险灾害危机研究”。这既代表了我们倡导跨学科研究的学术理想,也表明了我们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办刊理念。因此,只要研究符合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我们欢迎任何学科关于风险、灾害、危机的研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正是在美国唐仲英基金会的慷慨资助下,我们才有可能由从事风险、灾害、危机跨学科研究走向推动中国的风险、灾害、危机跨学科研究,同时促进与国际相关学术共同体的交流。经过持续的努力,《风险灾害危机研究》已经成为一份开放、共享的跨学科集刊,学术品质也得到了应急管理学界同行的充分认可。今天,尽管我们已经充分地实现了当初在项目申报时的承诺,但自觉还需要将项目的精神传承下去,继续推动中国风险、灾害、危机跨学科研究。
自本辑起,《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的出版将由社科文献出版社转至商务印书馆,我们希望这份刊物继续为国内的风险、灾害、危机研究提供一个跨学科的平台,也希望《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继续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支持与帮助。
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交叉研究
新冠疫情背景下农户生计恢复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
——基于生计韧性视角的探讨
全球疫情防控下我国对外人道主义援助制度优化研究
中外危机领导力研究知识图谱与聚类维度的对比考察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综合应急管理制度研究
从履责到分责再到尽责
——技术规训视域下校园安全管理的行为逻辑
全过程均衡视角下的灾害预防与响应
——基于洪灾应对网络的分析
企业火灾应急准备与影响因素研究
公共安全与大数据研究
韧性理念嵌入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逻辑与机制
——基于广州市实践的思考
风险感知与决策研究
公众何以支持复工复产政策?
——基于理性与经验双重路径的分析
人工智能风险应该如何进行科学沟通?
——基于公众一专家风险感知差异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