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信访法治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信访制度历程嬗变
诉源治理: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形式
新时代“枫桥经验”数字化发展中的机制创新
涉诉信访源头治理机制的构建……
《信访与治理研究》作为全国公开发行的信访理论刊物,侧重从信访视角深入探究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前沿议题。刊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多元学科的视角、努力把握前瞻理论动态、认真总结深层实践规律,致力于构建信访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打造研究当代中国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学术阵地。
信访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信访制度,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要求“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信访工作条例》,进一步优化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创新发展。本期围绕“信访制度创新与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关注当前信访制度创新完善的理论与实践议题,积极推动信访与社会矛盾的源头预防。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信访法治化是新时代信访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当前,我国信访法治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挑战。本期“专家观点”栏目特别邀请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周户教授就“推进新时代信访法治化建设”发表专家观点。王周户教授认为,信访法治化是新时代信访制度改革的方向。文章详细剖析了当前我国信访法治化建设的推进实效以及新颁布的《信访工作条例》对信访法治化的创新。文章诠释了新时代信访法治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在政治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的信访法治化,在对象上坚持信访工作部门与信访人的双重面向,在内容上坚持行为约束与程序约束共进,在功能上逐渐弱化权利救济功能,在效果上坚持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并重。
探索诉源治理,推动新时期信访与社会矛盾的源头预防,意义重大。“理论视野”栏目的《诉源治理: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形式》一文,分析了新时期诉源治理的政策背景、基本内涵和基本定位,研究认为诉源治理彰显了中国国家治理的建构逻辑,对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推动自我革新、提升效能的独特价值。《涉诉信访源头治理机制的构建》一文重点关注涉诉信访问题的源头治理,文章认为涉诉信访源头治理的本质是信访风险的预防,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涉诉信访源头治理的现状特点及现实挑战,建议采取规范诉前调解行为、坚持司法审判功能的核心定位、构建多元共治的源头治理格局等多元措施,推动涉诉信访诉源治理的持续完善。今天的现实是昨天历史的逻辑延伸,探究信访制度的演变历程和历史逻辑,有利于全面了解信访制度的特性,从而更深层地把握信访制度创新完善的内在机理。为此,本期“理论视野”栏目特别邀请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信访与法治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邹东升教授剖析我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嬗变。邹东升教授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精确设置的变化等多元维度刻画信访制度70多年间的变迁历程,剖析了触发信访制度变迁的动力因素(重大社会变革、关键政策调整、社会焦点事件等),揭示了信访制度的内在演进逻辑。
写在卷首
信访制度创新与社会矛盾源头预防
专家观点
推进新时代信访法治化建设
理论视野
新中国成立以来信访制度历程嬗变
“一体两翼”:新时代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基本理路
诉源治理: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形式
涉诉信访源头治理机制的构建
信访观察
司法信访与司法公信力——历史与比较视角下的德国类信访制度
作为历史遗留问题的知青信访
生活与政治的互嵌:中国长期上访行为的发生逻辑——以一个多年上访案件的分析为例
学术前沿
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新时代“枫桥经验”数字化发展中的机制创新
在线教育发展的风险与治理研究
社会调查与案例分析
编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行业标准若干理论问题的务实性探讨
“忠诚”还是“附庸”:现代城市中的社区聚集——以唐山市H庄社区聚居文化的形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