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而且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该书旨在反映我国高校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使各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理论成果,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探讨如何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关于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反思;二是关于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探究;三是关于课程思政教学的案例精选。
选题特点有二:一是厘清课程思政理论注重与教学结合的实施方法探究;二是发掘专业课教学环节中课程思政教育的着力点,侧重专业课教学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呈现。
卷首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因此,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始终把课程思政的理念推广、学术研究和经验总结作为手头的重要工作来抓,编辑出版全国高校首家大型学术集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目前已出版第三卷。本卷共收入了21篇文章,不仅有对课程思政本身的理论研究,而且所涉学科专业包括哲学、文学、法学、经济学、医学、外语、旅游管理、地质学、力学、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课程类型包括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实验课;此外,还包括探讨思政课程相关问题的文章。本辑所收论文颇多亮点,可以说抓住了当前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首先是课程思政教学理论研究。这一部分在分析当前课程思政关注重点的同时,也充分关注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杨杰、王思雨、罗骏通过对核心期刊相关发文情况的分析指出,载于核心期刊的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发文机构主要为京津冀、长三角高校;发文作者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高校及*门的领导和管理者为主,非思政专业课教师较少。这说明,我国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高校,对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开展得还不够,重视的程度还不高,研究的层次还比较低;专业课一线教师直接参与相关研究的还不多。课程思政是专门针对专业课而言的,我们经常讲,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果专业课一线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程度太低,那就背离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初衷,因此,这一问题值得重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加强培训是重要环节,张晓娟、高永格、吴迪从校本培训的角度,提出了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三三三策略,即抓好教师、课程、竞赛三对象,找准校本培训发力点;把好文化认同、价值引领、扎实学识三原则,打造扎根中国大地的培训师;做好支持迁移、支持协作、支持共享三功能,为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实践路径。邓航玲、夏增民则从教学流程的角度,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和实践思路。专业课一线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还是应该重点从教学实践入手,强化教学设计,注重教学流程,抓好教学过程,然后分享相关成功经验。其次是如何破解当前课程思政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表面化硬融入的迷局,《基于工程类专业内涵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一文在寻找解决方案上做了尝试,那就是课程思政一定要坚持专业属性,必须依托某一学科或某一具体课程的专业内涵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该文从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及内涵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指出土木工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又从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的角度审视人类历史,结合中国历史上的工程成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结合中国工程师的贡献,阐释科学家精神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并强调新中国土木工程建设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例证,进而以土木工程发展前景激发青年学生坚定使命担当和创新创造精神。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浑然一体,达到了盐溶于汤的效果。*后是如何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讨论及实践,大都是站在教师或管理者的角度去分析、去推动,显得高高在上脱离了受众。然而,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学生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程思政教学重点在教学实效,因此必须重视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馈,把学生纳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课程思政建设的身份抓手以外语课程思政为例》一文,就通过在教学实践中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二语习得中的身份研究为理论依据,提出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多元身份要素为抓手,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二元关系,建构新型的课堂关系,实现育才与育人的统一。这在教学设计的思路上将给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师以很大启发。另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到,课程思政不是教师个人的单打独斗,也不是简单地梳理、挖掘思政元素,然后将其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它应该是整个课程组的集体合作,在教学设计上应有顶层设计,由单个的、某一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上升为整体的课程育人体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一核三翼四环节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一文就对此进行了有益尝试。该文通过梳理旅游课程思政内涵,构建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一核三翼四环节协同育人体系,即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旅游人才为核心,将思政教育纳入整个教学目标,通过三翼(三个课堂)的有机联动,四个环节(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的无缝衔接,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总之,虽然目前在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入开展过程中,既有旧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有机融入等,又不断有新的问题涌出,如思政效果评估等,但这些都需要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推广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地开展教学创新中得到解决。本辑所收录的论文,就是推进解决课程思政教学中若干问题的尝试,不仅在教学设计上对专业课一线教师有所启发,而且提供了可供效法的解决方案。相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在后续的编辑出版中,会进一步对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进、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切实落实做出更大的贡献。
董尚文,男,1965年生,湖北潜江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先后于武汉大学获得哲学学士、法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一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要招标项目和*重要攻关项目的子项目各一项,主要代表作有《阿奎那存在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阿奎那语言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K. 拉纳的认识形而上学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09年第6期)、《阿奎那的问题类型论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13年第3期)等,目前正在主持托马斯?阿奎那《问题辩论集》的翻译与研究工作。
1理论研究
3郑萌萌纵向融通、横向联通、立体贯通打通思政课育人最后一公里
16刘冲任爽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建设的理念与路径
29代水平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实现路径与施行要点
41张晓娟高永格吴迪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校本培训供给侧改革视角
53杨杰王思雨罗骏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
70肖银洁吕宏山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依据、基本意蕴及赓续发展
85实践探索
87张福公徐强新文科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体系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99胡其志许立强庄心善基于工程类专业内涵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110邓航玲夏增民教学流程视角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20吴佳李绩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一核三翼四环节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31李晖课程思政建设的身份抓手以外语课程思政为例
141汤锐四情涵养视域下大学生的英雄情感观养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150丁卉杨盛力彭妙丁乾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肿瘤学为例
159教案设计
161王玫黎国际公法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传导路径探索
171杨丹刘海曲燕彬刘自敏农村经济发展调查国家一流课程思政建设逻辑
183梁鸿飞包欢乐融合育人: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法课程
195吴晓庆朱小芹王凤飞协同理念下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创新研究
206王波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主题研究
215侯作富黄和祥刘洋基础力学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
222央金卓玛李洋西藏大学环境地质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229周锐徐礼祯周海俊周智冠郑晓隆面向新工科的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236首届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