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我在2022年9月初才从哲学楼搬进王克桢楼。在哲学楼216室办公的时候,和立翰教授同楼三年。自从立翰教授搬到哲学楼一层办公,见面的机会就多了起来。有时候路过,如果他房门开着,也会进去坐一会儿,聊一聊……印象里,立翰教授的办公室就是10平方米的小房间,但书越来越多,为此我们俩还交流过买什么样的书架可以放下更多的书。翻看他的书,各领域的都有,除了他的老本行工程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外,还有哲学的、教育的……五花八门。我还曾经好奇地想:您这是要干吗?一直以为他只是兴趣广泛,到现在答案揭晓,原来他一直在写这本书!
立翰教授发来他的书稿让我先睹为快,认真浏览后受益良多。虽然只有短短的六章,但内容广泛,从对学习的认识开始,讨论了注意、记忆、元认知、情绪以及学习环境,都是与学习关系密切的关键方面。
发展心理学主要从生理、认知和社会性三大主题领域探讨个体成长。在做各种家庭教育和发展心理学讲座时,我也多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向公众介绍相关内容。这本书较多涉及认知能力和学习领域,分别从注意力、记忆力、元认知、情绪调节以及学习环境设置等角度为读者讲解大脑学习机制的基本原理,并针对常见的学习场景,结合亲身的学习和教学经验,为读者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建议。特别是基于前沿脑科学研究成果,立翰教授很有创意地提出了认知力 情绪力 环境力的三元学习力模型。为了帮助读者理论联系实际,每章配有与主题相关的小练习,方便读者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训练提升学习力。通读全书,基础科学原理的道与现实应用中的术彼此呼应,相得益彰。既传递了有关学习的心理学和脑科学知识,又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实践以及养育和教育实践提供具体指导。
总结起来,本书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称道:一是对打造高效学习空间,即对学习环境力进行阐释的部分;二是平和谨慎和娓娓道来的表述方式。
学习环境力部分的内容在脑和学习等相关主题的科普中很少会被涉及,也是很多研究者和家长以及学生常常忽视的方面。但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于心理成长的作用同样关键,也非常重要。环境特性及其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个体的唤醒状态和情绪感受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认知加工和学习行为效率。这一部分的纳入使得这本小书更加有特色。
总之,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平易近人,像是在回答朋友们的问题,容易让人接受。大概是因为立翰教授也是一位父亲,这使得他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孩子们的学习过程。相信在生活中,他也是个实践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厉害老爸。非常希望读者朋友们在阅读中接受、在学习中体会并在生活中实践,帮助孩子们,也帮助我们自己科学地提升学习力,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学习。
为此,我先学习了,并很高兴向大家推荐。
苏彦捷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推荐序二
在当今的教育行业盛行这样一句话:学习是逆人性的。 虽然我个人对这句话想描述的问题能够产生共鸣(即学习需要克服很多人类的直觉和情绪),但是我对这句话想传达的情绪和价值观并不欣赏。如果所有的老师给所有的学生都去灌输学习是逆人性的这样的思想,那么就至少有两件事,我们无法给学生们解释:
- 为什么学习不去逆牛顿、伽利略、达芬奇的人性,而只是偏偏逆我的人性?
第二,既然学习是逆人性的,那么我讨厌学习,也就是理所当然的吧?
所以,每次我听见有老师在台上说这句话的时候,我都把脸深深地埋进手里,我知道这句话又要给很多孩子们不好的心理暗示了:学习是痛苦的。
我在生活中也经常听到有一些人说:别让孩子学那么多,让他有个快乐童年吧。 这句话,不也同样是直接把快乐和学习对立起来了吗?
如果学习真的如这些人所说的逆人性,或者是不快乐,那它为什么会存在呢?
这世界有物理,就证明有人醉心于物理。这世界有数学,就证明有人热爱数学。这世界有马拉松,就证明有人能跑马拉松。
如果一个东西真的逆人性,它就不会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学科或者一个行业。
此外,我们再做一个思想实验,假如一个人真的完全不学习,极度无知,他幸福吗?他幸福在哪里?他与我们,都是人,都有躁动的灵魂和求知的欲望,但是他却没有一个精神的避风港去抚平这个欲望。
如果你承认无知的人并不幸福,那么从哲学上来说,把学习与幸福完全对立起来,就没有什么道理。
陈立翰老师这本书,恰恰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用很简洁的语言告诉你如何让学习顺人性。
全书只有六章,但是每一章都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组件,都解决了学习的核心问题。阅读这本书,并不需要提前知道什么前置知识,它像一个谆谆教诲的老师,告诉你如何做。虽然内容中有很深刻的科学原理,但是行文却非常通俗易懂。
读了这本书,你就能对认知脑科学入门了:明白注意力有几种,每种有哪几个训练方法;学习的层次到底有哪些;元认知的神秘之处在哪里;在什么样的学习空间学习是效率最高的;我们怎么拥有核心的认知力。
最重要的是,你开始明白,如何让学习顺人性了。你开始明白,我们的大脑本身就是好奇的,就是渴望信息的,就是求知的,只不过有些学习的手段和方法是错的,没有激发我们内心的这些好奇和对信息的渴望,甚至抑制了我们的求知。
一棵喜光的植物,是无法在阴暗处生长的,它无法生长,并不能归咎于生长逆它的本性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合适它的那缕阳光。
草木如此,人也一样。学习本就是解放天性的过程。如果我们要解放学习的天性,我们首先要知道人的天性是什么,喜欢什么样的内容,热爱怎样的方式,需要达到什么目标。
这本书,恰恰是那棵植物所需要的阳光。
屠龙的胭脂井
作家、脑科学家、知名教育博主
卡内基梅隆大学认知脑成像中心前博士后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