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近年来金属纳米结构的奇异光学性质催生了该领域的 研究热潮,而诸多研究表明其奇异光学特性的本质是金属纳米结构激发了光场增强效应。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金属纳米结构光场增强理论,笔者团队研发的增强结构典型加工技术,以及其在应 用探索方面的研究成果。由于金属纳米结构光场增强性质属于基础的物理性质,可应用范围广, 因此该书可作为物理光学、光学微纳结构设计加工、光谱探测、生化传感器开发等专业领域学生、 从业者的参考书。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重大工程
前沿科技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间微力压印诱导龟裂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研究研究成果,内容包括金属纳米结构光场增强技术现状、金属纳米结构光场增强理论基础、金属纳米结构光场增强技术、基于巯基烯材料的纳米压印技术、聚苯乙烯微球自组装纳米结构制备技术、可控龟裂纳米结构制备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技术、表面增强拉曼传感技术和表面等离子体芯片光谱探测技术。本书涵盖了金属纳米结构光场增强的发展、理论基础、结构设计技术、几种新型的纳米结构加工技术,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典型应用,兼顾了科学性和应用性,有利于组织教学和广大读者的自学,亦可供表面等离子光学、传感、集成光谱仪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杜春雷,长江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光学专业。曾主持973、863课题,部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仪器专项、面上项目等多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其中转化专利6项)。
夏良平,长江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微纳光学。张满,长江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微纳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