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名师典存-倪贻德美术文集》为中国美术学院名师典存丛书之一,倪贻德先生是我国当代的一位著名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和艺术教育家。倪贻德主张中西文化互相沟通,希望我国油画艺术在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他认为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一些画家就是受到东方艺术影响,才出现了新的面貌。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非常丰富,传统的绘画、壁画、石刻、民间年画、工艺、漆器、陶瓷和各种文物,虽经历了许多朝代,依然闪烁着奇光异彩,如果使我国的艺术宝藏和油画艺术相结合,必将得到蓬勃发展,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油画,必将瞩目于世界。倪贻德主张从本质上认识民族艺术,他对民族艺术传统,对欧洲各国美术各时期各家各派的不同风格、不同技巧,不间断地作广泛深入的钻研,并融为自己的独特风格。他认为外来艺术必须要民族化,油画应该是中国的油画、时代的油画,且油画民族化的正确道路应当是油画的特点和民族绘画的特点的高度结合。
国美校训箴言:行健、居敬、会通、履远。何谓居敬?“往圣采经典,先师垂教范。”一代代的先师行以垂范、言以规箴,跬成名校的学脉。这个传承不怠的学脉中,既见名师大家的文心使命、绝学精品,又涵他们的人格品类、气质神韵。美院伴山水名湖,守江南文山,一批批艺者聚合于此,成就名校事业,将个人的志节功业化在学院的大业之中,可谓不世出的缘分。此缘在湖山,在人气,在世代风华、人文跬积,让后辈总怀拳拳敬心。
国美建校将近九秩。回顾九十年,仿佛中华艺术教育的缩影,代代先师名家的身影叠映在历史的天际之上,伴青山肃穆、平湖风流,凝成西湖艺苑的人格范型。
国美先师的人格范型首在孤山远志。八十八年前,国立艺术院借西湖罗苑,于湖山清明中创建。蔡元培先生乘周末之暇,来杭举办建院仪典,发表演讲《学院为研究学术而设》。从此,一代年轻精英会聚平湖,追蹑蔡先生的艺教理想,学术研究与国民美育成艺院圭臬。林风眠先生身负重托,面对一片贫弱的环境,将美育视为一种精神信仰的运动,践行中西融合的实验与理想。孤山虽清冷,却包孕着国立艺术院的青春激情。罗苑旁莅苏白二公祠,二公祠所依傍的后山,荒天古木,空谷回声。北宋名士林和靖先生梅林归鹤,就在此处。多少年后,一代禁烟名将林则徐罢官经此,祭扫同姓先贤,出私资修葺墓陵。杭州最后一任知府林启兴学有功,逝后杭城人在此建“林社”之筑。一脉林姓的史秩在林山中隐没,当年的林风眠先生于晨昏漫步、春秋眺望中,胸襟可曾洒落名士风流的逸习?但那湖山蕴含的高情远致,一次又一次地催剥国美先贤的学术肝肠与使命担当,却是可以揣想与追怀的。
国美先师的人格范型的第二特性是清波悲情。去年,我们为“世纪风眠”画展绘制《湖山清明》,遥想初建艺术院的一代名师立身湖畔的景象。但这些载入史册的名师的命运,似乎都充满蹉跎,历尽坎坷。也正是这些传奇式的蹉跎,造就了先师们跌宕起伏的形象。一代名师吴大羽先生以其激情和卓识,在20世纪30年代的学生中负有盛名。在抗战的困难环境中,吴冠中先生曾代表学生们致以激情书信,诚心恳望先生回校教学。吴大羽先生既是画家,又是诗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先生曾写下令人难忘的《别情》:
我以一日之长来到你的面前
敢贪着天功妄自居先
此来只为向大家输所敬诚
不许有一点错过落到你我中间
诗写得如一尊璞玉,刚直坚忍,掷地有声。诗中漾着一种绝然,也沁着一份无奈。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知识分子凝血沁心的坦诚。正是这样一位赤诚耿介的艺者,在后来的日子里,屡受坎坷。但也正是这份赤诚,这份坎坷,造就了上海石库门一方天井中的宠辱皆忘与韵致灿然,造就了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抽象精品。曾有人以先生的遭遇自比,却全然无知于这悲情中的品节肝胆、诚心照人。
潘天寿先生亦是著名的诗者。他的诗沉郁雄强,识鉴高远。他最后的五绝,写于“文革”中的1969年,时在回宁海老家被批斗返杭的途中。诗写于一张灰色的香烟纸上,据说是从地上拾来。“莫嫌笼絷狭,心如天地宽。是非在罗织,自古有沉冤。”这是一个真正的诗者的控诉,字字血、声声怨。但中国诗人又始终心胸方正,襟怀容让,将痛切转向伤逝。接着他回望群山深处的饮水家园,在千山万山闪没的同时,悲心中的诗人仿佛一次远游,正去看望四十年未见的朋友。此行之后,潘老再无诗作与画作,直至离开人世。如此的悲情,却又深埋着某种冥冥的天佑。潘先生诗中提到的四十年如若神箴。四十年后,杭州市的人民在他的墓陵上建造了诗亭,海峡两岸百余位诗人同声咏读他的诗篇。正是从这里,悲情成了一种人格的尺度,让我们丈量出天地之心的苍然与艺者的坚强。
国美先师的人格范型的第三特征是湖风洒逸。这是一种诗性的品格。伴湖山既久,每日柳浪闻莺道上行走,湖光烟波相映,使人玩赏流连、感绪万千。当年一本《艺术摇篮》中,将孤山岁月写得最具诗意的正是朱金楼先生的《孤山忆旧》。朱先生才华横溢,仿《西湖梦寻》笔意,将20世纪50年代的外西湖写得干净洒脱,直若西湖盛景:“春雪初霁,驱车白堤上,在断桥遥望孤山,银装素裹,风姿绰约,倒影映入里湖,清净如雪莲……”“与西湖朝夕相处于天光云影、晨曦落日之中,乃觉晴湖、雨湖、夜湖、朝湖、暮湖、春湖、秋湖……俱是胜境。”
论画风洒逸,肖峰先生自是典型范例。肖峰先生早年“红小鬼”,后入美院习画,20世纪50年代留苏,“文革”深受冲击,可谓九死一生。但却从来乐观,始终溢满激情,美院重大节庆,总希望听他昂扬激荡的声音。他的油画以色彩名世,晚年多画大江风帆,既写往昔怀想,又发烟波江上的诗意。舒传曦也是20世纪50年代留欧的名家,当年碗口大小的木版插图,竟有十数人好刻,且表情逼真,神采生动。“文革”前的线面素描,引领学院教育变革。晚年完全转入中国画。他的风竹逸气飘洒,横锋错金,最是典型的士风通脱。他的青松白梅,罩着郁郁冷雾,松针梅朵都发自烟云中,愈见高情远致。
年前去看望韩黎坤先生。长期以来,韩先生体格健硕,性情爽朗,是最令我们亲近的人。此次相见,韩先生虽有些清瘦,却依然精神矍铄,从中国的甲骨文字到江南水印木版,从教学改革到东方版画的博士培养,思绪汪洋,机锋勃发,并随机拿出百余张文字刻版、书票印章。看着他醉心于中国文化的世界,真让人感受到质直庄重的人格之美。
国美的先师,有血有情;国美的人格,有范有型。他们的著述和艺术是中华文艺的瑰宝,他们的人格品节更是国美学脉的精神底色。值此学院八十八年米寿之际,我们准备用三到五年的时间,编辑出版三套系列丛书,一套是“学脉文丛”,收集国美校史上各位先师名家的相关文献、精彩佳作;一套是“艺苑问史”,收集学院重要历史事件、系科发展历程等的相关文献及专题著作;另一套是“名师典存”,辑录包括今天仍在工作岗位上有全国影响的名家名师的主要文论,充分展示“擘精技同艺,放怀诗与想”的会通传统,呈现国美艺术东方学的传承跬积和时代高度。
吴大羽先生生前曾说:怀同样心愿者,无别离。国美的先师,我们或心仪或相识,但作为学脉传承,整体人格,我们息息相通,永无别离。
对于国画改进的意见
艺术界杂讯
评《火警》及其他——东方艺术展览会底追忆
再述对于国画改进的意见
从晨光美术会第三届展览会里得来的印象
抒情的绘画
论裸体艺术
天才与艺术——为美校三十周年纪念作
评上海洋画家春季联合展览会
批评与创作(杂感)
艺术家之生活
缺陷的美——画室杂感之一
近代艺术的趋向
印象派运动之先驱者
看了万国美术展览会后的感想
女性与艺术
艺术之都会化
艺术断片感想:看了丁衍庸个人展览会以后
美术联展之回顾
二科美术展览会观后感
派司脱尔
关于日本帝展及其他
佛展所见——倪贻德自东京寄
印象派的理论
作者与观众
艺术家之孤独
刘海粟先生西行个展感言
潘玉良女士留欧个展
理想画家与装饰画家
从马奈的《奥灵比亚》谈到裸体画问题
绘画的鉴赏
关于风景画
法兰西近代画的先驱者
写在卷首
海的画家
中国人的洋画与日本人的洋画
单纯化的艺术
塞尚以及其后
绘画论
近代绘画的代表作
关于绘画
近代风景画
法兰西三大平民美术家
现代女画家
超现实主义概观
艺术的技巧
对于刘狮个展要说的话
决澜社宣言
刘海粟的艺术
谈谈洋画的鉴赏
野兽主义研究
群像论
吸收外来的一切养分,创中国独自的艺术
立体主义及其作家
法国画坛的新倾向
裸体画之美
现代绘画的基础观念
东西绘画的异点
《世界名画选集》序
绘画讲座(第一回):油画的发展
给鉴赏雕刻者
现代的风景画
现代人体画
给鉴赏西画者
现代德国表现主义的绘画
现代德国新即物主义的绘画
风景画之描写与构图
人体描写的技法与构图
静物画的描写法
动物画的描写法
现代法兰西的水彩画
怎样才是一张好画
艺苑交游记(一):关良
艺苑交游记(三):决澜社的一群
艺苑交游记(四):南游忆旧
艺术上的人体表现考
我所希望于中华美术协会者
英国近代绘画的发达
杂谈绘事
比利时与荷兰的绘画
绘画之纯粹性的趋向
记几个美术青年
色彩讲话
刘狮印象记
石涛及其画趣
新印象派的绘画
新兴画派浅释
我的研究美术的经过
绘画上\"变形\"的意义
壁画的现状及其制作法
图画的意义和价值
看了沉逸千作品的感想
画室漫步
作风的问题
全面抗战中艺术家的工作
从战时绘画说到新写实主义
黑沙骆画作品展序言
给美术工作者
谈当前艺术运动诸问题——倪贻德教授访问记
战后世界绘画的新趋势
画室随笔(一)
画室随笔(二)
关于西洋画上的诸问题
倪贻德论超现实主义及其他
艺术的欣赏-在杭州学生公社演讲稿
忻鸿画展所感
美术与歌舞的交流
谈关良的画
全国美展给我们的启示
艺专研究部的任务与工作
国立艺专一年来创作经过
谈谈画领袖像
谈徐悲鸿先生的素描
如何正确对待模特儿
英雄的形象,战斗的气氛_评志愿军某部美术工作者的部分作品
蒙古人民的新美术
自然、生活和斗争——记印度尼西亚艺术展览会
把水彩和速写提高一步——评全国水彩、速写展览会的作品
再谈基本练习中如何对待模特儿的问题
墨西哥的造型艺术
越南美术展览观后
画坛今昔
对油画、雕塑民族化的几点意见
从农民画谈继承与发扬传统的问题
五四——新美术运动的开始
读潘天寿近作——试谈中国画诗、书、画、印的结合
画家潘天寿
读《苦瓜和尚画语录》的一点体会
罗马尼亚画家博巴
素描教学四题议
关于美术教学问题的谈话录——(196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