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大历史观,聚焦20世纪初的北大红楼,通过文献互证和亲历者回忆,全方位多层次再现北京大学师生掀起新文化运动高潮、发动组织五四爱国运动、唤醒民众思想觉悟的寻路探索,翔实讲述北京大学师生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旗帜、创建中国最早研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创建北方地区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觉醒奋斗和不朽伟业,生动诠释光照日月的伟大建党精神。
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05—2006年,任东京大学人文学部特任教授,讲授“唐宋以来经典文献选读”。2007—2008年任纽约大学访问教授,讲授“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主要作品有《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人间正道:中国道路与中国共产党》《龙兴:五千年的长征》等,曾获2018年“中国出版政府奖”,2014年和2016年“中国好书奖”,第八届、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8年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七届上海文学奖等。著作被译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尼泊尔语等多种语言。
陈斓,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第一章 新文化
“中日密约”(选摘)
邓中夏则与他们完全不同。 作为高官的儿子,对于政府内部的钩心斗角、派系党争,邓中夏比陈公博知道得多,认识也深刻得多,但是,政治难道就一直这样坏下去吗?在他看来,要改造中国,当然像陈独秀所说的,要靠国民、靠民众,靠腐败的官员是绝无希望的。
人们又总是说,民众水平太低,素质太差,需要培养教育,难道就这样一直等待下去吗?不行。
邓中夏的设想是,既然等待是不行的,那需要知识分子里面出现先觉者。这些人要勇敢地站出来,去做群众的领袖。与其等待群众觉醒,与其不断地去培养教育人民,不如培养群众领袖。 一旦有了群众领袖,群众的觉醒就会比较快到来。
蔡元培校长说,中国民众的知识还是很不够,所以教育群众需要很长的时间。邓中夏反驳说,德国民众的教育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但是一旦出了坏的群众领袖,德国民众还不是稀里糊涂地走向了专制和战争。 可见,群众的知识重要,而启发群众觉悟、带领群众前进的领袖的作用更为重要。
新学期开始了,邓中夏已是北京大学文科国文门一年级的学生。
身处新文化运动中心的北大,各种思想、学派交相论争,令他深受触动。
被同学称为“秀才”的邓中夏,开始读人生中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从那些肆意纵横的文字中,他感受到狂人的力量,要做大学问、成大事业,就必需孤行己意,万折不回。
“文化的进步,都由于有若干狂人,不问能不能,不管大家愿不愿,一个人去辟不经人迹的路。最初大家笑他,厌他,恨他,一会儿便要惊怪他,佩服他,终结还是爱他,像神明一般的待他。 所以我敢决然断定,疯子是乌托邦的发明家,未来社会的制造者。”
“带着孩子,跟着疯子,向光明走去。”
但光明究竟在哪里呢?怎么才走得到?邓中夏决心带着新思想、新文化探索下去。面对风起云涌的时代变革,他不想再抱着古书研究,而是要寻找解决现在中国存在的问题的方法,勇敢地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邓中夏决定站在抗议活动的前列,做群众的向导与领袖。他抗议的对象,恰恰是父亲在其中做着高官的政府。
邓中夏视富贵利禄如粪土,这使父亲感到惊讶。从那时起,温柔敦厚的邓典谟,却发现自己的儿子似乎是“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