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证明了使用心理动力学方法治疗心理问题的效果,给出了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关于使用特定心理疗法治疗特定心理疾病的效果的讨论。在过去的50年里,心理治疗领域出现了多种治疗方法。
图书目录
引言(一) 1
引言(二) 11
第一部分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研究:过程、结果和大脑
1 评论:短程和长程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研究——最新研究现状 19
2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功效 27
3 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疗效:首个元分析的证据和讨论 49
4 慕尼黑心理治疗研究:必须都有奖励吗? 75
5 赫尔辛基心理治疗研究:短程和长程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用性 99
6 抑郁的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证据基础 127
7 焦虑障碍的循证心理动力学治疗:综述 155
8 移情焦点治疗和其他心理疗法治疗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实验性证据的更新和概述 181
9 治疗后将发生什么:结构改变会是远期疗效的一个预测因子吗? 219
第二部分 心理治疗的神经生物学
10 评论:心理治疗的神经生物学——现状和未来的方向 241
11 心理动力学概念和治疗的神经模型:对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意义 249
12 即将到来的分子水平的抑郁障碍心理治疗? 283
13 心理治疗增加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大脑中血清素受体的数量 301
14 边缘型人格障碍中情绪、认知和依恋的神经因素及其临床含义 309
15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331
16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基础:内隐的情绪性学习 347
17 心理治疗关系和 E.M.P.A.T.H.Y的神经生物学:生物标志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367
18 心理治疗和技术的衔接: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心理和神经机制研究 391
19 心理治疗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407
第三部分 理论、技术和过程
20 评论: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研究时代的到来 437
21 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研究中的过程和结果:需要一种较新的研究模式 447
22 治疗联盟研究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指南 467
23 PQS对心理治疗研究的贡献 493
24 依恋理论和研究:对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意义 519
25 三种性格类型中防御解释的准确性 541
26 移情工作何时在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中有用——实证研究综述 581
第四部分 个案研究
27 个案研究:德国样本案例 Amalia X 609
28 通则性和个别性研究方法结合用于个案研究 631
29 采用 PQS对一次精神分析的剖析:Amalia X,第 152 次治疗 661
30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研究中十种不同的结果测量工具 685
31 实证信息充分的人格障碍临床访谈 717
32 《人格组织的结构化访谈》(STIPO):一种评估人格病理严重程度和变化的工具 741
第五部分 附录
PQS编码手册 769
CPQ编码手册 795
手册化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介 819
手册化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清单 825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研究:过程、结果和大脑
这是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实证研究的第二本书,它是一个国际小组持久努力的成果。这个国际小组由专注临床的研究者组成,致力于研究现代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减轻患者痛苦的方法。本书遵循这类书籍长期以来的传统,为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1-7]在实证功效和临床疗效方面提供了证据。本书有几个章节反映了目前欧洲正在进行的研究。我们衷心感谢Horst K?chele,正是由于他的帮助,我们才把很多在美国已耽搁很久的内容纳入了本书。
在对书中各章节进行综述之前,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心理治疗研究的文化仍然存在争议,充斥着科学的和政治的张力。争议反映了不同意见,研究应该设计什么内容,才会使研究结果能够被主流科学所承认。在强调"基于脑功能实证研究"干预的时代,围绕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是否该占一席之地的争论还悬而未决。
研究界仍然有人认为,只有随机对照试验才能代表治疗功效测试的正统性。在过去的十年中,对随机对照试验作为设计首选的看重,催生了许多手册化治疗,它们可以在短期治疗试验中进行测试。最糟的时候,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缩窄了对那些应被视为实证支持的、试验验证的或基于证据的治疗的定义。许多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强烈反对这种单一观点。其中,Wachtel [8]指出:"这些标准带有明显的偏见,一套构成一种思想性测验的标准,远远超过了坚持科学方法的真正要求……问题并不在于各种各样的课题小组,他们在倡导这些变化不定的标签和固定不变的标准,试图将科学规程强加给一个不情愿的、反对科学至上的从业者团体;而是在于这些课题小组所倡导的东西并没有充分尊重科学规范。"我们此前的那本书和现在的这本书都是见证,表明考虑多种方法和研究设计以便为临床医生做出治疗决策提供信息的重要性。随机对照试验和自然主义设计都有缺陷,但二者都对丰富"什么对谁有效"的文献和知识库做出了重要贡献。
也许心理治疗研究人员一直在较劲的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对谁有效",而是给定的治疗为什么有效和怎样有效。心理治疗过程研究仍是我们的主要兴趣,并且近来成为许多心理动力学研究的重点。以客观评估者判定的方式,检验一个治疗时长内实际发生事情的细节,并将这些过程与结果联系起来,这最有希望打开我们称之为心理治疗的这种非常有效的干预的奥秘。历经数十年勤奋的过程研究,治疗关系的重要性已经突显出来,成为成功治疗的主要过程指标和预测因子[5, 9, 10](参见本书第21,23,24章)。但是,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仍在较劲,力图搞清楚,在所有治疗中的显著变量,对于导致心理治疗中的变化来说,是否是公因子。正如本书所证明的那样,作为研究人员,我们继续我们的研究,以寻找治疗中的治疗功能,寻找导致变化的有效成分。
现在,许多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都认同,未来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分头研究有效心理治疗的原则和干预措施[8, 11-13]。我们希望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和一般意义上的心理治疗的研究,将继续远离对单一思想流派的严格遵守,转而支持旨在测定导致持续变化的治疗过程的研究[14]。在Smith-Hansen等人所写的本书关于过程研究的第23章中,我们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借鉴了Kazdin [13]的观点和Luyten关于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时代即将到来的评述,形成了本书关于理论、技术和过程的章节。为了推动该领域向前发展,试图开发将导致可证明患者有所变化的治疗过程的干预措施,我们建议:
1. 在个案和小组层面的研究中,检验手册化治疗和自然治疗中的治疗过程。
2. 以理论为指导,并测试理论上最有效的问题。
3. 在治疗期间加入更频繁的测量,目的是检验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例如先
有什么变化,接下来有什么变化),并延长随访期,以了解治疗结束之后所发生
的变化。
4. 检验在个体学习中多种可能的中介因素和心理机制的作用。
5. 开发可以反映关系和技术因素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模型。
6. 使用经过验证的统计模型,以此作为检查与起因有关问题的替代方法。
7. 检验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双向影响,与一种认为治疗师对患者施加单向影
响的过时观念形成对照。
8. 开发一些范式,用以研究治疗师对患者现有特征及面谈中瞬时变化的反应
能力。
正如Jorgensen[14]提醒我们的那样:"在任何一种治疗中,如果要准确找到某个单一因素,把它当成决定性的,这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非教条的多因素模型,它要能成功整合从心理治疗引发变化的许多现有理论中所获得的知识。"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很好的例子,说明这些建议可被如何应用于多种群体和问题的研究中。
如果对随机对照试验的关注定义了早前一个十年的心理治疗研究,对过程研究的关注定义了当前的十年,那么,对遗传学和神经科学的重视可能会定义未来的十年。决定不在这次比赛中迟到,对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来说,坚定地提出自己是一种"基于脑功能实证研究的治疗"的合理主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这本书里我们着重强调几位在做这事的研究人员的贡献。读者将会看到最新的章节:结果研究,理论、技术和过程,单个案例研究和评估变化。它们都包含了引人入胜的设计和发人深思的结果。此外,读者还将看到一个非常丰富的部分,那是关于心理治疗的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其中包括对神经影像和生物标志的报道,对前沿研究的讨论。这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是如何被基于心理动力学原理和治疗技术的干预所影响的。最后,读者将会喜欢那个有用的附录,它包含了新的和更新过的应对措施和实用信息。
结果研究
结果研究部分包括两项元分析,一个是Shedler做的,另一个是Rabung和Leichsenring做的,它们提供了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临床疗效的明确证据。Rabung和Leichsenring的那一章的重点放在了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以下简称LTPP)上,并遵循了他们早期对我们第一本书中出现的短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以下简称STPP)的元分析。 Shedler的那一章巩固了"实验证据支持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临床功效"的断言。本书中的两章和上一本书中关于短程心理治疗的部分提供了实证数据,支持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与其他基于实证的治疗取向不分伯仲的论点。这几个章节支持这种主张: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饱受心理困扰的患者是有帮助的,而Shedler的那章以实证为据巩固了这一说法,证明其疗效大小与其他治疗取向不相上下。在Jeremy Safran和Alexandra Shaker出色的特邀评论中,他们把对这个部分一些重要章节的进一步检视做得非常充分。
理论、技术和过程
Patrick Luyten在其"理论、技术和过程"的特邀评论部分中指出:"正如在这些章节中每一章所展示的那样,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研究不仅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信息,而且很有可能会改变精神分析实践。事实上,没有理由否认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实践已经在研究结果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并将继续因研究而改变,这种变化既有外显的,也有内隐的。"Luyten邀请我们带着热切的期待去阅读每一章,因为,他认为每一章都标志着"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研究的时代正在到来"。Luyten的评注回顾了每一章,同时将其置于一个更强调过程研究的语境中。在他对关于这些章节对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意义进行的全面回顾中,他把这些章节与其他研究计划和研究结果联系到一起。这些章节还包含了一个重要部分,介绍了对精神分析性研究和训练方面的启示。
Wong和Hayward在他们的章节中,教我们了解内隐的情绪性学习。这是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基础。他们部分是通过使用临床案例来证明他们的研究结果的。这一章整合了学习理论与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原理。
单个案例研究
有三章反映了在研究单个精神分析案例时,研究对于传统集中督导工作的额外价值。正如Fonagy和Moran [15]在1993年所言:"对反复观察的关注,比对任何其他单一因素更多,它可以让知识从个别案例中被提炼出来,并且有能力消除貌似合理的替代解释。"Horst K?chele是最早的精神分析学研究者之一,他提供了对一个超过500次面谈的完整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案例的深入理解。K?chele、Schachter和Thom?都是精神分析治疗师,他们在写作中,用治疗师的情绪敏感创作了一个研究章节。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善于分析的思考者和临床医生感兴趣的变量进行的多层次密集的实证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受到启发,可以去很好地利用精神分析和LTPP的磁带录音。任何精神分析取向或动力学取向的思考者,只要有兴趣了解实证研究对临床实践的价值,对他们来说,这一章就会是非常有吸引力的。Levy等人利用一种实证测量--《心理治疗过程Q分类》(PQS)[16]证明了对单次心理治疗面谈的治疗过程进行理解的丰富性。本章还对等级评定程序和特定评估者R.Levy和Ablon的想法提供了部分解释。
Katzenstein等人利用PQS,对长程心理治疗的疗法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对积极结果来说至关重要的特定患者-治疗师组合重复的相互作用结构。当然,关于治疗的关键因子,患者和治疗师有他们的主观看法,但本章提供了一个公正第三者的视角。有趣的是,在这个案例中,有份来自患者的逐字声明,表明她对于帮助她改变的关键过程的看法与研究团队的看法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