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第二轮教材之一,系根据本套教材编写总体原则、要求和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及课程特点编写而成,其内容主要包括五章,系统介绍了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并在各章设有“学习目标”“知识链接”“本章小结”及“目标检测”等模块。同时配套有“医药大学堂”在线学习平台(包括电子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指南、视频、课件、题库、图片等),从而使教材内容立体化、生动化,易教易学。本教材具有可读性、实用性、启发性强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身心疾病、亚健康状态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主要问题。同时,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老龄或老年性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所必需的照护和功能康复的需求日益凸显。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养生康复服务的需求,结合护理专业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护理专业在健康管理、养生康复中的角色定位,编者共同修订编写了第二版《中医养生康复学》。
本版教材在继承前一版教材编写思路和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临床护理现状和需求,以患者为中心,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结合我国临床护理现状和需求,体现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护理理念,力求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可读性、启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本教材共分五章,系统介绍了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及常见疾病的养生康复等。第一章主要论述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概念、特点、原则和发展简史;第二章介绍中医养生康复的基础理论和观点;第三章全面介绍中医养生康复的基本方法;第四章专门介绍中医养生康复护理知识;第五章则根据护理临床的需要,着重介绍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内科系统疾病等常见病症的中医康复和调护护理治疗的运用。全书构成了一个从理论、方法到综合运用的体系。在编写体例结构上,本教材在各章设有“学习目标”“案例引导”“知识链接”“知识拓展”“本章小结”及“目标检测”等模块,同时配套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材、PPT课件、题库等),从而使教材内容立体化、生动化,易教易学。本教材主要供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及护理学等专业师生教学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作人员参考用书。
本教材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内容由金荣疆编写;第二章内容由程绍民编写,第三章内容由程雪、兰崴、尚雪梅、郑灿磊、张星贺编写;第四章内容由王淑荣、余佳栖编写;第五章内容由李天禹、宫健伟、于学美、尚雪梅、沈小雨、刘琼、朱媛媛、陈龙开、胡笑粲编写。在本教材修订编写过程中,编委会全体成员为之顺利完稿和付印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得到了各位编者及所在院校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并特别向第一版的编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尽管全体编者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已尽到最大的努力,但受能力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为了使本教材更臻完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
金荣疆,男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一线的教育工作,所授课程收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刺法灸法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康复医学会教学成果二等奖,具有中医特色康复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研究。主编、副主编物理治疗学》《中医养生方法学》《中医养生康复学》《物理治疗学》《康复医学基础》《健康旅游学》等十余部教材。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概念和学科特点
一、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二、中医康复学的概念
三、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学科特点
四、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对象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简史
一、远古时期
二、先秦时期
三、两汉魏晋时期
四、隋唐时期
五、宋金元时期
六、明清时期
七、近现代时期
第二章 中医养生康复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
一、人类生命的自然过程
二、健康的生命特征
三、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
第二节 中医学生命观
一、人体生命构成的唯物观
二、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观
第三节 中医养生康复的基本观点
一、整体养生康复和全面养生康复
二、辨证养生康复
三、功能养生康复
四、综合养生康复
五、康复预防
第四节 中医养生康复的基本原则
一、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二、养神为先,固护形气
第五节 养生康复宜忌
一、节饮食
二、畅情志
三、适劳逸
四、慎起居
五、戒烟酒
第三章 中医养生康复基本方法
第一节 中医情志养生康复
一、情志调摄的作用
二、情志调摄的方法
第二节 中药养生康复
一、中药养生康复法的作用
二、中药养生康复法的原则
三、中药养生康复常用方法
四、常用养生方药介绍
第三节 食疗养生康复
一、中医食疗养生康复的作用
二、中医食疗养生康复的原则
三、中医食疗养生方
第四节 针灸养生康复
一、针灸养生康复的作用
二、针灸养生康复的原则
三、针灸方法
四、常用养生康复腧穴
第五节 推拿养生康复
一、推拿养生康复的作用
二、推拿养生康复的原则
三、常用推拿手法及在护理中的应用
四、小儿常用养生康复腧穴
第六节 传统功法养生康复
一、传统功法养生的主要内容
二、传统功法的基本理论和健身原则
三、传统功法的注意事项
四、常用的传统功法
第七节 自然养生康复
一、日光疗法
二、矿泉疗法
三、沙浴疗法
四、泥浴疗法
五、海水浴疗法
六、森林浴疗法
第八节 娱乐养生康复
一、音乐疗法
二、歌咏疗法
三、舞蹈疗法
四、琴棋书画疗法
五、戏剧影视疗法
六、风筝疗法
七、垂钓疗法
第九节 物理养生康复
一、冷疗法
二、热疗法
三、水疗法
四、电疗法
五、超声波疗法
六、磁疗法
七、非侵入脑部刺激技术
第四章 中医养生康复护理
第一节 起居养生
一、起居规律
二、劳逸适度
三、科学睡眠
四、衣着相宜
五、二便通畅
第二节 饮食护理
一、饮食养生的原则
二、食物种类及应用
第三节 情志护理
一、情志护理的作用
二、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三、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四、情志的自我调护
第四节 功能护理
一、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
二、膀胱功能障碍的护理
三、直肠功能障碍的护理
四、言语功能障碍的护理
第五章 常见病症的中医康复
第一节 偏瘫
第二节 截瘫
第三节 脑性瘫痪
第四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五节 高血压
第六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七节 糖尿病
第八节 高脂血症
第九节 恶性肿瘤
第十节 单纯性肥胖
第十一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
第十二节 睡眠障碍
第十三节 情绪障碍性疾病
第十四节 骨折
第十五节 软组织损伤
第十六节 类风湿关节炎
第十七节 颈椎病
第十八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十九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二十节 退行性骨关节炎
第二十一节 骨质疏松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