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社科·大学经典·菊与刀:日本文化模式论》精选中外社会科学经典名著,尤其是具有学科元典意义的社科名著,或重译或重编,增加名师点评和插图,致力于为我国读者打造一套易读宜藏的经典精粹。
鲁思·本尼迪克特,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文化模式论创始人、二战前后美国两大人类学女杰之一、心理人类学代表人物之一。她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英国文学,1919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从事人类学研究,师从人类学历史学派创始人弗兰茨·博厄斯(Franz Boas,1858-1942),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她于1927年开始研究印第安部落文化,后写成《文化模式》(Pattern of Cutture,1934)-书,开拓了文化和个人性格研究的新方向。1940年完成《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一书,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的民族性的研究,而其中以对日本的研究——《菊与刀:日本文化模式论》-书的贡献最大。二战结束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病逝。
第一章 受命研究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安其位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欠时代和社会的恩情
第六章 滴水之恩,难以回报
第七章 情义的回报“最难承受”
第八章 维护名誉
第九章 情感的世界
第十章 道德的两难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
第十二章 儿童的学习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译者后记
宗族制度化的另一条途径是在祠堂或神社里祭拜远祖或氏族神。没有姓氏和族谱的日本“平民”也能到神社祭神。日本人不祭祀远祖;但全体村民到神社祭神,无需证明他们同出一祖。全体村民都是社神的“孩子”,因为他们住在神社的土地上。当然,日本村民关系密切,与在世界各地世代定居在同一村落里的村民无异,但他们不是关系紧密的宗族,并非同一祖先的后代。
对祖先的祭拜在家里厅房的神龛前进行,与神社里的祭神截然不同。祭祖的神龛里只有六七块灵牌,仅限于记忆所及的父母、祖父母和近亲。灵牌是微型的墓碑。即使在墓地里,曾祖父母的碑文风蚀以后也不再重刻,三代以上的祖先很快就会淡出记忆。日本家庭的人口减少到接近西方的规模,接近法国的家族。
因此,日本人的“孝道”只限于朝夕相处的家庭内部。其意义是根据成员的辈分、性别和年纪各安其位;这个家庭不超出父亲、祖父及其兄弟和后人。豪门望族人口要多一些,但即使这些大家族也会分成独立的支系,次子以下的男孩另立门户。在这个人口少、朝夕相处的团体内,“各安其位”的规定十分细腻。长者主动正式隐退之前,家人对他们都必须毕恭毕敬。直到今天,即使孙子业已成年,如果祖父尚未隐退,父亲也不能擅自做出任何决定.他必须请示年迈的祖父,得到祖父的允许。即使孩子已经三四十岁,父母还是要一手包办他们的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