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些年的从艺心得和插花佳作,呈现花器有龙泉青瓷、汝窑花器、古法琉璃等,力求真正还原中式古典花艺的风骨与优雅。这部再版之书是永刚十余年间日夕践行的修行心得,是他传业于大江南北,处处点化爱花人的记录,是对花的深情、对人的关照,还融入了永刚新近的作品与体悟。他愿将所珍视的草木之愉分享给身在花间或许尚未觉知的你我,这也是我愿意作序的缘由。
半开花院坐落于茶城一处小院中,自带古色古香气息。身着中式衣衫的吴永刚先生,有着古典文化研习者的儒雅气质,相熟的朋友们都喜欢称他“刚子”。刚子常自谦入行时间不久,资历尚浅,只是一个平凡的“侍花人”。但人们观他的作品,总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好美”“飘逸出尘”。
他曾问过自己为什么喜欢古典插花?“因为美酝于微处,其髓精博,这世间草木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生命世界。”此后,刚子一心一意坚持日常的插花创作,这被称为“日课”。
知音世所稀,对刚子来说,珍贵的是创作道路遇见的亦师亦友的匠人知己。他与各大“窑口”的老师傅成了忘年交,与国内的新生代匠人切磋技法。书中呈现的花器有龙泉青瓷、汝窑花器、古法琉璃等,在百位匠人的全力支持下,力求真正还原中式古典花艺的风骨与优雅。
本书甄选170余件花艺作品,来自大江南北,刚子耗时3000多个日夜的拍摄,足迹遍布国内40余个艺术工作室。他常常开玩笑:“有些地方我一待就是几个月,所以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流浪’。但和朋友在一起,邂逅不一样的花草生命,是非常滋养心灵的。”
中式古典插花沉寂了近两百年,能在近些年巍然绽放,源于国人对美好事物的精神回归。循古开今,诸往先贤余音在耳,刚子更加笃定心中信仰,以花载道,以花正心,在侍花过程中完成生命修行。
一面观中式古典插花作品中所呈现的一面观审美,是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能插一面,为什么不能使插花作品呈现两面观或是四面观呢?中式插花美在意蕴,作品在构图时皆有主次之分,按君、臣、佐、使的原则插制作品。无主不成花,有了焦点视角,观者才能 容易与作品交流,从而引发深度思考。而当一件插花作品从两面、四面皆可以取悦观者时,那它的美就在具象上,无法使人专注于那一朵花、那一片叶子, 难进行深度交流。气敛则神聚,舒散则神散,如同两人专注于交流,可以做到全神贯注,一人对多人时注意力就会分散,侍花作品也是同理。一面观的插花原则 有利于神聚, 有利于观者的思考。中式插花有其 的审美属性,其结合了中式家具、房屋、器物的特点,并适合在厅堂、斋室、书房等空间陈设。
侍花三心我不喜欢程式化地去学习,也不喜欢反复咀嚼理论知识的碎片。或许那些“概要”能启发人去思考、体会,渐悟其中道理,但这样也容易让人被固有的模式束缚,而缺少了独抒性灵的机会。我始终相信每个人的审美和艺术感觉都不相同,会对艺术持有不同视角与见解。
侍花无论先学还是后学,当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生趣盎然;意懒形疏则浅薄无神。万物皆具形神,因气而和顺,所谓“气胜”,指的是花作的状态,如果一件侍花作品中只看到“术”的层面,那就过于肤浅了。侍花者应从于心也,“心法”不对,学的都是“术”,作品常是有形无神,缺乏细腻情感与审美意趣。
敬畏之心。先贤的智慧来自对天地的敬畏,中国人始初的艺术形态都是源于自然,效天法地,明心见性。四季荣枯,万物有序,取之有法,用之有度,行之有道,在作品取材时心中要有法度以及对自然万物、草木精灵存敬畏之心。除完成作品所需花材, 不过多择取植物,完成作品时手中只剩散落的茎与叶。
恭敬之心。以和蔼之容见人,以谦冲之气处人,以赞美之言和人。一个人如果内心具足、真诚恭敬,其学识的积累会源源不断地来自身边的师长和朋友,因为大家都喜欢他呀。恭敬之心可使人善待师友、博闻多识,艺术成就自然与日俱增。
感恩之心。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大自然无处不在的馈赠,感恩生命里所有的遇见,心存感恩就会心存善念,善念是一粒种子,善良是心间的一朵小花。
侍花三法虚插“习者,如鸟学飞,数数反复。人之为学,当日复日,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插花没有捷径,“虚插”为守拙勤练,要通过大量研习才能掌握一定的构图技法和能力,要专心一处,不可投机取巧,以身体力行来持续积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使学识从量变达到质变。即使拥有一定的才智,亦要反复练习,如同鸟儿学习飞翔一样,勤于苦练,学而不厌,以勤补拙。大巧若拙,大巧是 的巧,拙则藏于巧。通过“日课”的方式让自己在研习中得以精进,除了要有巧思还要有践行,光有巧思没有践行就是取巧,终不达妙境。
插花者不断沉浸在草木当中,去了解植物的特质与四季的特点,观察自然的变化。另外,要了解器物的属性,以及器皿在不同光影中呈现的质感,探究其与植物之间的关系。还要学习色彩、光影、人文空间美学等诸多知识,这能帮助学习者提升综合艺术审美能力。
精临人们通常认为,宋代的文人雅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如今中国人的审美。宋代是中国美学的分水岭,文人有了书房,也称为“斗室”“丈室”,等于有了独立创作空间。于是,文人们邀一朵小花入室,伴于身边,从而静思求达。
我的侍花作品秉承“传移模写”的理念,就是基于先贤的古典美学精神,通过对传统作品的赏析、临摹,再结合对中式插花的理解与当下的审美趋势,以古为师,摒弃门第之见,广开视野,博采众长,在逸雅的作品中传递美和力量。
检改宋代推崇极简美学,觉得一朵花之美胜过繁花之美,这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思考。宋代的极简美学是其人文精神的投射,不是一朝一夕迸发出来的,其中不乏人们对先前艺术的借鉴和修正,这些努力 终把中式插花艺术推向 。中式古典插花中的疏密、浓淡、虚实,需要反复印证,通过大量研习,才能看到美的本质。研习者对照自心,不断地突破,回到原点,修正、比照,再去审视作品,循环往复,以达精进,即“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