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作者对美国的兴趣班家长群体的深度采访,来讨论一个核心的问题:兴趣班到底能为孩子、家长带来什么?作者通过观察后发现,对于家长而言,孩子在兴趣班得到最宝贵的成长,并不是什么“增长知识”之类的这些“实在”的好处,最宝贵的反而是一些比较虚的“品质”,例如,培养好胜心、抗压能力、抗挫能力等。作者将此总结为“竞争资本”,并在之后的分析中,分别分析了各种不同的兴趣班对孩子气质和品质的增益,例如,球类运动对男孩的男子气概的塑造等。本书提供的视角,可以帮助读者重新审视兴趣班,尤其是为兴趣班热潮中的家长们整理自己的思路。
[美]希拉里·弗里德曼 著 董应之 译
希拉里·弗里德曼(Hilary Friedman),美国社会学家,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现任教于布朗大学教育学院,在儿童课外活动、童年社会化、大众文化及选美比赛历史等研究领域耕耘多年。
董应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发展与心理学在读博士生。美国科尔比学院国际关系和法语研究双学士,芝加哥大学人文科学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政策和双语发展方面的研究。
引言 进门修智慧
导论 为赢而战
章 课堂之外:一段关于美国儿童竞争性课外活动的历史
第二章 不只是玩:研究充满竞争的童年
第三章 培养童年竞争资本:通才和专业赛道上的家长怎么说
第四章 粉色女孩和足球男孩?性别与竞争性童年活动
第五章 对荣誉的瓜分:从组织和创造童年竞争资本的活动中获利
第六章 奖杯、胜利和眼泪:好胜的孩子在行动
结论 竞赛儿童的出路
附录 向孩子提问:田野调查和访谈的经验
注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