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充分利用涉税文书实物资料, 对民国时期税收立法进行深入分析, 探寻税收法定原则在税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和对民生社会演变的深刻影响, 从中总结出有助于我国当代政权稳固与民生改善的若干启示和治道智慧, 以利于不断推进税制改革, 制定和完善公平、公开、公正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 助推国家政权的实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人民中国的长治久安。
戴丽华,女,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财政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社科课题10余项,发表权威论文、CSSCI来源期刊及北图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近代中国引进税收立法相关理论的背景分析
2.1 近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演变
2.2 清末清理财政与厘定税种
2.3 革除税弊与创办工商新税
2.4 西方税制的传播与税收立法理念的引介
第3章 税收立法的确立与近代中国民族经济基础的建立(1912-1927年)
3.1 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及财政状况
3.2 税收立法的确立
3.3 税收立法的初步实施
3.4 税收立法的效果评析
第4章 税收立法的完善与近代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1927-1937年)
4.1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及财政状况
4.2 国民政府两次全国财政工作会议
4.3 南京国民政府主要税法的修订与完善
4.4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到来
4.5 税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第5章 税收立法的转变与国民经济的艰难发展(1937-1945年)
5.1 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经济发展的中断
5.2 抗战全面爆发后的财政状况
5.3 主要税法的不断修订
5.4 国民经济发展日趋缓慢
5.5 税收立法与经济互动的效果评析
第6章 税收立法的嬗变与国民经济的崩溃(1945-1949年)
6.1 抗战结束后国内的经济状况
6.2 主要税法的屡次修订
6.3 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
6.4 国民经济几近崩溃边缘
6.5 民国晚期税制调整与经济互动
第7章 民国时期税收立法的经验教训与当代启示
7.1 民国时期税收立法与经济发展的互动评析
7.2 经验教训
7.3 当代启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