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普通高等教育汽车类及相关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设置知识体系和内容,配套MOOC资源并采用新形态方式编撰,全面适应信息化时代特点与读者需求。全书共分四部分,以综述开篇,引入了汽车相关概念,简单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工业现状、发展趋势、基本组成与分类;以发动机篇和底盘篇为基础,讲解了以燃油作为动力的汽车发动机,以及作为汽车主体结构的底盘系统;以扩展篇提升,讲解了混合动力与电动汽车的种类及各自特点、组成和工作原理,并介绍了基于汽车技术衍生的拖拉机与工程车辆,以延展读者的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其在行业内的适应能力。本书以模块化的形式编排1章节,力求全面系统地表述以汽车为核心的车辆工程基础知识与科技水平。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汽车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技师与驾驶员使用。
1)本书根据普通高等教育汽车类及相关专业zhuo越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设置知识体系和内容,配套MOOC资源,同时对纸质版图书采用了新形态方式编排,在全部知识点处插入了与MOOC对应知识点关联的二维码,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打开对应内容的视频讲解与电子教案,随时接受专业辅导。
2)全书共分四部分,以综述开篇,引入了汽车相关概念,简单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工业现状、发展趋势、基本组成与分类;以发动机篇和底盘篇为基础,讲解了以燃油作为动力的汽车发动机,以及作为汽车主体结构的底盘系统;以扩展篇提升,讲解了混合动力与电动汽车的种类及各自特点、组成和工作原理,并介绍了基于汽车技术衍生的拖拉机与工程车辆,以延展读者的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其在行业内的适应能力。本书以模块化的形式编排1章节,力求全面系统地表述以汽车为核心的车辆工程基础知识与科技水平。
3)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汽车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技师与驾驶员使用。
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工具,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总体工业水平,还承载着除其工具属性之外的历史、文化、工业美学、民族情感等诸多元素。2021年,我国汽车年产销均超过2600万辆,高居世界,新能源汽车更是引领着当前汽车产业的变革,同时,与汽车极具亲缘关系的工程机械也是异军突起,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车辆工程产业规模极其庞大,产业链长,对专业人员及相关行业的从业者需求旺盛。
本书以汽车组成、构造与工作原理为主要内容,采用模块化章节设计与内容编排,兼顾普及性与专业性,全面适应并满足不同需求、不同学历读者的学习需要,既可用于科普性质的汽车知识传播,使读者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工作过程,掌握基础的使用与维护方法,具备初级的鉴赏与评估能力,又可定位于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教材,为学习或即将从事汽车及相关装备的研发、制造、运用、管理的学生,以及行业技术人员与其他从业者提供BI备的专业知识。本书注重全面性、时效性和普遍性,设置了综述和发动机、底盘、扩展3篇,共计1 16个模块化技术章节:以综述开篇,引入了汽车相关概念,简单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工业现状、发展趋势、汽车的基本组成与分类;以发动机篇、底盘篇为基础,讲解了燃油动力汽车的发动机,以及作为汽车主体结构的底盘系统;以扩展篇提升,讲解了混合动力与电动汽车的种类及各自特点、组成和工作原理,并介绍了基于汽车技术衍生的拖拉机与工程车辆,以延展读者的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其在行业内的适应能力。
本书致力于打造车辆工程领域有关基础结构与基本原理方面为系统的专业教材,自首版发行以来已数次重印,受到了各方面读者的肯定与好评。为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展示车辆工程技术的新成就,编者结合读者反馈意见及使用情况开展了本版的编撰工作,并邀请行业工程师加入编委会,强化产教融合。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点与读者的需求,本书利用音视频信息与互联网技术配套设置了一流在线开放教学资源(MOOC),同时对纸质版图书采用了新形态方式编排,在全部知识点处插入了与MOOC对应知识点关联的二维码,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打开对应内容的视频讲解与电子教案,随时接受专业辅导。本书除可用于高等院校汽车相关专业教学与综合素质通识选修外,也可为车辆设计与制造、运用、修理、营销或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以及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技师及驾驶员提供知识更新与能力进阶的帮助。
由于水平有限,编者虽勤勉谨慎,纰漏与不当之处仍在所难免,恳请读者理解并给予指正,也希望能借本书与广大读者就车辆工程知识传授与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配套一流在线课程网址及二维码:https://www.xueyinonline.com/detail/231503205
编 者
前言
综述1
第1篇 发动机17
第1章 发动机基本知识17
1.1 概述17
1.1.1 分类17
1.1.2 总体构造18
1.2 基本工作原理20
1.2.1 基本术语20
1.2.2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21
1.2.3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23
1.2.4 多缸发动机23
1.3 主要性能指标25
1.3.1 指示性能指标25
1.3.2 有效性能指标27
1.3.3 强化性能指标28
1.3.4 环境性能指标28
1.3.5 耐久可靠性能指标28
1.4 型号编制规则29
1.4.1 型号组成29
1.4.2 型号示例31
第2章 机体零件与曲柄连杆机构32
2.1 机体零件32
2.1.1 机体与下曲轴箱32
2.1.2 气缸与气缸套33
2.1.3 气缸盖与气缸垫35
2.2 曲柄连杆机构36
2.2.1 活塞连杆组38
2.2.2 曲轴飞轮组48
第3章 换气系统56
3.1 概述56
3.1.1 功用与组成56
3.1.2 充量系数56
3.2 配气机构57
3.2.1 机构类型57
3.2.2 机构组成60
3.2.3 气门间隙与配气相位66
3.3 进气系统68
3.3.1 空气滤清器69
3.3.2 进气歧管70
3.4 排气系统72
3.4.1 排气歧管与消声器72
3.4.2 废气净化装置74
3.5 发动机增压技术75
3.5.1 增压目的与原理75
3.5.2 增压方式76
3.5.3 废气涡轮增压技术77
第4章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81
4.1 概述81
4.1.1 供油系统指标81
4.1.2 可燃混合气形成82
4.1.3 燃烧室83
4.2 传统燃油供给系统86
4.2.1 喷油器87
4.2.2 喷油泵91
4.2.3 调速器100
4.3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104
4.3.1分类与组成104
4.3.2 喷油量控制原理107
4.3.3高压共轨技术108
4.4 辅助装置114
4.4.1 燃油箱114
4.4.2 燃油滤清装置115
4.4.3 输油泵116
第5章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119
5.1 概述119
5.2 化油器式燃油供给119
5.2.1 简单化油器基本组成120
5.2.2 实用化油器结构121
5.3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121
5.3.1 喷射系统特点121
5.3.2 喷射系统类型122
5.3.3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组成124
5.4 燃油喷射系统124
5.4.1 电磁式喷油器125
5.4.2 冷起动喷嘴及热时间开关125
5.4.3 压力调节器126
5.4.4 燃油箱及燃油滤清器127
5.4.5 输油泵127
5.5 进气传感与调节129
5.5.1 空气流量传感器129
5.5.2 快怠速阀130
5.6 喷射控制系统130
5.6.1 喷油正时与喷油量控制131
5.6.2 传感器133
5.6.3 故障诊断与保险135
第6章 汽油机点火系统137
6.1 概述137
6.1.1 原理与功用137
6.1.2 分类137
6.2 传统点火系统138
6.2.1 工作原理138
6.2.2 主要部件139
6.3 电子点火系统143
6.3.1 组成与工作原理144
6.3.2 点火信号发生器145
6.3.3 电子点火器148
6.3.4 电容蓄能式电子点火系统152
6.4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153
6.4.1 有分电器式154
6.4.2 无分电器式155
第7章 润滑系统159
7.1 概述159
7.1.1 润滑方式159
7.1.2 润滑剂种类与选用160
7.2 系统组成与油路162
7.2.1 系统组成162
7.2.2 机油路163
7.3 主要零部件166
7.3.1 机油泵166
7.3.2 机油滤清器169
7.3.3 机油冷却器172
第8章 冷却系统174
8.1 概述174
8.1.1 功用与分类174
8.1.2 冷却液175
8.2 系统基本组成176
8.2.1 液体冷却系统176
8.2.2 风冷系统176
8.3 液体冷却系统主要部件177
8.3.1 水泵178
8.3.2 散热器179
8.3.3 冷却调节装置181
第9章 起动系统188
9.1 概述188
9.1.1 起动方式188
9.1.2工作原理189
9.2 电起动系统189
9.2.1 电动机191
9.2.2 传动机构193
9.2.3 控制装置196
9.2.4 控制电路200
9.2.5 电压转换开关203
9.3 起动辅助装置205
9.3.1 作用与类型205
9.3.2 主要部件205
第2篇 底盘
第10章 传动系统210
10.1 概述210
10.1.1功用210
10.1.2 形式210
10.2 离合器214
10.2.1 功用与类型214
10.2.2组成与工作原理215
10.2.3 基本构件217
10.2.4 操纵机构222
10.3 手动变速器229
10.3.1 齿轮箱229
10.3.2 同步器232
10.3.3 分动器236
10.3.4 操纵机构239
10.4 自动变速器242
10.4.1 液力机械变速器242
10.4.2 动力换档齿轮箱244
10.4.3 液力耦合器248
10.4.4 液力变矩器249
10.5 无级变速器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54
10.5.1 无级变速器254
10.5.2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56
10.6 万向传动装置258
10.6.1 功能与应用258
10.6.2 万向节260
10.6.3 传动轴265
10.7 驱动桥267
10.7.1 功用与类型267
10.7.2 主减速器268
10.7.3 驱动轮轴与半轴270
10.7.4 桥壳272
第11章 车身与车架274
11.1 车身274
11.1.1 功用与类型274
11.1.2 壳体结构275
11.2 车架280
11.2.1 边梁式车架280
11.2.2 中梁式车架282
11.2.3 综合式车架282
11.2.4 其他类型车架283
第12章 行驶系统285
12.1 概述285
12.1.1 功用与分类285
12.1.2 行驶原理285
12.2 车桥287
12.2.1 转向桥287
12.2.2 转向驱动桥289
12.2.3 前轮定位289
12.3 车轮292
12.3.1 轮辋293
12.3.2 轮胎294
12.4 悬架298
12.4.1 作用与分类298
12.4.2 非独立悬架299
12.4.3 独立悬架300
12.4.4 主要元件302
第13章 转向系统308
13.1 概述308
13.1.1 类型、组成和工作原理308
13.1.2 角传动比及车轮运动规律310
13.2 机械转向系统312
13.2.1 转向操纵机构3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