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与心理创伤和解 读者对象:本书适用于心理学爱好者
本书会了解创伤的概念, 认识到它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的; 我们将学会发现和辨认那些如同细小裂纹般, 却能使我们的身心“倒塌”的创伤, 并尝试个性化地修复它们。治愈创伤的过程缓慢而艰难, 但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 终将坦然面对痛苦, 拥抱真实的自我。
【了解创伤定义与特征,开启创伤治愈之旅!】 不论是那些症状强烈的还是不易被我们察觉的创伤反应,都在一点点啃噬着我们的幸福与自信。本书将为我们介绍创伤的4则定义,带我们解读痛苦来源,了解各类创伤的定义与特征,以确定那些使我们感到威胁的因素于我们而言是否是具有创伤性的。从不同角度解读创伤,准备开启你的创伤治愈之旅吧! 【真实的疗愈场景×科学的修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疗愈的操作指南!】 你是否在童年时受到过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你是否在工作中被情绪不稳定的领导、同事所影响?本书包含20+个人们常常面对的创伤场景以及经历过创伤的人重获新生的具体案例,为你提供转念思路,将适合自己的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鼓励你付出行动,坦然面对困境。 【重新连接自己的内核,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法则!】 治愈创伤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认识创伤本身,更需要敞开心扉,对自我保持充分的坦诚。本书提供眼动疗法、躯体疗法、行为认知疗法等7种治愈方法,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唤醒自己的能量。创伤治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以一种健康的方式管理情绪、照顾自己,你终能获得治愈与成长。 序章 这些年来我曾见过许多不同类型的心理咨询专家。他们有些很棒,有些尚可,但还有些糟糕到令人担忧。在我23岁那年,其中一位杰出的心理咨询师这样对我说道: “萨拉(Sarah),就你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问题来看,我认为你现在仍受到创伤的影响。我发现,你极为恐惧过去发生在你身上的某些事情,并深受其影响,甚至这种影响到现在还未消除。” 我呆呆地看着她,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我生活在一个友爱的 家庭中,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虽说有些事情曾让我挣扎过,但我并未觉得有哪些经历给我遗留了创伤。 当我恢复冷静后,我决定纠正她的观点。“我想你完全搞错了,” 我坚定地说道,“我可没有什么创伤。” “好吧。”她回答道。然后我便离开了。 我以一种“你怎么敢这样说”的防备姿态,反驳了心理咨询师提出的观点。实际上,这种回答只是一种我主观上的否认。但同样,这也反映出了一种更为普遍的、对于创伤理解的文化恐惧。在主流文化中,仍存在三则关于创伤的“虚假真理”。第一则,创伤是一种障碍;第二则,只有极少数经历过极端事件或疾病的人才会承受创伤;第三则,创伤会持续危害我们,并让我们的生活支离破碎。 这些错误理解导致我们中的多数人都害怕面对这个词汇,竭 力与其撇清关系。但实际上,我们需要走进创伤的世界,才能更 好地认识它。 创伤其实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并不是一种功能障碍。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将一种更深层次的持续性创伤命名为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尽管这个名词骇人听闻,但它不 过是一个名称而已。 事实上,无论程度剧烈与否,创伤都不过是一种反应(由于 某些原因,专家们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为其命名时并未注意这一点)。这类反应也许是因为某些极端的事情而产生,但同样也会 因为某些日常的琐事而发生。也许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 件我们当时可能并不认为它会对我们产生创伤的事情,但随着时 间的推移,我们却会发现这件事对我们造成的持续影响可一点也 不小。无论程度的深浅,我们都曾有过各类创伤反应。这是人类 构成的一部分——它使我们的生命变得完整。了解我们自身的创 伤反应不仅不会让我们彻底崩溃,还可能会让我们产生一些极好 的改变。当我们开始朝向我们一直在拒绝的事情前进时,我们才 能挣脱束缚、重获新生。 当我们意识不到创伤经历对我们的影响时,我们就会沉浸在 过去并与真实的自我断开联系。我们会被困在过去的反应、应对模式和自我限制性创伤信念里,痛苦不堪。 也许有时发生了一些让你感觉不太好的事情,但你却一笑置 之;也许你并不记得实际发生了什么,但却知道有些事情的确存 在,而且你一直不敢回忆;你会乐于承认事情可能会好起来,但 是“创伤”这个词可能会让你有些不舒服,因为它听起来太过于 严重了,而且在我们印象中这个词常会用在退伍老兵的身上。 我也曾经对于这个词抱有很长时间的恐惧,这份恐惧阻碍了我过上充实、自由、真实的生活。如果我们有勇气去思考现今所 遇到的困苦可能(只是可能)与过去的创伤有关,那么我们便会 有意想不到的成长。一旦我们这样做了,随着我们认知水平的提 升,我们便会有所改变,不再对过去感到恐惧,并能够发现自己 会被何种情况阻碍。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过去的经历是怎样 影响着我们的自信、思想、感知、选择,甚至是我们的身体。由此, 我们将会不再感到困惑,清晰的认知会赋予我们自由与力量,助 我们成长。
创伤经历的决定因素 创伤经历的决定因素要比你所想象的复杂得多。因为只有在我们表现出创伤反应的时候,一段经历才会被称为创伤。如果某段经历让我们感到不安,但我们并未因此产生创伤反应,那么这段经历并不能算作创伤。我们的反应决定了某段经历是否属于创伤。 任何令你感到痛苦、被威胁或难以承受的经历都会诱发创伤反应,尤其是那些发生在童年时期的经历。有些经历可能非常严重,令人极度不安,但也有些可能是经常被忽略的日常经历, 其中一些威胁到我们与社会联结的个人需求(如感觉被忽视、 无视或不被爱等)。这类经历引发了我们身心层面的一系列反应, 而这些反应又会产生其他连锁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 因这些反应陷入某些关联模式和循环里,被困在某些类似的情 绪、感觉、思想、信仰和行为里。尽管这很痛苦,有时还会让 人泄气,但这种停滞和重复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做点什么去治愈 自己。 本书将会帮助你认识各个类型的创伤反应,从那些症状明显、表现剧烈的,到某些更为“阴险狡诈”而难以被察觉的。你将学 会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创伤,因为它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事实上, 只有你自己才能够真正确定一次经历、一段时光、一所学校、一 段关系、一份工作、一段假期、一次谈话是否是创伤性的。这些 是他人无法替代你完成的,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挖掘出这些反应 中所蕴含的真相。一旦你学会识别自身的创伤反应(后文中会提 到),你便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过去。同样,你也能够更好地 了解现在的自己,并清楚地识别出阻碍你前进的那些障碍。 无论你现在被怎样的问题所困扰,这本书都会帮助你了解过 去的创伤,辨别自己的创伤反应,从而脱离困扰。但对于某些具 有严重症状或无力自行解决问题的人来说,我强烈建议这类人群 寻找专业人士,进行面对面咨询和治疗。本书主要写给那些能够 正常生活,但未曾察觉过往所受创伤对其生活有何影响的人,帮 助他们摆脱困惑,并清楚地认识自身的问题;帮助他们从恐惧到希望,从重复到自察,从被迫到主动,从对创伤无能为力到重新 掌控人生,从固执己见到自由与蜕变。
无处不在的创伤影响 在研究、学习创伤的 10 年里,我认为我发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创伤的影响无处不在。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但我所 言并未夸大。你只需要简单浏览附录(第 187 页)中所列出的那些详细的创伤症状列表,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现今我们所了解到的与创伤直接关联的症状、行为、情绪、 应对机制、思想和感知的数量已极为庞大(该数量仍在持续增长)。 除了已列举出的与创伤直接相关的症状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 将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与过往创伤关联起来。 你听过拉塞尔 • 布兰德(Russell Brand)的那句流传于社交媒体的话吗? 大麻、酒精、尼古丁、咖啡因都不能算作诱导性毒品;创伤、童年虐待、性骚扰、忽视才是。 拉塞尔着重强调的是,童年创伤通常会给儿童带来一系列消 极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良的(糟糕的、令人厌恶的、不公平的) 童年经历会增加儿童成年后出现某些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其中包 括中风、肝脏疾病、慢性肺病、糖尿病、癌症、头疼、胃肠道疾 病和肥胖症等,这些对身体产生的影响令人震惊。此外,正如你所料,不良童年经历和创伤同样也会导致个体的认知、情绪、行 为问题,以及学习和行为问题、抑郁、饮食障碍、焦虑、吸烟、 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各类精神障碍、危险性行为和性成瘾,这些都 与创伤性童年经历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综上所述,童年的创伤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一些人可能 会认同这个观点,因为他们可能已经遭受了我上述提到的消极影 响。但我们当中仍有很多人忽视了这些令人不安的事实。对于许 多人来说,他们的强烈否认导致其无法直面现实:“我在小时候 没有被人全然忽视过。我的肝脏没什么问题。”我们否认、抵抗 和回避这个话题,我们认为创伤是别人才有的事情。但事实并非 如此,这是个关乎许多人的话题。这便是本书的重点。 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是,如果我们曾经受过创伤(像其他很 多人那样),但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或是没有做过任何功课, 那么创伤可能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上述我所提到的研究不过 是冰山一角,实际情况要比那些结果、症状和诊断更为广泛。它 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乎我们能否体验快乐、是否信任自己、 是否有自信和自尊、是否感到满足;它关乎我们的目标感,以及 我们为何会在早上起床;它关乎我们能否活在当下,能否生活在 笑与爱之中。 你认为你过去的创伤会影响什么?你的信仰?你的观点?你 对伴侣的选择?对朋友的选择?你的爱好(或是缺少爱好)?对 职业的选择?你的社交能力?你信任他人的能力?去爱,去承诺, 去分享,去敞开心扉的意愿?学习的积极性?和男性、女性相处的方式?和父母相处的方式?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能力?爱自己 的方式?发掘自我潜能的意愿?或许其他方面也会受影响?你过 去的创伤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的?这便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活得 真实,并让生活变得更好。
坚定地做出有意义的改变 我坚信,我们会被生活中的某些特定事物吸引,比如某些特 定职业、人种、国家、书籍、电影等,这些事物会在某种程度上 为我们的精神和心理服务。我属于那种会认为一切都有意义、生 活中极少会有偶然事件发生的人,像我这类人会让其他人感觉有 些头疼。我是一名科研工作者,而科研工作者常会发现规律与模式。 如果我们的结论是凡事都是巧合、生活不过一团糟,那么我们的 工作显然完成得很差劲。研究吸引着我,因为我相信有逻辑地观 察生活能够让我们学习并成长。我们可以找到人类无意识或刻意 赋予行为、言语和生活的意义。我的职业选择对我来说有个人意义, 并会在各层面为我服务。它能够服务于我灵魂中需要服务的各部 分,能够治愈他人并助他人成长。从一个不那么开明的角度来看, 这满足了我作为完美主义者所需要的外部认可的需求。意义和动 机确实存在,尽管某些时候来看,它们并不总是那么纯粹。 还记得我在 23 岁时见到的那位心理咨询师吗?那位直言我有创伤的咨询师。在我们结束那次谈话后,我做了件我最擅长的事情: 我将问题理智化了。我辞了职,转向学习心理学,专攻心理学的 某一领域。猜猜是哪一领域?是创伤!我并没有开玩笑,我的确这样做了。当能够进行统计分析的时候,为何还需在乎个人感受 以及能否直面现实的问题呢?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攻读理学硕士, 通过思维如何影响创伤症状的研究获得了一等荣誉。在康复中心 工作了几年,并在完成了几个不同研究项目(显然都是有关创伤 的研究)后,我申请了博士学位。我对创伤进行了 10 年的学术研究,一心致力于找到答案。 我并未夸大其词,也不是讲出来取悦你们。诚然,这种令人 难以置信的否认和潜意识动机便是我如此选择的真相。有人说我 仍受创伤的影响,但我并没有选择直面这个问题,相反,我决心 通过自己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并未奏效,而且我得承认, 也许在统计分析的某方面,我需要一些帮助。虽然我并未像年轻 时那样崩溃,但我意识到某些事情不太对劲。我时常发现友谊或 爱情令人困惑和痛苦;如果在社交中感到不适,我会感到恍惚, 并感觉自己轻飘飘的;我常会感到焦虑不安,我会因为日常计划 中的一点小变动而倍感压力、不知所措。我一次又一次通过节食 来应对这些问题。这段时期同我 23 岁的那段日子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我身处在一段真切地想长久维持的关系中。而且老实说,我 真切地知道除非自己能做出有意义的改变,否则我想要的生活并 不会朝我走来。 我又找到了那位我在 23 岁时见到的心理咨询师,与此同时, 我还针对我的饮食障碍制订了一个计划。我开始改变,敞开心扉, 并将自我重新与身体进行联结。尽管有些犹豫,但我渐渐意识到, 也许统计分析并没有给出所有我想要的答案。 自那之后,我花费了几年时间,从其他杰出的咨询师和从业者那里获取咨询。特别是其中一位咨询师(她可能是这个世 界上最有耐心的女性),和她沟通的这段经历改变了我。完成 本书需要时间和勇气,这也是我并未选择申请经费开始另一项科研的原因。毋庸置疑,我已经在我自己身上进行了足够多的 研究,而现在,这些研究数据将会被转化成更有意义且更为直观 的文字——带我重新体会当时的感受,回顾自己毅然前行、走出 创伤的历程。 作为一名经受过创伤、经历过各种治愈之旅(看起来有些艰 苦卓绝)的个体,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作为人的一部分,这 些经历让我能够真切地明白自己在讲些什么。我不仅是一名通过 文献综述和科学假设得出结论的研究人员,而且还是一名有着独 属于自己的创伤之旅的人。我和你们一样。
直面回避、否认与阻抗 “阻抗越强,转变越大。”你之前听过这句话吗?这是一种 很美的说法,其中包含着许多智慧与真理。顺便一提,虽然这并 不是我原创的,但它却是我最喜欢的有关痊愈的说法之一。这句 话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最显著的个人转变,是通过迈向 我们最为抗拒的方面而实现的。我们的自我告诉我们不要试图另 辟蹊径去找寻并尝试新的解决办法、不要让自己离开舒适圈、不 要让自己变得脆弱、不要到那里去……我们的自我受创伤驱使, 希望我们能够待在原地、不做改变,因为它认为这样做是安全的。 但事实上,这是错的。 在我 23 岁的时候,我的阻抗让我拒绝接受咨询师的治疗, 于是我便离开了。这个例子中的阻抗并不难发现,对吧?但并不 是所有的阻抗都如此显而易见。以我对亲密关系和承认脆弱的阻 抗为例,这里的阻抗就以各种隐蔽的方式出现了。无论我的情绪 如何,我都需要被人取悦,因为我需要它。当我同一个心胸宽广、 充满爱心的男人分手时,这种感觉就出现了,并且它太过强烈、 太让人感觉窒息了。这也是我在感觉内心挣扎时并不会打电话给 朋友的原因。我会等到自己能够以幽默的态度面对这件事的时候, 才打电话给她们。坐下与他人面谈时,我会选择移开视线,因为 与他人对视的感觉令我非常不适。当然了,我对亲密关系和承认 脆弱的阻抗,同样也是我选择远离那位咨询师的原因之一。那让 我感觉太过亲密、被人洞悉一切,太让我有那种“我知道你在想 什么,萨拉”的感觉了。 但某些时候,我会选择不情愿地走向我所抗拒的事情,以及 它们所蕴含的真理。我所说的“不情愿”,指的是多年来的阻抗、回避和否认所带来的情绪。我和你见过的那些人一样固执。不过 更糟的是,我还会假装自己并不固执,因为我知道固执是无知的 体现。我是一个固执的、会假装随波逐流的控制狂!所以在我开 始接受并审视那些我所抗拒的事情前,我想过或者说过很多类似 的内容:“我百分百能搞定它,所以你走开吧。”我会通过贬低、推开、过度补偿或假装看不到等方式来应对那些我所抗拒的事情。我会产生防御或变得自以为是,我会找借口、犹豫或是开玩笑般去面对。上述这些表现都源于我的阻抗,源于我恐惧被改变的情 绪或想法。我会做些许改变,然后停下来;我会自欺欺人,假装 一切事情都被我搞定了。 我所描述的这些行为,都是人们面对改变和成长时所出现的 常见心理。人们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事情,这是人类组成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想要成长起来,就不得不正视它并对其进行思考。改变 势必会伴随着阻力,这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别想着 能够跳过治愈创伤的过程。有时我们会跛足前行,有时我们会坐 下休息一会,因为克服阻抗以及改变所需的能量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别让健康改变所带来的阻抗主导你的人生。正视它、感受它, 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痛快地骂一场或者哭一次来宣泄情绪,然 后将阻抗用于合适的位置上。 我的创伤是我做出巨大改变的跳板,所以我相信你也可以。 称其为“创伤”,给予它死亡般的凝视,你会变得比想象中的自 己更为强大。你会展现出你的韧性,获得自由并茁壮成长。
开启你独一无二的治愈之旅 很多人联系我,询问我他们如何才能治愈创伤。这是我被问 到的最多的问题,也是我决心创作此书的驱动力。人们初次了解 真相,称其为“创伤”时所感受到的解脱,常常会被意识到治愈 创伤是一门相当含糊不清的艺术时所产生的情绪而替代。我无法 隐瞒这一事实。创伤关乎我们所有人,这点毋庸置疑,但我们每 个人的治愈之旅却是独一无二的。这并不是指我们在孤军奋战。 多年来助我疗愈的所有人,从互助小组的成员到咨询师、医务工 作者、教练等,据我统计总共超过160 人。这份统计至今仍未截止, 因为我还在不断接受他人的帮助并向他人学习。这就是我疗愈、 成长、提升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我并不是说我们需要独自疗愈自我,而是说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意识到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治疗方法。虽然通过多年与他人的交流发现彼此的治愈之旅中的一些环节存在相似之处,但同样, 我也注意到不同旅途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些人通过眼动疗法(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缩写为 EMDR)进行治疗,而另一些人则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得到了治愈;一些人通过舞蹈进行深层治疗,而另一些人依靠瑜伽得到慰藉;一些人接受着长期心 理治疗,而另一些人通过短期躯体疗法(Somato Therapy,ST)便有所舒缓;一些人可能需要药物治疗,而另一些人可能并不需要; 一些人通过精神觉醒找到了深层治疗的方法,而另一些人通过日常锻炼和生活便找到了;一些人通过思考,而另一些人则是通过锻 炼;一些人通过疗愈小组的帮助,另一些人则是通过静修活动; 一些人(事实上是大部分人)会使用适合自己的独特方法和疗法 组合……有无数种疗法,重要的是原理,而不是治疗的细节。 尽管没有绝对正确的治疗方法,但通常来说,有效的疗法包 含以下内容: 躯体疗法能帮助我们联结躯体,调节我们的身体和情绪反应。 通过加深我们的理解,转变创伤思维和潜意识信念,温和 处理过去的经历来治愈心灵。 摆脱自我限制性行为、创伤应激模式和生活模式。 重新联结我们牢不可破的核心、更高的自我和本能。 躯体、心灵、行为和重新联结就是我所指的原理。无论迎接 怎样的旅途,无论将前往何方,在做好准备、决心出发时,我们 都需要给予这 4 点充分的空间与关注。 本书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将会教你认识创伤和创伤反应; 第二部分将帮助你了解创伤是如何在各个领域影响你生活的,如 人际关系、健康和工作;第三部分将会讲述我们应该如何向前看, 会提到韧性、挣脱束缚和重获新生等内容。如果你和我有部分情 况相似,你会想直接跳到本书的第三部分,找到答案并进行自我 “修复”,然后开始阅读下一本自助书。但是,真正的成长源自 学会发现创伤反应。所以我建议你放慢节奏,翻到第一部分,从头开始阅读并学习。
萨拉·伍德豪斯(Sarah Woodhouse),研究型心理学家和创伤专家,主要研究不同形式的思想、感知会对创伤症状产生的影响。在本书中,萨拉博士将会通过其所学知识和亲身经历来帮助人们告别过去、重获新生。
引 言 / Ⅰ 第yi部分 认识创伤:是什么偷走了你的幸福与自信 第yi章 痛苦和失落的源头——创伤经历 / 003 第二章 拨开过往重重迷雾——创伤记忆 / 031 第三章 感觉自我遥不可及——创伤反应 / 048
第二部分 剖析创伤:主动清理“泥泞的伤痛” 第四章 勇敢开口,坦然面对——人际关系与创伤 / 075 第五章 松开拐杖,联结身心——身体健康与创伤 / 099 第六章 看清自己,找准方向——工作学业与创伤 / 118
第三部分 摆脱创伤:在重获新生的世界里大口呼吸 第七章 借成长韧性击破消极苦难 / 141 第八章 用治愈方法摆脱创伤循环 / 153 第九章 在探索过程中保持无限热情 / 179 附录 / 187 创伤术语(词汇表)/ 189 致谢 / 197 书摘1童年创伤与否认情绪 童年创伤并不只是发生在童年时期的创伤。我之所以将其单 独展开讨论,是因为尽管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大多数人 都假装无事发生。我逐渐意识到,每个人的童年好像都被一堵奇 怪的砖墙所包围,上面写着“发生什么事情都不新鲜,假装无事 发生,继续往前走”。童年第一条法则同电影《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中的一样:“禁止谈论此事。”所以在我问成年人是否遭 受过语言虐待时,他们会下意识地回答我“没有”。这时我会稍 微等待一会儿,然后温柔且礼貌地了解他们的童年。之后,我可 能会重新提起这个问题:“那么,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你有遇 到过语言虐待吗?”这时候,伪装的面纱就掉了下来,他们终于 开始坦诚面对幼时的自己,继而会回答道:“是的,在我小时候 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我们会否认并尽可能忽视童年创伤事件的存在。我明白人们 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童年的记忆告诉我们要继续“演出”。但 如果我们想要成长,那么关键就在于我们必须要停止这种行为。 这些事情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了印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反 应和循环,而且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尽管直面这一事实会让人 很不舒服,但我们仍要尽可能地去做,因为这一点至关重要。 不单是童年创伤,所有创伤的解决难点都在我们的否认上。 对于许多人来说,承认我们的确经受过创伤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当我们开始这样做时,事情就会有所转变。对于很多人来说,“创伤”这个词很可怕。人们认为承认某事的痛苦,就像承认我们无 法应对它一样棘手。许多人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经受创伤,是 因为他或她过于软弱。我并不赞同他们的观点。这并不是因为软 弱和敏感,而是人类本能的自我保护才导致创伤的产生。 如果我们不再询问“我怎么了”,改为询问“我对什么产生 了反应”,那么我们的人生可能会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前进。从 社会层面来看,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不再问“那个人有什么问题”,而是问“什么导致那个人做出这样的反应”,也许我们都会将关 注点重新放在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上了:创伤。我并不是唯一渴 望重塑大家对创伤和心理健康看法的人,你也可以加入我们,转 变自己的观点,将一个人的心理创伤视为对其过往事情的反映。 承认某件事情是创伤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审视自己的言行。 一个人的否认或指责不仅会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在场其他人的态 度,大家都会开始下意识地为自己开脱。如果我们能假装无事发生, 那么在场的每个人都会感觉更舒服。如果你从未向母亲挑明她的 攻击性、暴力倾向和语言虐待对你造成了创伤,那么她就不会感 觉心痛欲绝;如果你不称其为创伤,你的父亲可能就不必思考为 什么他忽视了当时发生的事情;而你那位会指出某件事情不正确 的姨妈,也无须思考她否认此事的原因。如果我们不点明这是创伤, 那么我们就能一直维持住表面的和谐,假装一切都很完美。我们 便能够控制局面,不必直面现实的苦楚。无论是作为一名专业人 士,还是作为一名身处治愈之旅的咨询者,类似下面的故事,我 多年来听过无数个版本: “我的妈妈确实喝了很多酒,但不得不说,她还是一个很有 趣的人。只是有几次发生的事情我不是很喜欢,比如她在派对或 其他场合喝了太多酒,说话含含糊糊或者经常摔倒的时候。这件 事情对我哥哥的影响要更大一些。他似乎将这个问题个人化了, 而且他从不喝酒。在妈妈喝酒的时候,哥哥会发很大的火,但我 倒是没什么感觉。” “我感觉妈妈和我们很疏远。她经常会感到悲伤或者焦虑。 但我确实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到她。在我妹妹出生后,妈妈 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为此我替妹妹感到难过。我记得有几 个假期,妈妈看起来精力充沛,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那里静静 地看着我们。她从来不会大吼大叫,我们都尽力不让她感到沮丧, 我们希望她能开心起来,或者不那么忧郁。虽然这件事挺让人难 过的,不过能和妈妈保持这样不错的关系,我感觉自己已经非常 幸运了。” “我爸爸经常外出工作,几个月才会回来一次。每当他休息 回家的时候,家里的氛围就变得很不一样了。某种程度上来说, 我和妹妹都很害怕他。并不是说他很恐怖,只是他的脾气不太好。他只打过我几次,每次都是因为我不听话。我记得我故意惹他生 气时,他会突然冲我发火。我认为他不太喜欢小孩子在身边。不 过我长大以后,我们的关系就好起来了。” “我真的不喜欢上学。不过上学还好,主要是我感觉学校里 的孩子很难相处。我只有一个好朋友,其他孩子都不喜欢我。我 完全搞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我猜我可能确实很讨人厌。大部分时 间,他们会说我‘废物’‘笨蛋’,或者把我排挤在外。我记得 有几次,他们变得很凶,打了我一顿,但他们并不是经常打我。 学校里的孩子太多了,上学对我来说太痛苦了,就像是历经劫难 一样!” “我哥哥在我小的时候被车撞了。真是太可怕了!他本来在 人行道上骑车,后来不小心摔倒在马路上了。我当时冲过去想拉 他起来,但还是没来得及。后来,他在重症监护室住了 6 周,当时情况不太好,爸爸妈妈都担心他可能撑不过去。我发誓这件事 对他们的影响很严重。自那场事故之后,他们一直都非常保护他、关注他,这点我完全能理解。我担心哥哥,也担心爸爸妈妈。即 使我外出上学,我也尽全力去照顾他们。” “我记得那个男孩叫西蒙(Simon)。当时我大概是 8 岁,他应该是 12 岁。我们乘校车上下学的时候,他总是把手伸进我的裤裆里。这让我太尴尬了,我当时整个人都僵住了,只能任他作为。我记得那感觉太糟糕了!我以前从没告诉过其他人,我真的很尴 尬我没能制止他。” 你能感受到藏在这些故事里的否认情绪吗?那是一种令人讨厌、不愉快且刺耳的感觉。当有人说了一些让你感觉不太对 劲的话的时候,你就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的感觉。我听过各种版 本的童年创伤,这些故事都被相同的磁场环绕着。在我参加过 的所有会议和主持的小组活动里,总有人(通常是那些日子过 得很艰难的人)在否认他们小时候的痛苦经历。他们会讲一个 类似上述的故事,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事情并不对。他们所讲述 的经历既让人感觉不适,也不能说微不足道。我们都在想:“这 听起来实在是太糟糕了,你真是遭了不少罪……当然了,那肯定不是什么巧合。” 那么,为什么即使在事情发展并不顺心的情况下,我们还是 会否认童年经历可能与我们碰到的问题有些许关系呢?虽然如 果我们不执意刨根究底的话,我们自己和家庭都会感到比较轻 松。但是这一切,还是涉及某些深层次的问题。数百万人看过 布琳 • 布朗(Brené Brown)有关羞耻与脆弱的 TED 演讲,她的研究和她讲的故事都很棒。但我还是想让你知道,在羞耻感来临 前,猜猜看,什么会先到来?没错,是创伤。羞耻感是一种因创 伤经历而产生的常见反应。所以我们因为什么而感到羞愧?这个 问题就比较私人化了,但你认为上述例子中的那些人是因为什么 而感到羞愧?你的猜测是怎样的? 我认为上述这些人大概是因他人对待他们的方式而感到尴尬,并且他们认为如果自己能表现得更可爱,那么就不会遭受这 样的对待。他们因遭受本应爱和尊重他们的人的恶劣对待而感到 羞愧。一位酗酒的母亲、一位身患抑郁症的母亲、一个会打人的 父亲、一所存在校园霸凌的学校、两位无法一视同仁的父母、一 个依仗年龄力量欺负弱小的人。这些讲述故事的人理应得到更好 的对待,但因为羞愧,他们至今仍无法坦然面对过去。你知道为 什么我知道这些事情都是创伤吗?若非如此,这些讲故事的人都 应该很坦荡。他们可能会说:“那个年纪大的男孩真混蛋,竟然 摸了我一下。”他们不会试图隐藏起这些事情,也不会找借口或 者感觉尴尬,他们同样不会有羞耻感。
书摘2重新掌握自己的控制权 有次我去西班牙开会的时候碰到了瑞秋(Rachel)。当时我 在那里讲述我的研究内容,她同她的客户一起也在那里。瑞秋从 事政治游说工作,由于我曾经也在这个领域工作过,所以我们相 处得很好。多数情况下,在我告诉别人我研究创伤时,通常会得 到两种反应:一种是看起来很困惑,然后转身走开;另一种是眼 睛一亮,让我感觉他们是有故事的人。创伤本身就是人类会经历 的事情。瑞秋做出了第二种反应,于是我便知道自己很快又能听 到故事了。傍晚,我们坐在一家小咖啡馆里,欣赏着格拉纳达的 阿尔罕布拉宫的美景,听她给我讲述了她走出创伤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我搬到了伦敦,我很快就爱上了那个城市,” 她说,“我当时是单身,住在一个很不错的公寓里,毕业后找到 的工作也很棒。生活一切顺利!你知道那种感觉吗?你觉得自己 无所不能!” 我笑了笑,然后说道:“当然了,我知道那种感觉!我超爱它!那感觉太棒了!” “没错,”她回答道,“那感觉太棒了,我之前从未有过那 种感觉。在我搬到伦敦前,生活得一直很吃力。我总感觉自己就 是个失败者。你知道吗?我还总是为自己感到羞耻。我很有自知 之明,但时常会感到困惑和害怕。我感觉我搞砸了一切,是一个 毫无价值的人。但自从我搬到伦敦之后,一切都变了。” 瑞秋接着告诉我她的故事。一天晚上,她在一家酒吧的洗手 间里遭到了性侵犯。自那开始,一切又都变了。她感觉自那天晚 上后,生活变得十分艰难。原本一切顺利的工作开始出错。她的 工作需要她保持热情和活力;也需要她良好的社交能力,积极参 与对话、协商并和他人建立联系;通常还需要她晚上出门与想和 她交谈的人(通常是男人)一起出去。曾经让她感觉轻松愉快的 事情,现在让她感觉极度不安、肮脏以及无法做到。 “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向我证明了自己就是个彻头彻尾的 失败者。它证明了我将一事无成,证明了我就是个认为自己无所 不能的白痴。” 我一直记得她所说的话。当我现在想起她时,我突然完全明 白自己为何要写这本书了。你从瑞秋的话语中听到了什么?我听 到了羞耻、自责、无能为力和恐惧,我听到了消极的创伤信念。 我之所以在此提到了瑞秋的故事,是因为这前后对比太过鲜明了。 在她毕业前往伦敦后,她走出了过去,获得了新的力量,但很快 一切又重回过去,被残忍地抛回了自己过去的那些信念和感觉中。 但现在的你们已经足够了解创伤、知道事实是怎样的了:在酒吧的那一晚并不是她的首次创伤。她在那之后所体会的并不是什么 新感受,全部都是过去所经历过的。这导致她一直以来都在这种 信念的影响下生活,导致她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认为自己一事 无成。原本隐藏起来的恐惧和信念、羞耻和自卑一下子全部涌现, 阻止她去拥抱自己的力量。当她想迈出来的时候,又被狠狠地 摔了回去。 “工作时,我接受了一次表现评估。当然了,结果非常糟,” 她解释道,“我的老板告诉我,她最近从客户那里收到了很多关 于我的负面评价,还说她对我最近缺乏热情的状态感到非常失望。她说在我第一次工作时,她坚信有一天我能够自己领导团队。所 以她对于事情发展成这样,感到十分惊讶与不解。” “与老板的这次谈话成了我人生的转折点。我说了句‘够了’, 然后我走了出去。摆在我面前的选择很明显:要么让这件事情毁 掉我和我的事业,要么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 “我知道自己没那么强大,但我的确感觉到了这股强大的力 量。就像是我体内有什么东西在咆哮一样。这盏灯又亮起来了。 我感觉我的思绪很清楚,我感觉自己充满力量。” 然后瑞秋告诉我她在接受心理咨询时遇到的事情,以及她碰 见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人。她还讲了自己是如何发现首次创伤源于 7 岁时所遭受的身体上的袭击的。 “通过部分谈话和治疗,我逐渐意识到自己是怎样度过了这 半生。7 岁时发生的事情,导致我的自尊被狠狠地踩在地上。因此,我的大脑不断告诉我‘我是个失败者,我将一事无成’,它试图 这样摧毁我。” “虽然这份耻辱感是他人导致的,但我得承认,告诉自己‘我是废物’的是我自己。我需要重新掌握控制权,并学习将这些刺 耳的话调整为友善、和蔼的内容。这就是我所做的。” 我一直都没有忘记和瑞秋的这段谈话,尤其是她那动人的口 才和昂扬的热情。她是从创伤中走出来的典范,因为我们坐在咖 啡厅聊天时,她自豪地告诉我,在酒吧事件发生的 10 年后,她已经成为团队的主管。她热爱自己的事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创伤, 最终她实现了有意义、深刻、真实的转变,并取得了成功。 多年来,我同许多和瑞秋一样的人交谈过,他们让我意识到创伤经历影响着我们拥抱力量和成功的能力。确实如此,对 不对?创伤是一种无力感、羞耻感;创伤是消极的、错误的、 导致自我挫败感产生的信念;创伤会导致我们否定和隐藏自己 的某些部分。 正如瑞秋所做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敢于向它咆哮出来。我们都需要经历那一瞬间,都需要经历类似瑞秋同老板谈话后那 样——“够了!”对无力感、羞耻感和自我厌恶感说“够了”。 真是,够了。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