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与现代世界》是一部有关儒学的前沿性思想理论著作。全书从孔子在当代中国的重新登场开始,以面对世界文化而提出新的哲学观念“多元普遍性”为结束,对儒家思想和儒学传统与现代世界与文化的各种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全书主题集中,时代感强,对儒学在当代面临的挑战,都从现代文化的问题意识给予了回应。《孔夫子与现代世界》各章既有面对全球伦理、人权对话、生态文明等挑战对儒家立场的阐发,又有对古典儒家教育、政治、礼治思想的现代诠释和解读,以及对现代儒学发展的透视和分析,可称是对儒家价值以及现代意义的全面阐述。
陈来,1952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朱熹研究会会长、冯友兰研究会会长。1976年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哲学硕士。198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198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0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
学术领域为中国哲学史,个人专著有:《朱熹哲学研究》、《朱熹书信编年考证》、《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宋明理学》、《哲学与传统:现代儒家哲学与现代中国文化》、《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陈来自选集》、《朱子哲学研究》、《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燕园问学记》、《东亚儒学九论》、《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宋元明哲学史教程》等多种。
孔子与当代中国
谁之正义,何种伦理?——儒家伦理与全球伦理
儒家思想与人权话语
儒家传统与公共知识分子
儒家仁说的生态面向与现代诠释
儒家礼学与现代社会
儒耶对话的儒家观点——本体与本根
儒家思想与现代东亚世界
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化
现代中国文化与儒学的困境
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
论道德的政治——儒家政治哲学的特质
论儒家的教育思想
现代新儒家的“哲学”观念——以熊十力为中心
“互以对方为重”——梁漱溟的儒家伦理观
“文化热”运动的儒学护法——张岱年先生的儒学观
二十世纪的儒学研究与儒学发展
走向真正的世界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普遍性
后记
在我们问世界伦理宣言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还包含有这样的意思:这一伦理宣言所欲对应的究竟是什么范围的问题?是各个宗教内部、各个民族国家内部的道德危机、行为失范,还是国家间、民族间的冲突、压迫?换言之,责任宣言要面对的责任主体是谁?
1995年在勃兰特领导下,提倡“全球性的公民伦理”,以“作为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基础”。照这个说法,宣言是着眼在国家间和文化间的关系准则,其伦理的主体就是冲突的主体,即是“国家”和“文化”(亨廷顿说是文明)。孔汉思博士发起世界伦理运动的最初动因,也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民族间的和平。”以后演变为“没有一种全球性伦理,便不可能有美好的全球性秩序”。这似乎是说,“世界伦理”对应“世界秩序”,这里的“世界”是指各个民族国家组成的世界,从而世界秩序即是国家间的秩序,于是世界伦理就是民族一国家间行动之伦理准则。
道德对国际事务和外交活动确有约束作用。但现代国家的行为不再依赖个人的良知和荣誉,而受制于党派、选民;普遍伦理与民族国家利益冲突时,往往是民族国家占上风。近代历史表明,国际法、国际道德准则、世界舆论等规范体系对主权国家由权力意志出发的行动很难有效地加以规范。这是由于“国际社会”与一个现实的民族国家的社会不同,现在的世界仍然是一个没有世界政府和世界社会的世界,规范自然难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