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梦幻传说。主要讲述了古代绘画中美丽传说。第二章,效法天地;讲述了古画中寻仙访道的场景。第三章,徜徉人间;描述了古画中人们外出郊游的场景。第四章,安顿生命。描述了古人想把家建在自然里,也想把自然留在家中,为自己构建一处理想的人间居所;第五章,溯源荒寒。中国古代的画家们逐渐开始运用更成熟的艺术手法,更深刻、更多元地表现这一亘古不变的生存追求和核心文化价值观,并从本质上思考人的来处与归宿。
几千年来古人与天地并立同行,建设家园的努力被留存至今的诸多古代绘画作品记录了下来。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包含着古代天人共处的表征符号和思想理念,还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与审美价值。
如何能够探寻和再现古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凝聚民族共心,建设生存家园的辉煌历史呢?这是顺应时代潮流,利于民族文化发展的益事。
于是,王三悟借助古画这种证据化、链条化、形象化、可视化的载体,以古人追寻和构建家园的历史脉络为主线,以小见大地展示中国古代寻心立命、安身建家的伟大奋斗历程。
王三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互联网营销行业,在中国古画、古代文学等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持续几十年的研究积累。2020 年初开设抖音号“观悟堂——王三悟”,以中国古画为载体,解读传统文化,挖掘人文力量,以期为用户带来美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
第一章 梦幻传说
壹 伏羲女娲
贰 楚地帛画
叁 五星中国
肆 源起昆仑
伍 仙游东海
陆 洞天福地
柒 桃花源记
第er章 效法天地
壹 修道草庐
贰 危崖坛台
叁 亭在那里
肆 寻仙访道
伍 汉宫乞巧
第三章 徜徉人间
壹 竹林七贤
贰 兰亭修禊
叁 葛洪移居
肆 青绿山水
伍 游春时代
陆 仙山楼阁
第四章 安顿生命
壹 辋川人居
贰 草堂十志
叁 潇湘八景
肆 龙眠山庄
第五章 溯源荒寒
壹 寻根复命
贰 雪溪初寒
叁 五代荒寒
肆 北宋萧疏
伍 江行初雪
北宋的《千里江山图》中,一处危崖平台上的三层石台一度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和猜测。
距这座坛台不远处的山居应该是道士们的道观。再结合坛台所处的自然环境,可以判断其当为山居道士朝真行道的“斋坛”,斋坛上可以诵经礼神,打坐静修,焚点香炉,或是置鼎炼丹。与阴性的山洞相对,“坛台”代表了阳性的圣山。与修道的卵形草庐一样,它也被设计筑建为对称结构,因而成为一处模仿宇宙的模型。
道家的斋坛一开始便与圣山有着深厚的内在联系。在现实的道教体系里,圣山、斋坛、草庐、香炉、丹鼎乃至道士的身体都被系统化地关联起来,是一套道法自然的完整仪式体系。
我们在《千里江山图》的斋坛上画一道线就可以看得更直观一些,石坛与主峰峦脉处于同一轴线上。其三层坛台形制的主要含义是尽力模拟宇宙场,依托自然地脉,集纳天地真气。斋坛旁边还有两只仙鹤,也是强化了天地两界的联系,表明了道士清修以期生命的超越与飞升,可于天地间往来。这些坛台所处的突出危崖,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经常出现的图像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