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掌故日历》即将开启5.0时代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伴随新年脚步,由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仲富兰主编的《民俗掌故日历5.0版(2023)》来到了您的案头。
新年新世界,日历也不例外。从2019年的版到如今的5.0版,年复一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推陈出新。
这是一部日历书,可以查询日期。365天,标识了每天的公历农历日期、天干地支、节气、生肖等,可知寒暑,记录了各种节日、纪念日,如中国农民丰收日世界逻辑日世界诗歌日等,可谓一应俱全。
这是一部民俗掌故日历,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民俗学前辈杨荫深先生为后世留下的《事物掌故丛谈》,涉及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游戏娱乐、花草竹木等,揭示了我们的民俗文化源头。
365天,天天有相应民俗。读者可以通过编写的简洁文字,每天了解一个民俗掌故的来龙去脉、庆祝方式、注意事项等。古代掌故与当下风俗,一脉相承,却也充满演变。历史与现实,常常就是这样奇妙。
如花朝节,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等。配上宋代戴复古《花朝侄孙子固家小集》诗:今朝当社日,明日是花朝。佳节唯宜饮,东池适见招。绿深杨柳重,红透海棠娇。自笑鬓边雪,多年不肯消。诗文相应,揭示出灿烂的诗句背后的民俗文化元素,读起来就很有趣味。
又如瓷器,由长石、高岭土、石英等为原料烧制而成的器具,搭配唐代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在陆龟蒙笔下,这般精美绝伦的越窑秘色瓷已无法用普通语言来描述,只能用巧夺天工的千峰翠色来形容。
再以饺子为例,古称角儿,据说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后来用荠菜包饺子成为百姓新年食物,搭配清代何耳《水饺》诗: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诗文相得益彰。
这也是一部漫画书,图文结合,相得益彰,可以日赏一画。画家潘方尔先生以豁达幽默的心态笑对生活,结合民俗主题,用一幅幅情趣盎然的漫画来表达日常感悟。这些画风独特的漫画,触动人们的心灵,常常会让读者心领神会,报以会心一笑。
这还是一册记事本。空白之处,可用于个人记事。点点滴滴,可以汇聚成一年的成长记录。
这更是一部充满诗与远方的日历,可以日诵一诗。与前几版不同,这个版本汇集了与民俗相关的诗词,也包括一些脍炙人口的民歌与儿歌。通过这些诗词,读者可以如临其境,与古代诗人心气相契,进一步深入了解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从而知道民俗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
兔飞猛进,让我们共同走向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新的一年!
《民俗掌故日历5.0版(2023)》序
诗词里的中国民俗
仲富兰
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民俗掌故日历》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从2018年起,连续出版《民俗掌故日历》,如今已是第五个年头的版本了。我忝列主编,又是这本日历的个读者。手捧本书,心热眼热,平添了一番亲切的感慨。这几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城市生病,屡受重创,图书市场也显低靡。上海辞书出版社始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坚持出精品好书。本书的画者、文字作者和编辑团队吃苦耐劳、默默奉献、坚持不懈,乃有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民俗掌故日历5.0版(2023)》的终问世,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出版人的使命担当和文化情怀。对此,我是非常感佩的。
日历书的特点,是年年出版,但又须年年有新意,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第五版《民俗掌故日历》是在前四版基础上,又作了很大调整和创新。除了全新版式,的特色莫过于增加了对传统诗词的承载,所列词目都与相应的诗词匹配。2023年是俗称的兔年,除每周附上一幅兔年漫画外,主要的内容以学载诗,主要从《诗经》、唐诗、宋词、童谣、民歌中选取,其中不乏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杨万里等经典名作。诗之情感厚实为一方面,诗里包含的知识容量同样重要。配诗原则以词目和诗词必须相吻合,以古代诗词为主;近现代诗必须是名家名篇;童谣、民歌大多也是古代的,并注明了朝代。
如花朝节,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等。江南之外的地域,日期也因地而异,节日活动除踏青赏花外,还有扑蝶、拜花神、做花糕、行花令、酿制百花酒、祝神庙会、种花挑菜、晒种祈丰、装狮花、放花神灯等。此外,配上宋代戴复古《花朝侄孙子固家小集》诗:今朝当社日,明日是花朝。佳节唯宜饮,东池适见招。绿深杨柳重,红透海棠娇。自笑鬓边雪,多年不肯消。诗文相应,揭示出灿烂的诗句背后的民俗文化元素,读起来就很有趣味。还有盂兰盆会,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节日,搭配宋代宋伯仁《观寺中盂兰盆会有叹》诗:欣欣来认祖先名,梵杵丁东月二更。满地纸钱香篆冷,更无真哭两三声。诗人以精细的笔墨形象地描摹盂兰盆会盛况,让人如身临其境。
又如瓷器,由长石、高岭土、石英等为原料烧制而成的器具,搭配唐代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在陆龟蒙笔下,这般精美绝伦的越窑秘色瓷已无法用普通语言来描述,只能用巧夺天工的千峰翠色来形容。再以饺子为例,古称角儿,据说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后来用荠菜包饺子成为百姓新年食物,搭配清代何耳《水饺》诗: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诗文相得益彰。
其他如十二生肖、民俗活动、衣冠服饰、婚丧嫁娶乃至花草树木不同的风物与名物,配上了古诗,加上阐释,也令日历的内容生色不少。读者从中细细体会诗词的精神气质,感受其语言和境界,融会贯通,古为今用,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和文脉,功莫大焉。
传统日历结合古代诗词意境,表达当代人的生活感受,似乎在形成一股大潮。国潮兴起,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这本历书的作者与漫画家观察细微,宅心仁厚,字里行间仿佛有一种忧济在元元的遥远感叹。这样的作品是带着重量的,也是带着温度的。
这一版不仅延续了前几版取材广泛的特色,还新增了节日及纪念日,如国际和平日、世界逻辑日、全国爱肝日、国际幸福日、世界诗歌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等。有的题材是前人从未或无法涉及的,如许多与天文、气象有关的知识。这就增强了日历与当代生活的同步性,在表现这些新纪念日时,同时也传达了当代的环保意识、核武威慑下的和平呼吁以及对人类在宇宙中的定位思考与人文关怀。这样,从题材到思想,皆有别于前人之作,对开拓传统历书的表现范围起到了推动作用。
红帖朝来满路飞,千门爆竹报春归。按照吴地旧俗,新年时以红纸书名帖通谒,派遣仆人争相投送至邻居亲友处,名为飞帖。宋代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爆竹响个不停,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寺庙外人山人海,人们争相去求拜,希望新的一年平安顺遂。我相信,这部民俗掌故日历好比一本本红帖, 一年之中的过年、守岁、贺春、宴饮,各种节日与节气的主题,以及咏物、咏史、爱情、从军、读书、怀古、边塞等,与中国古代诗词内容的深度对接,给人以信心:我们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诗心不老春常在,佳句妙词伴君行!
2022年5月6日于五角场凝风轩
编著者简介
仲富兰 主编
民俗学家、上海市民俗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潜心研究中国民俗文化学、民俗传播学,是中国民俗文化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承担多项国家与上海市多项文创研究课题,已出版《上海六千年》《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中国民俗学通论》《水清土润:江南民俗》《上海民俗:民俗文化视野下的上海日常生活》《民俗传播学》《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等40 余部著作,部分论著被译为英、俄、日、韩等国文字。
杨荫深(1908-1989) 编著
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辞书学会理事。历任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辞海》编委等职。民俗学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游艺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概说》、《中国俗文学概论》、《日常事物掌故丛书》(1985年改称《事物掌故丛谈》)等。
潘方尔 绘画、篆刻、书法
篆刻家、水墨漫画家。14 岁受何乐之先生启蒙,后拜著名文物鉴定家、篆刻名家王敦化先生为师,成为其关门弟子。在《西泠艺丛》《文化》《篆刻》等书刊中有文章作品及专题介绍。多次参加海内外书法篆刻展并屡获奖项,作品入藏海内外相关机构团体。著有《潘方尔印谱》等。连续5 年绘制上海辞书出版社《民俗掌
故日历》,曾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
康 桥 文
上海市语文学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1985 年起任教于上海大学文学院。曾出版专著、编著、译著等几十种。
赵澄襄 题签、剪纸
笔名澄子、雅舍和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汕头画院画师。中国画作品入选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获文化部、省、市各级奖项及国际奖项。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海内外相关机构团体。出版有个人画集、剪纸集、散文集十余种。
杨以磊 藏书票设计
旅美版画家。浙江遂昌人。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版画及藏书票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展览并获奖。出版有《杨以磊木版书票集》、《杨以磊中国民间玩具书票集》(日本吾八书房出版)。
张建松 摄影
新华社高级记者。入选新华社首批百名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中国2014年度海洋人物。科普作品《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荣膺2021年度中
国好书;《接近天堂的地方新华社女记者238 天的南极、北极之旅》入选
2013 年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第十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2015 年度科普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