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核心和落脚点是估值
几年前,有一位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来我们公司考察。这位负责人也是位资深股民,还没等寒暄几句,就给我抛出个问题:梁博士啊,我投资股票这么多年,知道投资要买好公司,这不难做到,因为好公司容易寻找和识别。但对于好公司究竟值多少钱,我一直摸不着头脑,这也是我投资中*大的困惑。这位负责人是贵州茅台的拥趸,当时茅台的股价在2 000元左右,所以直接问我:2 000元一股的茅台,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这位资深股民所提的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估值一直是投资中的难点,方法论很多,所需要的信息储备量很大,要做一个靠谱的估值,即便是对专业投资者来说也不容易,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正因为这样,估值两个字一直被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大概在2003年之前,中国资本市场基本听不到估值这个词,散户买卖股票靠的是听消息、看趋势,这些与估值关系不大。人们只能从国外的财经教材或图书中看到估值这两个字,对于能做估值、会做估值的人,大家都心怀敬意。那时候,如果哪家公司的财务报告中有估值模型,特别是如果有DCF(自由现金流贴现法)估值,那么这家公司的财报格调就会上个大台阶。我们当时看高盛、瑞银(UBS)等外资行的报告就是这样的感觉:它们的财报里有估值模型和DCF估值,真专业!
2003年,以五朵金花五朵金花指钢铁、汽车、石化、能源电力、金融这五大板块。编者注为代表的价值投资兴起,特别是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始进入A股市场,大家开始越来越重视估值。记得那时候,上海有家外资估值培训机构,每天都忙着给各大券商和基金公司培训如何做估值,生意好得很。我们自己也请他们做过3天的培训,我的老领导老同事,现在大名鼎鼎的价值投资大佬王国斌和陈光明等,也在班上学习,认认真真敲键盘,用Excel软件做模型、算估值,现在回想起这些画面仍让我忍俊不禁。
除了难之外,更要命的是,估值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正确的东西,模糊到什么程度,可能是几倍的差异。还是以茅台为例,对有些人来说,茅台的合理估值是1 500元,对另一些人则是3 000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估值取决于对公司未来经营情况的判断,以及每个人的风险偏好。对未来的预判越乐观(盈利预测越高),风险偏好越高(贴现率越低),估值的结果自然越高。茅台酒当前的出厂价只有969元,而市场零售价基本在2 500元以上,也就是说,单纯考虑市场因素,公司提升出厂价轻而易举,利润就有可能从现在的600亿元提升到1 000亿元以上。如果你认为茅台酒的出厂价还有巨大的涨价空间,那么其估值就是3 000元甚至更高。但也有人认为茅台酒的出厂价受制于非市场化因素,而且喝白酒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些也都是事实,如果基于这样的判断,茅台的合理估值可能是1 500元。
股票市场之所以有交易,就是因为人们对股票价格的合理性产生了分歧卖的人认为股价已经贵了,买的人却认为股价还要继续涨。而这种对公司估值的分歧是非常正常的,甚至可以说这是股票二级市场存在的基础。
正因为估值难,且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没有很精确的结论,所以很多投资者会忽略估值或者回避估值,不愿意花心思研究。但我还是要强调,估值在投资中极度重要,甚至可以说,投资的核心和*终落脚点就是估值。我们从成长空间、竞争格局、公司护城河、财务等各个角度详细分析一家企业,*终都会面临这个灵魂之问:这家公司股票值多少钱?什么价格可以买入?
想取得长期稳健回报,必须重视估值。这是因为估值高了,哪怕是竞争力卓越的公司,也会降低投资回报甚至带来亏损。这样的案例,古今中外数不胜数,*著名的是美国股市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泡沫,而我们的A股市场*新的例子是2020年年底的核心资产泡沫和2021年的赛道股泡沫。
当然,关于估值和泡沫,资本市场存在很多认知,认知的视角不同,理解也不一样。我的好友周洛华就估值问题有过以下非常精彩的阐述:
估值是热带雨林中的激励机制和生存本能。假设你是一头流浪的公狮,你看见远处草原上有一群母狮,对你爱理不理,但又风情万种,你内心就会燃起激情,不顾一切地去和它们的现任配偶打一架,争夺与母狮们的交配权。整个过程与理性和逻辑无关。母狮们身上洋溢着的风情就是股票的估值,激励你去和现任狮王竞争,在这个过程中,草原上的优质基因得到了筛选和传承。某个高科技行业股票得到了很高的估值,在普通投资人看来高得离谱,但是,这么高的估值不是给普通投资者看的,而是用来刺激和这个行业相关的年轻人和投资人投身于这个事业的。
周洛华对估值的理解是,高估值和泡沫是激励创新的有效手段。对于这个观点,我基本认同,但这激励的是私募股权投资者,奖励的是一级市场投资者,而且实际上是以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低回报甚至亏损为代价的。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投资股票的主要目的是稳健获利,而想要获得长期的稳健回报,就必须高度重视估值。
估值的方法论有很多,但总的来说分为两大流派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对于传统的估值方法,我的好朋友、资深财务专家饶钢有一个精辟的评价:方法简单的结果不可靠,方法完美的太难不可用。相对估值法虽然简单,但其结论受市场情绪影响太大,且没有办法对公司竞争力和成长潜力进行合理定价,所以结论非常不可靠。绝对估值法理论上*为完美,但实操过程中涉及太多参数估计,还需要复杂的财务建模技巧,连机构投资者都望而却步,更别说普通投资者了。
那么有没有普通投资者可学可用,同时又比较靠谱的估值方法呢?这就是本书要介绍的四维评级和动态估值法。
四维评级是益研究量化评估一家公司基本面的基本框架,从成长空间、竞争格局、护城河和经营绩效四个维度,对基本面进行定量打分。每一个维度,我们都有数十个需要打分的问题,研究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打分,得出上述四个维度的得分(星级)。
动态估值以四维评级为基础,融合了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的优点,采用相对估值的形式、绝对估值的内涵,能够做出相对靠谱的价值估计,同时又不是太复杂,普通投资者基本上也能够掌握并实际运用。
口说无凭,大家可以阅读本书进行验证。饶钢兄是动态估值的拥趸,他和很多估值专家讨论过动态估值,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理论上能够形成闭环、实践中也可行的估值方法论。
四维评级和动态估值这套方法论,我们益研究内部已经研究了好多年,特别是我自己思考琢磨了好多年,但一直因为工作忙,所以没有将其完整系统地落地。在前几年,我们虽然有了初步的方法,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特别是在细节上没有做好完整梳理。从2022年3月底开始,因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上海全城封控两个多月,我和同事居家办公了70多天。在这70多天里,我们就想着把琢磨了好多年的想法落地,于是开始没日没夜地讨论四维评级和动态估值的细节,做了大量的模拟实践,还做了很多效果回测,*终确定了四维评级和动态估值的完整流程和所有细节。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开了无数次线上会议,没有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区别,也没有白天和晚上的区别,大家觉得有会开、有事做,也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动力的事情。所以,借着这段时间,我们把心心念念了好多年的东西写出来了,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益研究的各位伙伴,有幸与你们一起走过了这段非同寻常又很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