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国恩先生毕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学术研究,特别是对《楚辞》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本书精选代表性论文17篇及读书笔记多则,以期全面展现其学思历程。
随着时光流逝,前辈们渐行渐远,其足迹本该日渐模糊才是;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有心人的不断追忆与阐释,加上学术史眼光的烛照,那些上下求索、坚定前行的身影与足迹,不但没有泯灭,反而变得日渐清晰。 《北大中文文库》是北京大学出版社新推出一部丛书,书中选择了二十位已去世的北大中文系名教授(游国恩、杨晦、王力、魏建功、袁家骅、岑麒祥、浦江清、吴组缃、林庚、高名凯、季镇淮、王瑶、周祖谟、阴法鲁、朱德熙、林焘、陈贻掀、徐通锵、金开诚、褚斌杰),为其编纂适合于大学生/研究生阅读的“文选”,让其与年轻一辈展开持久且深入的“对话”。 本书为该丛书之《游国恩文选》。
游国恩(1899-1978),字泽承,江西临川人。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预科,后升入本科,并开始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毕业后回到故乡,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第四中学、临川中学、江西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江西省立第一中学。1929年,受闻一多之聘,到武汉大学任讲师,讲授中国文学史。1931年到山东大学(前身为青岛大学)任讲师、教授。后任华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46年,随西南联大迂回北京。此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著有:《楚辞概论》、《读骚论微初集》、《离骚纂义》、《天问纂义》、《楚辞注疏长编》、《中国文学史讲义》等。
那些日渐清晰的足迹(代序)
前言
屈赋考源
论屈原之放死及楚辞地理
论九歌山川之神
离骚“后辛菹醢”解
天问古史证二事
楚辞女性中心说
论屈原文学的比兴作风
楚辞用夏正说
楚辞九辩的作者问题
宋玉大小言赋考
柏梁台诗考证
论陌上桑
论蔡琰胡笳十八拍
白居易的思想和艺术
论山谷诗之渊源
跋洪昇枫江渔父图题词
对于编写中国文学史的几点意见
居学偶记
游国恩先生学术年表
屈赋考源
一 赋的小引
什么是“赋”?《毛诗·烝民》“明命使赋”,《传》云:“赋,布也。”又《小曼》“敷于下土”,《传》云:“敷,布也。…‘赋…‘敷”同声,故《管子.山权数》“赋借藏龟”注亦云:“赋,敷也。”又“敷”与“赋”古并读作重唇音;故诗“敷政优优”,《左传》引作“布政优优”;“敷时绎思”,《左传》又引作“铺时绎思”。其实都是一个意义。(详见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五)后来刘勰便根据这个意义下了一个“赋”的界说道:“赋,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同时钟嵘《诗品》也说:“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朱子在《诗集传》也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综观众说,“赋”的意义很简单:用现在新名词来说,不过是修辞学上的“直说法”而已。
《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一日‘风’,二日‘赋’。”《毛诗·关雎传》亦云:“诗有六义,一目‘风’,二日‘赋’。”可见“赋”本是六诗的一种。所以班固《两都赋序》云:“赋者,古诗之流也。”《颜氏家训·文章篇》亦云:“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后来这“六诗”的学渐渐的失传了,于是只有“赋”单独盛行起来,这便是刘彦和说的“六义附庸,蔚为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