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100余幅世界名画进行解读,对名画中存在的科学元素、蕴含的科学道理和人生智慧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探讨了名画揭示的科学文明史,使读者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启迪,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 2018中国好书《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续作。
● 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名画,了解伟大艺术品背后的科学,感受艺术抚慰人心的力量。
● 从史前壁画至当代艺术,精选100余件艺术珍品,全彩高清印刷,裸脊锁线装帧,可180º平摊,兼具阅读、研究和收藏价值。
● 当名画遇见科学,将碰撞出哪些烧脑的问题——为什么有些画让人感同身受?美是一种“无用的”奢侈品吗?画家拿什么来欺骗观众的眼睛?为什么距离会产生美?五光十色的世界,为何在每个人眼里不尽相同?西方写实绘画怎样表达空间感?名画里的天象都是真的吗……
● 达•芬奇、莫奈、凡•高、雷诺阿、达利……群星璀璨的艺术大师与科学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
● 全书文理交融,通俗易懂,助你轻松提高艺术修养,开阔知识视野。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引人入胜的主题。我生长于画家之家,从小耳濡目染,对绘画艺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感悟。然而我长期从事化学和材料的研究与教学,自40年前从英国留学归来开始研究生涯起,始终有着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对于绘画虽有兴趣却无暇顾及。
3年前,我在从教60年后退休了,入住养老社区安享晚年。有了空余时间,开始了“耄耋学步”,学习了水彩和国画,也关心起有关科学和艺术关系的话题来。在《科学画报》和《知识分子》读到了几篇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觉得十分有趣且印象深刻。但这一领域十分宽泛,难以深入。没想到近一年前小区来了位新邻居,相见之初就了解到,他竟正是那几篇文章的作者林凤生先生。这使我从此有机会随时与其促膝交流,可谓不亦乐乎。凤生先生从上海大学退休后,宅家十余年,潜心钻研科学与绘画的关系,成果斐然,发表了百余篇文章,出版了两本专著。近半年来,感谢凤生先生惠赠他的著作《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并转发给我各种相关的视频和录音,对他的工作我有了系统的了解。作为一个年长的化学家,对于开展跨学科研究的艰辛我深有体会。例如,要适应当今科学发展之潮流,许多化学界同仁都在开展诸如化学生物学和光电材料的研究,大家的体会是,没有几年的苦功是入不了门的。而凤生先生能够在退休之后从事如此大跨度的研究,而且没有经费支持,前无师长指导,后无学生协助,全凭自己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在涉及多种学科的交叉领域的跨界研究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喜可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凤生先生乐之者也!我在和他的深入交往中还了解到,他在学校读书时没有学过英语。20世纪70年代,他在江西一个偏僻小县的乡村中学里教物理,竟在课余完全通过自学“无声英语”,为如今熟练运用英语阅读几种学科的文献打下了基础。对凤生先生的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我十分敬佩!
科学与艺术两种不同的文化领域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以前对此持肯定意见的讨论中,有些是牵强附会,缺乏说服力的;而很多艺术家对此则更是断然否认。凤生先生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自然科学知识对艺术创作确实有深刻影响。这在其著作中有详细的论述。近几年,凤生先生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先后有40余篇文章发表。在新著里,他更多地考虑到艺术毕竟不同于科学,主要的功能是能够感动观者。所以,除了探讨科学与绘画之间的联系,他还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在读画时的感悟和体会。例如,在《从巴比松到瓦尔登湖》《简单甚好》等文章中歌颂了“生活简单就是美”的理念,在《人生沧桑寄丹青》《只生欢喜不生愁》等文章里流露出他对如何正确看待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的思考。此外,与大多数心理慰藉类文章不同,凤生先生在谈论这些读画感悟的时候,对观者的心理、生理变化,应用了心理学和现代脑科学知识加以佐证。其写作文理交融,生动有趣。如今凤生先生将文章结集出版,值得读者期盼。
在读凤生先生的著作时,我常想到苏轼的千古名篇《前赤壁赋》。东坡先生说,世间万物,各有其主,不属于我的,一丝一毫也不想占有。然而,只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我想,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浩如烟海的中外绘画作品,不也正是我们人人所可以共享的无穷的宝藏吗?读凤生先生的著作,可帮助我们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解读名画。有了“第三只眼”,必更能享受到“如沐江上清风、如赏山间明月”那样的无穷乐趣。所以我十分高兴能为此书作序,将其推荐给广大读者。
林凤生,上海大学退休教授,《自然杂志》编审,高级记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1946年生,江苏省无锡市人。中学时曾从丰子恺、唐云学习绘画,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无线电系电子物理专业。编著物理专业书和科普书4种,翻译图书4种,参编图书5种。退休后的十几年来对绘画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跨学科研究,发表百余篇文章,出版著作《画中有话:解读名画中的科学元素》《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
I \序\江明IV \自序:架两座桥梁,通两座大山
人间有味是清欢:名画中的人生智慧
002 \从巴比松到瓦尔登湖:追求简朴
009 \人生沧桑寄丹青:品尝生活
016\为什么有些画让人感同身受:谈“共鸣”
023\从文明走向野蛮:换一种生活方式
031 \从伊卡洛斯坠海的故事说起:摆正自己的位置
039 \美是一种“无用的”奢侈品吗:适者生存是硬道理
047 \自画像里看人生:相信“命运”也是一种解脱
055 \简单甚好:平平淡淡才是真
063 \穿越时空,回眸20世纪中叶前的欧美都市风情:磨难是一种历练
075 \只生欢喜不生愁:笑对人生
湖光秋月两相和:名画中的科学元素
092 \仔细看画画不动,是眼动
104\画家拿什么来欺骗观众的眼睛
111\从视觉意象到意象旁通
120 \光与色的灵动
127 \为什么距离会产生美
133\明月为何让人浮想联翩
141\艺术中的节奏、韵律与和谐
148\细节决定成败:从凡·高的画褪色说起
156\岁月易逝,韶华难留:画为什么会褪色
165 \大脑里的调色盘
177\五光十色的世界,为何在每个人眼里不
189 \画中有梦,梦中有画
19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脑的选择
204 \让思想插上翅膀
213\西方写实绘画怎样表达空间感
无声诗里颂千秋:名画中的科学文明史
226 \化学的前世今生:从古代炼金术到近代化学
235 \左手解剖,右手绘画
244 \镜子·像·磨镜师
252 \欧洲画家笔下的工业革命
261 \摄影与绘画:一次技术与艺术的碰撞
271\从引力到引力波
280 \名画里的天象都是真的吗
291\古代艺术中的牛故事
299 \假作真时真亦假:艺术品的造假与鉴定
306 \大数据揭示画家的成功之道
313\绘画里的象征与隐喻
322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33 \艺术家名录
338 \作品索引
342 \参考文献
350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