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68 元
丛书名:西山文脉影像“三山五园”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资助项目
- 作者:张宝章
- 出版时间:2023/9/1
- ISBN:9787200176155
- 出 版 社:北京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928.73
- 页码:232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开
《玉泉山静明园》是西山文脉影像“三山五园”中的一册,玉泉山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山山麓,山中奇岩幽洞,流泉活水,元、明以来就是京郊有名的风景游览地。玉泉山最早的建筑是金章宗时期修建的玉泉山行宫,又名芙蓉殿。清康熙年间对原有玉泉山行宫翻修扩建,将原先“澄心园”改名为“静明园”。本书从历史、建筑、艺文、遗址、传说等方面介绍了玉泉山静明园的情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造园艺术的精巧绝伦,更阐述了玉泉山静明园在建筑保护、文化传承、生态发展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项目,展现了西山文脉的历史与辉煌
玉泉山静明园有古老的历史。玉泉山山体曲折起伏,巍峨秀丽,山麓有玉泉、裂帛泉等诸多泉眼喷涌而出,使这个距离京城近在咫尺的罕见自然地理景观,顺理成章地成为旅游胜地。金章宗完颜璟(1190—1208年在位)在这里修建了芙蓉殿行宫,当时还将“玉泉垂虹”确定为“燕山八景”之一。明代历朝皇帝都喜好到玉泉山赏景,并修建寺庙、树碑题额。当朝著名的文人墨客无不在此著文吟
诗,众多江南游子都亲昵地将此地比作故乡胜景。
清代康熙皇帝玄烨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修建了玉泉山行宫,命名“澄心园”,后又改名“静明园”,每年都要来此休憩避暑并问政理事。乾隆皇帝弘历将静明园扩大到玉泉山四周,并修建十六景,成为京西“三山五园”之一。他经常从御园圆明园坐轿、骑马或经万寿山乘船来静明园,从香山静宜园返回时也常在此歇脚进餐。这里是他的一座后花园式的山水行宫,但他从不在此留宿过夜。
乾隆帝说:“玉泉山,盖灵境也。”它最突出的特色是“泉水、宝塔、山洞”这“三绝”。玉泉水质轻味甘、清澈如玉,水量丰沛、终年涌流,灵泉浚发、冬季不冻,被他评为“天下第一泉”,定成宫廷尚茶尚膳的专用水源。泉溪湖泊和水景观成为静明园最主要也是最著名的景点。乾隆帝为体现他“弘扬藏传佛教”的治国理念,在园内修建了多座占地广阔、建筑雄伟的寺庙。庙内建起四座造型不同、材质各异、高低错落、色彩纷呈的宝塔。静明园被称为“古塔博物馆”,玉泉山获得了“塔山”的徽号。耸立在玉泉山主峰上的玉峰塔,成为京西皇家园林群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玉泉山腰古寺旁有十来座深浅高低不同的山洞,洞壁雕凿出无数尊佛像,镌刻着一卷卷佛经,俨然是一座座佛教和道教的小型寺庙。历代文士留下无数首诗词刻写在洞壁,乾隆年间更增添了多首御题诗词及联语,佛洞里充溢着浓重的传统文化氛围。
咸丰十年(1860),玉泉山静明园与圆明园等京西皇家园林一起,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清代后期虽有零星修缮,终究改变不了断垣残壁的废墟面貌。民国年间虽然作为公园对公众开放,但遗址建筑残破不堪,废墟渣土随处可见。只有那碧山清泉和皇家园林的虚名还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玉泉山静明园虽然被焚毁了,但它作为著名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群中一座颇具特色的大型园林,仍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认真研究和记述它的真实状况和发展历史,是北京园林研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课题。但由于历史资料缺乏等,多年来很少出现有关研究记述的文章。我在2005年出版的《海淀文史·京西名园》一书中,虽然撰写了一篇《玉泉山静明园记盛》,但也只是记述了乾隆年间静明园的概况,并未深入涉及它的历史沿革。
我原先能写出《玉泉山静明园记盛》一文,是因为我在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苏品红、陆锡泰、白鸿叶等同志的支持帮助下,仔细阅读了三十几件样式雷绘制的静明园画样和文字资料。这些图文史料能使我们准确地认识静明园的总体布局和十六景的建筑格局以及泉溪湖泊的位置走向规模。《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中有1100多首关于静明园的诗,详细记述了乾隆帝修建静明园的指导思想、建园过程、各景点修建的依据和命名的缘由,以及各处景观的真实面貌。
此后,首都图书馆北京地方文献中心主任王炜和闫红同志,还为我提供了清代历朝皇帝关于静明园的诗词作品以及历代古籍中相关的诗文著作,并与我一起研究了本书的写作提纲。这些记载都是我们研究和记述玉泉山静明园最重要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我所阅读的样式雷静明园图文史料,大都没有注明年代。只有修建园内河湖水系的画样上注明为同治和光绪年间,说明在同治和光绪年间静明园有过施工的记录。我向我的老朋友北京市园林局副总工程师、著名园林专家耿刘同先生请教,有无光绪年间修缮静明园的史料。他告诉我,他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阅读光绪年间修建颐和园时的原始记录,在《颐和园工程清单》中,在诸多颐和园工程项目之后,附带有若干静明园的施工项目,可以去查一查。在我急忙找熟人
联系到档案馆查阅资料时,耿总工又电话告知,颐和园研究室保存着这些资料的复印件。研究室主任谷媛和颜素同志向我提供他们保存的全部有关资料。我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才写出了光绪年间修缮静明园这一工程进展的概貌。
我掌握的有关民国年间的静明园史料也很有限。我的几位文友给我以无私的支持和帮助。张有信先生给我寄来民国年间报刊上发表的有关玉泉山文章的篇目,其中几篇重要文章是王铭珍先生在国家图书馆查阅复印后送给我的。北京大学历史地理学家岳升阳教授和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常华先生,将他们的存书《玉泉山名胜录》(吴质生著)、《燕都名山游记》(李慎言著)、《颐和园导游:附玉泉山》(许星园主编)以及其他资料的复印件等送给我。我还在北京市
档案馆有关领导和艾琦、刘艳晨、吴克苹、冯其利等同志的帮助下,阅读了百余卷民国年间北平市政府文档中有关颐和园和静明园的史料,使我对民国年间静明园的实际情况有了概略的认识,并据以做出简略的记述。
本书收录了七篇玉泉山民间传说,是我和民俗专家严宽先生合作搜集整理的。其中既有玉泉水和玉泉山景观的故事,也有园外寺庙、村庄和田地的传说。这些故事在北京西郊流传很广,直到现在还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道。这些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智慧,同时也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上述诸位同志和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北京志》主编,“京华通览”丛书主编,我的老领导、老朋友段柄仁同志,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我对北京皇家园林的研究和写作,并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对我的劳作予以肯定和鼓励。市志办副主任谭烈飞同志积极支持和帮助我完成本书的写作修改和出版。海淀区史志办的领导周玉鑫、胥天寿和田颖、周勇等同志,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王和利、张纪、史久膏等同志惠赐的老照片和摄影佳作,使人们能够从不同角度一睹皇家园林的风采。我还要特别感谢北京出版社的安东、于虹及王岩、杨晓瑞等同志,还有我的老朋友张恩荫、陈芳、田蕾、向华、艾春吉、徐文华、张连秀、赵跃坤、严文珊、赵卫民等同志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感谢。本书还存在诸多缺憾乃至错误,敬请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张宝章,男,1932 年生于河北新乐1951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在北京市做宣传、文教、政协工作达半个世纪。多年从事北京史地民俗研究,曾发表多篇散文、诗歌和民间文学作品。著有《海淀风情录》《乾隆与海淀》《京西名墓》《京西名园》《德贝子园随笔》《北京古镇图志 海淀》《雷动星流》《曹雪芹在香山》等书籍,近 300 万字。主编有《北京市海淀区志》《北京风物散记》《北京清代传说》《顾和园圆明园的传说》以及“海淀史地从书”(26辑)等,共 1000 余万字。
第一章? 金代玉泉山已成“驻跸山” ?… 1
第二章? 明代玉泉山景观? ……………… 9
第三章 康熙帝建成澄心园? ………… 19
第四章??乾隆帝建成玉泉山静明园…… 31
第五章 清代后期静明园的衰落和焚毁?… 97
第六章? 民国年间的静明园遗址…… 115
第七章 民间传说…………………… 145
第八章 艺??文?…………………… 167
参考资料……………………………… 215
玉泉山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属于太行山之余脉西山山麓,在万寿山颐和园的西侧。山势为南北走向,两个侧峰拱卫于主峰南北,与主峰互相呼应构成略似马鞍形状的轮廓,纵深约一千三百米,东西最宽处约四百五十米,主峰海拔达一百米。山中奇岩幽洞,小溪潺潺,流泉活水,堪称风水宝地。
早在金代,玉泉山就成为北京西郊最早的皇家园林所在地,元、明以来,它一直就是京郊颇有名气的游览胜地。玉泉山的出名不仅因为其风景优美,还在于它有丰沛的泉水,特别是东南的一组泉水,常年喷涌达尺许,汇成玉泉湖,经渠汇入万寿山下的昆明湖,明、清两代,宫廷用水,皆从玉泉运来,并成为民间用水泉源之一。玉泉山因山中玉泉池得名,乾隆帝称其为“天下第一泉”。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玉泉池是如何成就了玉泉山
的盛名?故事要从金章宗时期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