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创新极化的视角,对中国区域创新的时空分布、协调发展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意义进行解读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和演化过程。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 自治区)区域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进行描述;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区域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动态进行分析。二是区 域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先后对产业集聚、中心城市虹吸效应、高铁开通以及数字化发展等对区域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开展分析。三是我国区域创新未来趋势与共同富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将成为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 点任务,本书基于对工业化、城市化、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分析,提出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以浙江省为例开展案例分析,我国研判共同富裕道路的未来方向,提出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
柳卸林,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级长聘教授,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主编。北京大学学士(198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1994)。在学术上,对国家创新体系、企业创新主体、区域创新、知识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学术贡献,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20142020年商业、管理和会计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直接参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的许多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首届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杰出贡献奖(2015)、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杰出贡献奖(2018)、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2022)。在Research Policy,Technovation,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等期刊共发表英文SCI和SSCI论文25篇,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80篇。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和报告40部。主编出版了国内外知名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杨博旭,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区域创新、科技政策评估与社会网络分析等。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南开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等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经费项目和广东省软科学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
第一章审辩式思维与数学审辩式思维
第一节审辩式思维
第二节数学审辩式思维
第二章数学审辩式思维的课堂建构
第一节建构路径
第二节建构原则
第三节建构现状
第四节建构策略
第五节建构方法
第三章数学审辩式思维的课堂实践
第一节QDL质疑驱动式教学模式
第二节辩论研讨式教学模式
第三节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第四节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
第五节自我反思式教学模式
第四章数学审辩式思维的课堂案例
第一节QDL质疑驱动式教学模式案例
第二节辩论研讨式教学模式案例
第三节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案例
第四节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案例
第五节自我反思式教学模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