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细腻的笔法, 深厚的感情叙述难忘的小学生活, 怀念那么多善解人意、博学多才的老师。人生如有起跑线, 它在哪里? 作者在这本书里, 以自己所读六所小学的亲身经历, 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书中讲述的一件件小事, 一个个细节都在解读“起跑线”如何变成“金色的起跑线”这个难题, 答案就在书中。
自序 陶行知先生于1928年2月写下了一文,文中说“小 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他认为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 基础,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培养合格公民之基础,关 系到早出人才,多出人才,也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 世界的繁荣进步。小学教育实际上是做人的启蒙教育。 他提出小学教师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也就掌握着国 家和民族的命运!可见,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 重要。 现在,有一种说法十分流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人生是否有起跑线?如果有,在哪里?好像没有定 论,但孩子“上学”的年龄越来越早是事实。法定年龄 是六岁上小学。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可以不上,但现 在的孩子,学龄前就辗转在校外教育机构,不上幼儿园 的几乎没有,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学遍天下本领。孩子 成了学习器,至于效果如何?难说。 还有,就是择校越演越烈。教育行政部门年年为此 绞尽脑汁想对策。家长们为孩子上所好学校四处奔波, 政策一年年变化,为的是希望公平。 究竟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是否有公认的标准 ?难道不应该所有的学校都是好学校?育人的学校难道 还有坏的?这是不少人心中的疑问。 我无法作评判。写此书只是从我自己受教育(指学 校教育)的经历,也是我的起跑线出发,回忆我心中的 好学校。那条起跑线,如果说有的话,那是我美好的小 学生活。“教人要从小教起”,孩子好比幼苗,基础教 育如能培养得宜,必能发展滋长,反之,如受了损伤, 即使不夭折也很难成才。一所所好小学,一群群好老师 把世上最美、最纯、最正的“风景”展示在我面前,为 我打下了人生扎实的基础,让我迈着轻快的小步,向着 光明和美丽一步步走去,成就了如今的我。为此,感谢 在我成长的关键阶段,我所进入的小学,给了我非常好 的教育。那几所并没戴上什么光环,或评上什么荣誉称 号的学校,在我心中,就是最好的学校,至今回忆起来 ,都是温暖、爱意、独特、难忘! 从小学说起。我上过六所小学,分别是轫初学堂、 民治小学、圣心小学、中华义务小学、澄衷小学、新建 路小学。 这六所小学除“轫初”在宁波,余皆在上海。它们 的共性是:离家很近,规模不大、人数不多、年龄不限 、进出自由。更重要的是,老师都非常有水平,起码是 师范专科毕业,很多是大学生,且不少是名牌大学的, 还有外国籍老师。但,并没什么教师资格证、职称等要 求,也没听说过老师要写论文,做课题等等。 还有,校长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人士,或是乡贤,或 是专家名师等,且一干就是很多年。校长是学校最重要 ,也最有权的人,老师都是他聘任的,好的留下,不符 要求的,他有权解聘,没人会来掺和校长的事。校长只 负责办好学校,不管别的事,社会上也没什么干扰。 老师的年龄有很大的,也有很年轻的,他们除了师 范毕业的,也有其他学校毕业生。如是中老年教师,原 先的职业五花八门,并不一定都曾是老师。 六所学校除新建路小学是公立的,其余都是私立小 学,有董事会。资金由董事会筹措,校长不用管筹资。 董事会只负责资金及学校修缮、聘请校长,其余都不管 ,也很少来学校。校长只管教学,杂七杂八的事都不用 管。 学校工作很简单,就是把课上好,老师学生各得其 所。没有什么开会、讨论、检查等杂事。每天我们去上 学,老师们也差不多时间上班。我们放学,老师们也一 起离校了,有时,还会因同路,陪学生走上一段路。 这六所小学,有的因我尚年幼,读的时间少,印象 已有点模糊,只能想起多少记多少。但,能留在心中几 十年没忘记的,应该就是学校的特点了。有的是过渡, 只有几个月,更记不起多少事了,我找了资料作为补充 。总之,回忆七十多年前的就学经历,只是从一个小孩 子的眼,去看当年学校的办学和老师们的情况,既不是 写史,也不妄加评论,更没有与当今学校作对比之意。 陶行知一百年前说:“教师之好坏,简直可以影响 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振聋发聩,我认为,至 今,仍有现实意义。
自序
轫初学堂
圣心小学
中华义务小学
在家上学
澄衷小学
教育是从爱里产生的
教师的品格和才能
陶行知对农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人才教育
爱的教育
寂寞的孩子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