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探究卡夫卡、普鲁斯特、凡。高、安徒生、叔本华、萨特、乔治·艾略特、简。奥斯丁、梭罗、贝多芬、勃拉姆斯等西方近现代知名艺术家、哲学家或文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秘密,剖析他们孤高的精神向度,对存在的根本性的探求,他们的人生和作品何以超越俗见,获得独有的灵魂刻度,使读者了解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人生故事、艺术成就及对艺术史的独特贡献。
方丽晴
文学博士。
曾任高校教师,现供职于北京某律师事务所。
业余从事外国文学与影视文学的研究工作。
01 童话外的安徒生
02 饥饿艺术家:卡夫卡
03 沙龙里的普鲁斯特
04 嚎叫诗人金斯堡
05 简·奥斯丁的独身:傲慢,还是偏见?
06 乔治·爱略特:我能承受一切骂名
07 艾米莉·狄更生:隐居的修女
08 艾米丽·勃朗特:爱情荒原里的石楠花
09 波伏瓦:活出“第一性”的魅力
10 女人的天敌叔本华
11 孤独牧师尼采
12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13 萨特:生活与哲学合而为一
14 凡·高:苦难中的柔情、偏执与激情
15 压抑激情的勃拉姆斯
16 贝多芬:苦难成为创作力量的源泉
安徒生出生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父爱和母爱的缺失,使他无论走到哪里,任凭岁月荏苒,他的人生都定格在11岁,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14岁时,他一身贫寒来到哥本哈根,大都市的光鲜使他一生都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1835年出版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1835年,安徒生开始给孩子们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40年间,共写了160余篇童话。01 童话外的安徒生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人生也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列夫·托尔斯泰花十年时间来解读安徒生童话,却只读出了“孤独”二字。他说,安徒生是寂寞的,成人不能理解他,所以他写童话给孩子们看,其实孩子们更不能理解他,安徒生一生都在“夜行驿车”上,他是旅行者和漂泊者。他的旅行不是为了去发现一个新的世界,而是为了逃避孤独。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安徒生都不应该成为独身一族。虽然他经历了贫困的童年,但幸运的是他在而立之年就开始摆脱那些厄运,锦绣前程已在向他招手;他也没有像凡·高那样患上糟糕的精神分裂症。在他的有生之年,那些享誉世界的名人都不约而同地视他为朋友,他们热情地为他做媒。可是,安徒生拒绝了这样的幸福生活。他孑然一身,没有属于自己的家,他经常把朋友的家当作自己的家,共同分享女主人对他们的照料。直到去世时,他依然躺在朋友的家中。
心有千千结。每个人都不例外。安徒生的心结并不在于找一个美丽可人的女人结婚,而是需要一个富庶的中产阶级家庭来弥补贫苦的童年生活留下的创伤,需要一个卓越男人的温情来弥补童年时就缺失的父爱。
一个老小孩
如果说安徒生有一颗童心,大概人们都不会反对。但是,很难断定这颗童心对安徒生来说是幸运还是灾难。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他的童心成就了如许之多美丽动人的童话。但也正是这颗童心,阻碍了他成为真正的男人,最终让他孤独一生。
安徒生的一些诗歌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他宁愿生活在孩子们的房间里,也不愿待在那些秋波流转的沙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