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迎接120周年校庆而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是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120年以来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成果和经验的集锦, 按照主题分为以下五个篇章: (1) 立德树人篇, 主要探讨立德树人的内涵、实现途径与机制等; (2) 职业教育篇, 主要探讨职业教育理论与应用、职业教育管理、师资培养、职业指导、职业教育技术和史料等; (3) 经济管理篇, 主要研究经济管理规律, 探讨经济管理方法, 建构经济管理模式等; (4) 文化与艺术篇, 主要研究多种文化和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特征与影响, 反映我国文化与艺术研究的最新成果等; (5) 信息与人工智能篇, 主要探讨人工智能安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推荐系统等。
职业教育研究
回望峥嵘岁月书写职教新篇
一一写在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建校120周年之际
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深层思考...
安徽省高职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改革的探讨
“双高”学校“群发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一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中部地区公办高职院校发展动力不足成因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全人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课程育人策略研究.................周震宇,杨庆家,袁胜基于传统“六艺”实践平台的“双高”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合法问题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思政教育装设计课程的融合
短视域下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表达研究.
的二十大精神融人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必要、主要内容与实施策略
工商管理研究
基于熵权多层TOPSIS的我国饲料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现状分析:2010-2019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策略
不同补贴策略下跨境出口电商供应链的决策研究
安徽省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研究
基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思考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芜湖市夜间休闲满意度研究
支撑度、界系比与高技术产业界壳卫护力
长三角区域教育资源均衡研究
一基于泰尔指数的测度与分析・
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AHP算法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安徽省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探究
大学生“三下乡”助力乡村旅游开发帮扶研究
_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帮扶镇为例
房地产集团财务共享模式下销售收款管理优化研究
一以A房地产集团为例...
高酒店服务人员职业声望影响因素研究
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的债务融资有影响吗?
基于浙江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研究
共生视角下公共充电桩多元利益主体协调机制研究
文化艺术研究
论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小说中的生态思想
从捷克到法国: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艺术的流变
毛姆小说中的创伤叙事...
论格里塔.加德对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正义
从会馆公所的分布和祭祀对象看徽商儒商精神的形成,
智能技术背景下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的逻辑转向
“三一语法”视角下双“了”构式的本体研究
信息与人工智能研究
基于Att--BiLSTM 模型的中文新闻文本分类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算法的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面向传感器网络的无线节点智能定位优化算法
基于NB-IoT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校准研究
从1903年李光炯、卢仲农两位先贤在湖南长沙创办安徽旅湘公学(后迁芜湖,更名“安徽公学”)始,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安商”)已经穿越了120年的时光隧道。学校数易其名,多次搬迁,甚几度合并、拆分、停办,直今日发展成为中国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回望来路,光荣与艰辛交织,梦想与曲折相随,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折射出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和旧貌新颜。倘祥于校史长河,聚焦于有代表的三个时期的办学和成,为百廿年校庆献礼。
一、安徽徽辛亥的策源地
安徽商的前身,也是安商校史璀璨的篇章。1904年,安徽旅湘公学由长沙迁来芜湖,易名“安徽公学”。作为思想的传播中心、团体的创建之地、精英的聚集场所,安徽公学素以“安徽辛亥的策源地”之盛名而载人史册。
20世纪初,西方列强在中国横行已久,清的统治已难以为继,一些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苦苦求索救国救民之路。兴办新学、开启民智、徐图成为很多仁人志士的选择。安徽旅湘公学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学校创办人李光炯、卢仲农是当时教育救国的践行者。李光炯追随其师兼同乡一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兴学育才的步伐,以“培养骨干,散播种子”为办学宗旨,与志同道合的安徽无为人卢仲农一起创办了安徽旅湘公学(2。卢仲农主持校务.后来于将安徽公学转变为实业学校,被后人誉为“职教开拓者”。时代需要和个人追求使得“”成为安徽公学鲜明的印记。
在长沙时,人黄兴、赵声、张继等曾在安徽公学授课,安徽公学成为长沙人活动的基地。迁芜以后,许多人和留日进步人士都被延揽来桉任教或讲学,其中有光复会会员刘师培、陶成章,华兴会会员苏曼殊、张通典,还有一些矢志反清的志士也走上了公学的讲堂,如柏文蔚,的莫过于陈独秀。陈独秀在安徽公学落户芜湖中起了决定作用,被认为是迁校运动的中心人物。陈独秀领导建立的团体岳王会部设在安徽公学,公学的一些进步学生如刘文典等是岳王会的成员。陈独秀还以安徽公学为大本营,为一此同道提供栖身之所,如刘师培是应陈独秀之邀来到芜湖的。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人在安徽公学公开宜传民主思想。1905年冬,同盟会发起人之一的吴肠谷从日本带回同盟会规章等反清宣传品,在公学师生中广为传播,促使校内氛围日浓。安徽公学的教育,吸引了不少思想进步的学子前来求学,安徽辛亥骨干常恒芳、孙万乘、刘文典、金维系等是其中的代表。陈独秀和李光炯成为当时芜湖乃安徽的。安徽公学的影响力也产生了溢出效应,成为安徽辛亥的策源地。正如早年参加反清的爱国民主人士朱蕴山所言:“辛亥前夕,安徽的所有运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芜湖。而推动这项运动的人和地,实为李光炯与他举办的安徽公学。”
二、安徽省立商校:抗战烽火中的职教命脉
辛亥以后,中国社会掀起了兴办实业的热潮,先前的教育救国和救国被实业救国所取代。安徽公学于1912年7月更名为甲种实业学堂,设农、商两科,开启了职业教育的篇章。1913年,甲种实业学堂农、商两科分别组建安徽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和安徽省立甲种商业学校。1913年7月1919年5月,学校停办。1919年6月,学校复办,更名为安徽省立甲种商业学校,1923年夏,又更名为安徽省立商业学校。北伐战争中,学校又短暂停顿,于1927年秋复办。1928年2月,安徽省立商业学校和安徽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合并,更名为安徽省立中等职业学校,设农、商两部,1934年8月又更名为安徽省立芜湖职业学校,后因芜湖沦陷而被迫停办。商业职校的艰难坎坷由此可见一斑。如何延续商业职校命脉,为抗战提供新式财会人员,攸关学校前途和抗战大局。安徽省立商校在抗战烽火中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