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紧紧围绕“故宫”与“故宫学”两大主题来撰写。全书分为两编:第一编内容为“故宫学”,收录《故宫学的学术要素》《故宫博物院学术史的一条线索——以民国时期专门委员会为中心的考察》《关于博物馆的科学研究——以“学术故宫”的建设为例》等8篇侧重于故宫学研究的文章;第二编内容为“故宫”,收录《从武英殿修书处到故宫出版社——故宫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完整故宫”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世界遗产的价值与保护:以故宫为例》等12篇侧重于关于“故宫”各方面的文章。
《故宫与故宫学三集》收入笔者2012年至2016年的论文、演讲、访谈等文童17篇。就内容来说,紧紧围绕“故宫”与“故宫学”两大主题来撰写。2019年6月,故宫出版社出版此书稿时,所收录的文章基本上按笔者的写作或发表时间来编排。现北京出版社将该文稿收入《郑欣淼文集》中,因前两集的编排体例是根据内容分为编、篇、节,丛书编排体例需要统一,因此对文童的顺序做了调整,全书分为两编:第一编内容为“故宫”,收录10篇侧重予故宫研究的文章;第二编内容为“故宫学”,收录7篇侧重于“故宫学”各方面的文章。当然,“故宫”与“故宫学”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的分编未免有些生硬,但仅是为统一丛书体例而已。每编内的文章仍按笔者的写作或发表时间来编排。
现略做说明如下:
第一编是侧重于“故宫”方面的文章。
2012年9月8日,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市东城区签订了“故宫讲坛”合作协议,12月22日,笔者应邀做了第八讲,题目是《从武英殿修书处到故宫出版社——故宫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笔者从明清宫廷图书编刊及其地位影响、朝气蓬勃的故宫博物院民国时期出版物、故宫博物院的新发展与出版的新努力、文化自觉中的故宫出版使命4个方面,全面介绍了明代以来紫禁城内的图书编纂情况,特别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故宫出版社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认为其在整理、刊印、传播故宫文化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整理稿删去了明清宫廷图书编刊及其地位影响部分,其他部分也做了调整,题目改为《故宫博物院出版史略》。
《“完整故宫保护”的理念与实践》,是笔者对“完整故宫”长期思考的体会与认识。本文以时空为脉络,详细梳理了近90年来故宫博物院在“完整故宫保护”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力图对此做出客观的总结性评价。故宫博物院成立初期就提出“完整故宫保管”计划,并确定了故宫博物院的管辖范围。后来“完整故宫”意识曾一度被淡化,改革开放后重新受到重视并作为一种理念在逐步提升。世界遗产保护视域中的“完整故宫”,特别强调“故宫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结合”。在故宫学的研究视域里,“故宫文化价值的整体性”则备受关注。笔者认为,“完整故宫”成为指导和推动故宫保护和博物院建设的一种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综合而言,不同时期“完整故宫保护”的理念和实践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也呈现了诸理念和实践之间相互启发、补充甚至有所交融的关系。
《世界遗产的价值与保护:以故宫为例》,是笔者2012年9月5日在全国政协北戴河干部培训中心做的讲座。其中世界遗产新事业给故宫保护带来的新视野,故宫维修中如何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以及故宫保护利用与处理“宫”“院”关系等,反映了多年来故宫保护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探索的成果。
《观念的力量——我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体会》,是与湖北省博物馆界同人的坦诚交流,也是我多年来的深切感受。
《钢和泰与故宫博物院》,是笔者为2013年故宫博物院“故宫学十年”学术研讨会所提供的论文。钢和泰是蜚声国际的著名学者,并对中国学术界产生过积极影响。钢和泰又先后被聘为清室善后委员会顾问、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笔者通过故宫博物院院藏钢和泰档案,梳理了钢氏对故宫博物院的贡献。钢和泰用半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宝相楼楼上所有佛像的拍摄工作,作为藏传佛教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两种喇嘛教神系》就是在钢和泰在宝相楼内所拍摄的700多幅佛像及带有题记的佛像基座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可以说,钢和泰开故宫藏传佛教研究之先河,其成就至今仍有着重要的价值。钢和泰还对慈宁宫花园几座佛堂进行过深入研究,并联系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修缮慈宁宫花园。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钢和泰引介洛克菲勒基金会捐助故宫古建修缮,开创了故宫博物院利用国内外资金进行维修的新路子,也加强了故宫博物院与外界的联络和影响。
郑欣淼,著名学者,“故宫学”专家。曾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党委书记,文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等职。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等。多年来从事政策研究、鲁迅研究、文化研究,2003年首倡故宫学。
第一编
故宫博物院出版史略
朝气蓬勃的故宫博物院民国时期出版物
故宫博物院的新发展与出版的新努力
应运而生的故宫(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学理念下的故宫出版
“完整故宫保护”的理念与实践
“完整故宫保管”与故宫博物院管理职责
及管辖范围的确定
宫、院认识的偏颇与“完整故宫”意识的淡化
世界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完整故宫保护”
故宫学视野下的“完整故宫保护”
世界遗产的价值与保护:以故宫为例
世界遗产新事业与故宫保护新视野
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与故宫遗产的完整性
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与故宫维修及恢复“失地”
世界遗产的永续利用与“宫”“院”关系
观念的力量——我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体会
“完整故宫保护”与百年大修
“文化整体”与故宫学
“大文物”与7年文物清理
“求同存异”与两岸故宫博物院交流
钢和泰与故宫博物院
引言
钢和泰与故宫博物院的结缘
钢和泰与故宫藏传佛教研究
钢和泰与慈宁宫花园修缮
故宫文化的当代弘扬
三马、三沈、三俞及四朱——浙江籍文化家族与故宫博物院渊源初探
三马、三沈、三俞及四朱简介
民国时期浙江籍文化人士在中国文化教育界的重要地位及与故宫博物院的缘分
见证了中国文化家族的风采与转型
留下了故宫博物院院史上令人永远追怀的业绩
故宫文物藏品7年清理经过记
……
第二编
《故宫与故宫学三集》:
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廷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所谓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对此,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背后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很显然,离开了宫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又以紫禁城为例,它虽然建成尚不足600年,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结晶和典范。也正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形成并提出。
把故宫当作文化整体看待,全面认识故宫的价值,在认识上有个过程。一方面,坚持唯物史观,清除极左思潮影响,认识到故宫不等于封建主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华,故宫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也有着深刻联系。另一方面是文物保护理念的不断提升。如对文物概念的认识,从具体的“古玩”“古物”到一切历史文化遗存的拓宽,从可移动文物到不可移动的古建筑的重视,从有形文化遗产到无形文化遗产的发展,从保护文物本体到同时重视保护它的环境等,都是不断拓展、逐步提升的。对故宫人来说,还应注意正确认识、妥善处理故宫保护与博物院发展的关系。在努力接受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树立正确的文物观的基础上,认真探求故宫的价值,同时使博物院的内涵更为丰富,从而更进一步加强文物的保护,突出文物的文化价值,实现文化遗产对当代社会的重要作用。
提出并确立故宫学,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故宫学要求把故宫作为一个文化整体、作为一个大文物对待,同时要求把故宫作为一个文化整体、作为一个大文物来全面保护。
第二,故宫学要求把馆藏文物、古建筑和宫廷史迹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研究,有利于打破故宫文物研究的学科界限,深化和拓展对故宫历史文化的研究。
第三,故宫学最重要的学术意义,在于可使故宫丰富的文化内涵得以探讨和挖掘。流散世界各地的清宫旧藏有着内在的联系,故宫学是其学术上的归宿,只有在故宫学的视野中看待这些“孤魂野鬼”,它们才有了生命,有了灵气。
第四,故宫学的提出有利于吸收社会上多种专业的机构与人员加入故宫研究。
故宫学的学科概念自从2003年10月提出以来,逐渐得到学界和教育界的认可和重视,故宫博物院也十分重视与各有关研究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故宫博物院于2011年9月26日举办“辛亥革命与故宫博物院建院”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香港大学等单位20名代表参加会议。故宫博物院于2011年11月11日至12日举办“故宫学的范畴、体系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40余家文博机构和高等院校的9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于此,为故宫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在故宫学的指导下,故宫博物院积极与国外相关博物馆和科研院所合作,吸收世界最新的博物馆学理念,努力学习先进的文物保护科技,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向着多方面、深层次方向发展。2007年11月,故宫博物院与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合作开展“中国古代宫廷与地方技术交流史”科研项目,采取跨学科合作的方式,从科技史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