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50周年纪念珍藏版(套装共7册)精装彩插,紫图经典文库。
定 价:429.9 元
在世界大师级的作家中,川端康成以表现美而著称。美,就是他的信条。自然之美、传统之美、艺术之美、女性之美是其美学源泉也是表现对象。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唯美笔触,却深入前所未及的人心人性幽暗处。 本套装集齐川端康成全部作品(7册),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重点提及的三大名作《雪国》《古都》《千羽鹤》,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及与之并称为唯美初恋双生花的《花之圆舞曲》,晚年集大成代表作《美丽与哀愁》,川端直接阐释其美学理念和方法的传世散文集《花未眠》,令您一举进入川端康成细腻得揪心,美得令人窒息的文学世界。
《雪国》译后记
穿过国境长长的隧道,就是雪国。夜的底色变白了。火车停在信号所旁边。
这是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开头的名句。读《雪国》,就想去雪国。作家醉心描写的,究竟是怎样一块神奇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风景?那里生活着什么样的人群? 常年的疑问,常年的诱惑,常年的痴迷。于是,便有了一次雪国之旅。 还记得这部小说吗?简练的故事,朦胧的人物,迷离的山景,飘忽的文字……《雪国》在现代日本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占尽风流,惹得不同层次的文化人评说不尽。推崇有之,贬斥有之,不褒不贬,以平常心对待有之。但不论采取哪一种态度,谁都无法忽视它,抹消它。在当今尚没有任何一种奖赏能够替代权威性的诺贝尔奖的时候,《雪国》和它的作者无疑是一个榜样,一座丰碑,一种品牌,具有恒久的魅力。 古今中外,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当川端康成带着他的《雪国》走向世界文学高峰的时候,诞生《雪国》这个艺术香馨儿的摇篮越后汤泽,这块自古封闭的山涧谷地,便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文学的麦加。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温不火,不即不离。欲进复退,欲言又止。苍狗白云,镜花水月……这就是我读《雪国》的感觉。久而久之,缥缈的《雪国》之感渐渐沉滞下来,固化成新潟越后汤泽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地名了。 在这种逐渐固化的过程中,我切实体验了我们中国人常有的京华何处大观园般的追寻和发现的快乐。当然,故事的舞台谁都知道,尽管书中没有涉及。不过,要想深刻地感受作品,就得到故事的舞台上去,进入角色。带着此种想法,我来到了越后汤泽。 初冬季节,平原上还是晚枫如火,高山里已经冰封雪裹。我走的路线和小说男主人公岛村去雪国的路线正相反。川端康成首次访问汤泽是1934年6月,走的是由南向北的路。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由水上车站乘火车到前一站上牧温泉……接着又在不知是水上还是上牧的旅馆老板建议下,去了一趟清水隧道对面的越后汤泽。那里比水上更加偏僻。(1959年10月《〈雪国〉之旅》)作品开头提到的国境的隧道就是群马县和新潟县之间三国山脉的清水隧道。这条隧道长约十千米,始凿于1922年,历时九年建成。由水上穿过清水隧道进入汤泽,犹如渔人进入桃花源,眼界豁然开朗,风景也随之一变,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尤其在冬天,四周苍山负雪,宛若莲花朵朵,冷,艳,奇。 我们的汽车从北方的津南町沿353国道渐渐驶入汤泽町。这里离2004年中越地震的中心小千谷不算远,我发现这一带的房屋建筑很特别,房顶呈锐角形,北面窄而陡,南面阔而缓,正如《雪国》中岛村所看到的:
家家伸展着长长的庇檐,支撑着一端的木柱排列于道路上,好似江户时代町镇上的店下。可是在雪国,自古称之为雁木,雪深时作为人行通道。……
书里的描写,眼前的情景,使我想起广州的街道,觉得很相像。不过,广州是为了躲雨,而这里是为了防雪。自然环境的酷烈,考验着生命的强度,激发着人类创造的智慧。2006年新旧交替之际,连续下了几场大雪,津南地方雪深达4.16米,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严寒天气,我想起不久前到过的这块地方,才真正掂量出雪国这两个字的分量,对那些豪雪拥门而毅然坚守故乡、同自然灾害英勇搏击的民众不由得肃然起敬。 江户时代,生于越后的铃木牧之(17701842)在《北越雪谱》一书中写道:凡日本国中,古往今来,人们皆以越后为深雪之地也;然于越后,雪深达一二丈者,当数我鱼沼郡也。他说的完全是实话。鱼沼是出产良米之乡,著名的鱼沼粳米享誉国内外,市场价格比其他越光名牌大米高出一倍。鱼沼米之所以美味,就是因为这里冬期长,气温低,雪水足。 傍晚,抵汤泽,下榻于汤泽驿附近的波斯利亚饭店。此处距当年川端写《雪国》的高半旅馆约有十分钟的车程。高半旅馆原由一位名叫高桥半左卫门的人创办,至今已有九百年历史。这是一座典型的和式温泉旅馆,位于汤泽地区点,温泉水量丰沛,常年不减。馆内有一间屋子,叫霞之间,这里就是川端康成创作《雪国》的地方。屋内布置依原样不变,一张矮桌,一把无脚背靠椅,左手一只暖炉,一只烟盘,墙上悬着字画。汤泽还有许多同《雪国》有关的景点,如驹子之汤雪国馆雪国之碑等。 江山还需文人扶,一个富于人文内涵的地方,自然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和昭示力。昔日寂静的高原小镇,今天成了人气旺盛的观光名所。20世纪80年代初期,东京、上野至新潟的上越新干线开业运营,巨蟒般的电车的呼啸声,震动着千年寂静的云山野水,驱散了现代驹子们的欢声笑语。雪夜,泡在饭店十三楼顶的露天风吕里,我沉下心来,望着四面黑魆魆的山峦,想慢慢找回当年艺妓们幽怨的歌唱和三味线悲切的琴音。然而,除了眼前氤氲的水汽和耳边呼啸的朔风,什么也没有得到。我的努力也像作品主人公岛村一样,后化作了一个接一个的徒劳。 一度雪国行,胜读十遍书。在雪国之地,读《雪国》之书,更有一番亲切的情味。我以为,理解《雪国》,只能凭借直接感觉。空灵,冷艳,虚幻,迷茫。主观取代了客观,自然淹没了人物,影像淡化了实体,感性排除了理智。作品的美质不正潜隐于这种剪不断理还乱、说不清道不明的晃漾着的混沌之中吗?这,就是我对《雪国》乃至整个川端文学的认识,或者称为评价。 川端自己说过:岛村不是我,甚至不是一个作为男人的存在。他也许只是映射驹子的一面镜子。(1968年12月《谈〈雪国〉》) 这部小说开头用大量文字描写叶子映现在车窗玻璃中的幻影,真是不厌其详,读得我们颇有些腻味。我所厌皆作者所爱,徒叹奈何而已。也许这就是我们和作者的差距吧。同样,结尾关于火场银河的一大段叙述,洋洋洒洒,又进一步把小说推向光怪陆离的太虚幻境,实现了作者心目中的艺术的升华。不过,这里没有秦可卿引路,作为读者的我们,只能凭借自我意识,在这座作者所精心营造的精神的伊甸园里,寻觅着美。
(这篇译后记系在旧作《感受雪国》一文的基础上改写而成。)
译者 2006年1月初稿 2021年8月改订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 日本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新感觉派领军人物。 1959年获西德歌德奖章,1960年获法国艺术文化勋章,1961年被授予日本第21届文化勋章,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写作继承并发扬了日本以及东方物哀传统,以哀伤和怜惜体察自然万物的美好以及伤逝。反思现代文明,提供了内向的东方解脱之道。
陈德文 南京大学教授,知名日本文学翻译家、研究学者。 翻译日本文学名家名著多种,涉及日本古今物语、小说、诗歌、俳谐、散文、随笔、戏剧等各领域。信守文学翻译三原则:以文学为使命,以精品为指归,以读者为鉴戒。 著作有学术专论《日本现代文学史》《岛崎藤村研究》,散文随笔集《我在樱花之国》《花吹雪》《樱花雪月》《岛国走笔》《鸽雨雁霜》等。 陆求实 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长期从事日本文学译介,主要译作有《人间失格》《虞美人草》《阴翳礼赞》《山月记》《新平家物语》《额田女王》等,曾获日本野间文艺翻译奖以及上海翻译新人奖、上海文艺家荣誉奖、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文艺家称号等。
雪国
彩雪国
附录一 1968年度川端康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式欢迎辞 安德希·艾斯特林(瑞典科学院常任干事)附录二 196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推荐川端康成 三岛由纪夫附录三 川端康成年谱《雪国》译后记
古都
彩春天的花尼寺和格子和服街北山杉祇园祭秋天的颜色松林青青深秋里的姐妹冬天的花
后记译后记
千羽鹤
彩千羽鹤波千鸟
译后记
伊豆的舞女
彩伊豆的舞女油篝火春景色温泉旅馆抒情歌禽兽母亲的初恋朝云燕号列车上的女孩儿
附录译后记
花之圆舞曲
意大利歌花之圆舞曲煤山雀早晨的云彩
附录一 永恒的旅人川端康成氏其人其作品 三岛由纪夫附录二 川端康成年谱
美丽与哀愁
章 除夕夜的钟声第二章 早春第三章 满月祭第四章 梅雨的天空第五章 点景石枯山水第六章 火中的莲花第七章 千缕丝第八章 苦夏第九章 湖水
花未眠
美的谛视花未眠关于美我在美丽的日本秋之野虽为女人夕之野不灭的美美的存在与发现日本文学的美日本美的展开鹞鹰飞舞的西天
经历战争同人杂记为保卫和平我的思考东西文化的桥梁
日本文化反思临终的眼纯粹的声音紫外线杂言哀愁往事漫忆水晶的佛珠种种春
译后记川端康成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