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阐述了列宁意识形态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基本特征、主要功能和当代价值,较全面地比较了列宁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异同,厘清了列宁与伯恩施坦主义、民粹主义和斯拉夫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对我们当下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破除对意识形态灌输的认识误区、坚持意识形态领导权等都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包毅,(1980—),湖南郴州人,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历。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列宁社会主义思想。先后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9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广东省高教学会项目1项,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党建研究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2项。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意识形态概念溯源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五、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和演进
一、列宁意识形态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渊源
三、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二章 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容与特征
一、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容
二、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特征
第三章 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社会功能
一、意识形态理论的首要功能
二、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功能
第四章 西方学者视域下的列宁意识形态理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意识形态理论
二、“西方列宁肇”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误读
第五章 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二、破除对意识形态灌输的认识误区
三、批判非科学意识形态
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五、意识形态合理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本书从列宁的原著入手,参考同时代及后人对列宁研究的已有成果,透过其表层构造,发现其深层的意蕴,并对文献资料系统梳理、相关著作科学分析,重点研究列宁意识形态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全面梳理、提炼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观点,探讨列宁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特征,并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以实现本课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