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革命文物的内涵演变、综合价值、科学分类、山东省革命文物普查情况和价值评估、革命文物的藏品保管和病害分析、革命文物在主题历史展览中的展示利用、革命历史题材策展模式的创新路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践和规划建言、革命文物专项整理和研究等内容。
二十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强调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酝酿发展的智慧结晶和精神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乃至大多数民众对一系列科学认知和价值追求的深度认同,是中华民族精神最生动的诠释体。革命文化自身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真理性,故它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仍不断地被继承、弘扬、发展和创新。革命文化具备一般文化的特点,同时其发展中也始终葆有鲜明的民族性、大众性等中国特色。
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的见证和载体,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更是我们在新时代新时期推进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坚实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明文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百年中国保留下数量庞大、种类丰富、价值突出的红色文化遗产。十八大以来,革命文物家底基本廓清,革命史迹与纪念场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一普”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1600多家。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和红色资源的挖掘宣传工作。“十三五”时期,革命文物在国家层面受到空前重视。2018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专门针对革命文物的中央级别政策文件。这是新时代全面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纲领性文件,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重大意义;2019、2020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两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共37个,涉及31个省268个市1433个县,使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工作有了顶层设计和实践进展。2019年底,“国家文物局专设革命文物司,以指导全国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革命文物管理利用政策、规划和标准、规范。革命文物司机构独立设置,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发展到了新维度。省级革命文物机构队伍建设乘势而上,23个省级、20多个市级文物主管部门设立革命文物处/科,部门协作、央地联动更加密切。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和北大红楼,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发表重要讲话,无论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还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2021年,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时隔24年召开;国家文物局制订发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全面确立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革命文物工作正在党中央的统筹规划下,从国家到省、市、区、县政府主导,各级重要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通力协作,正逐步形成革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合力。
引言
第一章 革命文物的内涵演变、综合价值和科学分类
第一节 革命文物的内涵演变
第二节 革命文物的综合价值
第三节 革命文物的科学分类
第二章 山东省革命文物典藏普查和保管保护
第一节 山东省革命文物普查情况和价值评估
第二节 革命文物的藏品保管和病害分析
第三节 革命文物的科学保护
第三章 山东省革命文物的综合研究和前景展望
第一节 革命文物在主题历史展览中的展示利用
第二节 革命历史题材策展模式的创新路径
第三节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践和规划建言
第四节 革命文物专项整理和研究
后记 革命文物工作中的颠覆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