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社会》是以新媒体与社会为基本研究范畴的学术集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新媒体与社会》第三十一辑特别联合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推出“计算传播与媒介范式革命”专栏,以深入探讨计算传播与媒介问题,内容涉及计算宣传、主流媒体传播效果、城市计算传播、计算扎根理论、算法素养、社交机器人等。“前沿观察” 栏目聚焦新时代热点和前沿问题, 本辑重点总结2022 年新媒体国际论坛、第六届中国舆论学论坛的相关内容,并对数字组织网络安全的威胁分析和保障机制、提升中国主流媒体文化影响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沙龙” 栏目兼收并蓄,侧重从多领域、多视角关注新媒体与社会相关领域问题并进行探讨。本栏目主要包括两类主题:一是网络文化和舆情相关问题,涉及视觉技术与新闻形态的变奏、媒介化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传播逻辑“包容断连”、媒体融合传播时空压缩特征、物质性视角下的媒介使用差异等;二是国际传播问题,主要探讨了欧美时尚传播对中国元素的图像呈现与视觉隐喻、交往理论范式下的国际传播等,同时还对元宇宙视域下的出版行业、不良信息浪潮下我国网络平台责任规制路径以及2021年度网络流行语进行了探讨。“个案研究” 栏目则对抖音短视频中城市形象的呈现与传播策略、红色文化传播的视觉修辞实践与效果提升进行了深入剖析。
《新媒体与社会》聚焦传播学前沿,内容多元且丰富,既可作为学界、业界深入研究新媒体的参考资料,又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新媒体、认知新媒体的案头读物。
谢耘耕,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会长,亚洲舆论学会副主席,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主编、民调蓝皮书《中国民生调查报告》主编、《新媒体与社会》(CSSCI来源集刊)主编。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2002-2004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2007-2010年)。
“计算传播与媒介范式革命”专栏 “算法认知战”视域下的计算宣传:概念演进与实践动向 史安斌 杨晨晞 后霸权时代算法权力的逻辑与表征分析 刘煜洲 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城市力量及其计算呈现 张恒军 单良涛 新媒体时代德国中国通社交网络结构及影响力研究 相德宝 高媛 主动行为与自我效能感的双中介:算法素养对算法满意度的影响 鲍立泉 吕心田 全球主流媒体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Twitter平台的数据 汤景泰 徐铭亮 从准社会互动理论到超人际互动理论:用户与虚拟偶像互动关系的理论拓展 斗维红 张洪忠 智能重塑媒介的延伸 任天知 沈浩 政治传播视角下社交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于SCI和SSCI文献的计量分析 李丹珉 谢耘耕 人工智能背景下精准国际传播的复合风险与治理体系构建 刘锐 学科前沿 智能传播与真实世界 ——2022年新媒体国际论坛综述 李晓静 刘圆圆 新时代中国的舆论学研究与社会发展:方向、路径与未来 ——第六届中国舆论学论坛综述 陈琦 王立波 数字组织网络安全的威胁分析和保障机制 李卫东 覃亚林 破圈出海:提升中国主流媒体文化影响力的创新策略 赵晗阳 陈虹 学术沙龙 视觉技术与新闻形态的变奏:演进、影响及省思 郭小平 贾瑞欣 包容断连:媒介化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传播逻辑 玉昌林 侯迎忠 媒体融合传播时空压缩特征探析 汪金刚 欧美时尚传播对中国元素的图像呈现与视觉隐喻 朱颖 杨昕萌 物质性视角下的媒介使用差异:智能电动汽车的使用研究 刘国强 何明阳 元宇宙视域下的出版行业:变革、挑战与对策 谢耘耕 李丹珉 交往理论范式下国际传播研究新路径 张文青 陈虹 新媒体版权研究的热点、演进与问题 余秀才 王映荷 郭泓池 不良信息浪潮下我国互联网平台责任规制路径探索 范玉吉 常诗梦 2021年度网络流行语分析报告 于鹏亮 陆熙燕 数字装置中“媒介面具”的生成机制及实践 张玥 个案研究 抖音短视频中城市形象的呈现与传播策略——以辽宁为例 蔡馥谣 红色文化传播的视觉修辞实践与效果提升 ——以广东191个红色地标为例 王雪晔 朱颖 杨心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