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七部分。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亚当·斯密(Adam Smith),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年被选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763年任英国财政大臣养子的伴游导师;1778年任爱丁堡关税局长;1787年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7月17日辞世,享年67岁。
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前者为伦理学著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目录
第一篇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章论合宜感3
第一节同情感3
第二节论彼此同情的快感10
第三节论通过他人的情感与我们的是否相合来
评论他人的情感合宜与否的方式15
第四节续前节19
第五节论可亲与可敬的美德26
第二章论各种感情合宜的程度31
引言31
第一节论源自身体的感情32
第二节论源自特殊的想象偏向或习性的感情38
第三节论不和乐的感情43
第四节论和乐的感情50
第五节论自爱的感情53
第三章论处境的顺逆对人类评论行为合宜与否的影响58
第一节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感通常比对快乐的
同情感更为强烈,但悲伤的同情感通常远
远不如主要当事人自然感觉到的悲伤那般
强烈58
第二节论雄心壮志的根源以及地位差别67
第三节论钦佩富贵与藐视贫贱的心理倾向腐化
我们的道德判断82
道德情操论目录第二篇论功劳与过失,即论奖赏
与惩罚的对象第一章论功过感93
引言93
第一节凡是看起来当受感激的对象,似乎都该受
奖赏;同样的,凡是看起来当受怨恨的对
象,似乎都该受惩罚94
第二节论当受感激与怨恨的对象97
第三节如果施惠者的行为未获赞许,则受惠者的
感激便很少会有人同情;相反,如果加害
者的动机未受谴责,则受害者的怨恨便不
会有人同情100
第四节前几节的要点重述102
第五节功过感的分析104
第二章论正义与仁慈111
第一节这两种美德的比较111
第二节论正义感、自责感,并论功劳感116
第三节论自然女神赋予心灵这种构造的效用121
第三章论运气如何影响人类对于行为功过的感觉131
引言131
第一节论运气有这种影响的原因133
第二节论运气的这种影响的程度138
第三节论这种感觉出轨的终极原因149
第三篇论我们品评我们自己情感与
行为的基础,并论义务感第一节论自许与自责的原理157
第二节论喜欢受到赞美及喜欢值得赞美;并论
害怕受到谴责及害怕应受谴责161
第三节论良心的影响与权威188
第四节论自欺的性质,并论概括性规则的起源
与应用219
第五节论概括性道德规则的影响与权威,以及
这些规则应当被视为神的法律227
第六节在哪些情况下,义务感应当是我们唯一的
行为原则,以及在哪些情况下,它应当获
得其他动机的赞许241
第四篇论效用对赞许感的影响
第一节论合用的外表赋予所有工艺品的美,并论
这种美的广泛影响255
第二节论合用的外表赋予人的性格与行为的美,
并论这种美在何等程度内可以被视为赞许
该性格或行为的一个根本要素267
第五篇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道德赞许与
谴责等情感的影响第一节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美丑概念的影响279
第二节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道德情感的影响288
第六篇论好品格
引言309
第一章论个人的性格中影响其自身幸福的那一面,
或论审慎309
第二章论个人的性格中影响他人幸福的那一面319
引言319
第一节论自然女神按何种顺序把哪些个人托付
给我们照顾320
第二节论自然女神按何种顺序把哪些社会团体
托付给我们帮助334
第三节论博爱345
第三章论克己350
结论389
第七篇论道德哲学体系
第一章论道德情感的理论应该探讨的问题397
第二章论各种说明美德之性质的学说400
引言400
第一节论主张美德以合宜为本的学说401
第二节论主张美德以审慎为本的学说440
第三节论主张美德以慈善为本的学说448
第四节论善恶不分的学说456
第三章论各种关于赞许之原理的学说469
引言469
第一节论主张赞许之原理本于自爱的学说470
第二节论主张赞许之原理本于理性的学说474
第三节论主张赞许之原理本于感觉的学说478
第四章论不同的作者处理道德实务规则的方式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