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模式,并依据马克思主义认知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的概念、模式、平台等进行了全方位、多学科的审视、思考和系统论述。全面梳理并系统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的缘起、内涵、平台建设、教育教学流程等。本书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方面,从“微社会”模式的提出与运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管理,以及“微社会”育人的课程实践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理论和见解,并附有丰富的实证性资料与教育教学案列。研究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以及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提供经验的支持与借鉴。
导言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的缘起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变化与新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国内环境的嬗变
二、新媒体新技术的革新与崛起
三、当代青少年群体思想与行为呈现新特质
第二节 党和国家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任务、新要求
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二、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提质的要求强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地位日趋凸显
第三节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遭遇现实困惑
一、青少年群体主体性需求与教育供给存在矛盾
二、实践育人全员参与政策难以落实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不足
四、思想政治教育知、信、行相分离现象存在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蔚然兴起
一、“大思政”教育观主导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整体性建构
二、新时代语境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构与优化
三、“三因”理念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多元化发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基本理论概述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微社会”育人提供元理论支持
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为“微社会”育人提供基本理论指导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微社会”育人提供直接理论遵循
四、多种学科知识对“微社会”育人提供思想借鉴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的理念指导
一、崇尚以人为本,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解放功能、引领功能和规范功能的统一
二、借鉴供给侧改革思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新技术的有效融合
三、弘扬文化育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蕴涵
四、坚持协同化育人,构建“大思政”格局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的原则坚持
一、坚持政治引领原则,注重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二、坚持正面疏导原则,注重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三、坚持求实原则,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四、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注重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五、坚持主体性原则,注重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六、坚持渗透性教育原则,注重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平台的建设
第一节 平台的定位与目标
一、平台的柔性定位与集成设计
二、平台的规划维度与目标向度
第二节 平台的设备与功能
一、人机交互设备精准供给资源
二、物理仿真设备体验具身沉浸
三、智能模拟设备再现全息感知
四、情景构建设备营造演艺氛围
五、数字互联设备泛在信息互通
第三节 平台的管理与维护
一、推进平台特色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二、提高平台智能设施和数字资源的运维投入力度
三、强化平台教师媒介素养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的组织运行
第一节 “微社会”育人的内容选择
一、“微社会”育人内容选择的原则
二、“微社会”育人内容选择的特征
三、“微社会”育人内容的场域与样态建构
四、“微社会”育人内容的呈现形式
第二节 “微社会”育人的方式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新时代因应与对接
二、“微社会”育人方式创新的多元探索
第三节 “微社会”育人的运行过程
一、咀英华,钩玄要:确立专题
二、互师生,学相长:解说专题
三、微社会,诉家国:体验专题
四、行示范,以作则:践行专题
五、评促教,谱华章:评价专题
第四节 “微社会”育人的运行保障
一、“微社会”育人的机构保障
二、“微社会”育人的人员保障
三、“微社会”育人的资源保障
四、“微社会”育人的机制保障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的高校课程实践
第一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突破
一、抽象教学内容具象化,适应大学生认知特点
二、兼顾宏大叙事与个体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在场”
三、遵循价值观塑造和信仰确立规律,解决知信分离问题
四、创新实践教学形式,突破“课堂讲授+社会实践”模式
五、突破课程分立,实施整体性教学
第二节 高校思政课“微社会”育人的现实基础
一、思政课的实践性:“微社会”育人课程实践的课程基础
二、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微社会”育人课程实践的经验基础
三、地方文化:“微社会”育人课程实践的资源基础
四、场馆、设备与技术:“微社会”育人课程实践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高校思政课“微社会”育人的实践模式
一、整合教学内容和实践资源,确定“微社会”育人主题一
二、创设“微社会”情景,设计实践流程
三、聚散有序,实施思政课“微社会”育人实践
四、多元评价,总结思政课“微社会”实践育人成效
第四节 思政课“微社会”实践育人典型案例
一、身边的榜样,学习新乡市先进群体
二、凝望乡土,我看家乡的乡村振兴
三、保家卫国,血沃中原,抗日战争在河南
四、身临其境,畅游无限,虚拟展馆参观
第五节 “微社会”育人课程实践成效总结
一、创设情景化教学场域,实现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二、融合多种教学资源和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综合提升
三、践行主导性和主体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四、探索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新途径,促进“三全育人”的实现
五、激发情感,坚定信念,一定程度解决知信分离问题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的日常实践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实践的主要类型和方式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类型
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实践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日常实践的主要类型
一、“微社会”历史纪念实践
二、“微社会”国情省情主题教育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日常实践的实施过程
一、整合优化学习内容,确立“微社会”日常实践主题
二、创设“微社会”情景,设计实践流程
三、统分结合,实施“微社会”育人日常实践
四、多元参与,全方位评价“微社会”育人日常实践成效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日常实践的典型案例
一、今天是你的生日:建党节党员主题党日活动
二、行动的青春最闪亮:大学生社会实践分享会
三、爱我家乡,爱我中华:中小学生社会研修教育
第五节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日常实践的成效总结
一、创设历史和现实情境,符合学习者认知和行为发展特点
二、融合科学与人文,有效对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新媒体新技术
三、“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促进课程育人与日常育人交互
四、以优秀文化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文化育人方式创新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的审视与展望
第一节 “微社会”育人的实践创新
一、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
二、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四、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
五、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
第二节 “微社会”育人的效能审视
一、审思思政教育实践困境,提升实践育人效能
二、搭建智慧思政教育平台,提升信息化育人效能
三、聚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升联动育人效能
四、建构多维一体育人体系,提升协同育人效能
第三节 “微社会”育人的前景展望
一、“微社会”育人正经历多向度的体系性变革和完善
二、“微社会”育人必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未来趋向
三、“微社会”育人将开启面向未来的教育新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