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面介绍了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及相关内容。全书共分为9篇,包括诊断技术、治疗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以及疾病各论,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老年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全书内容广泛,突出知识性,精心选用了经典表格,摆脱了以往教材的框架,更易于读者理解与鉴别;同时强调临床诊断的实用性,介绍了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以及近年来相关方面的新知识、新进展。
《临床医学概论(第2版)》可作为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对临床医学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伴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一批与临床医学相关的专业,如生物医学工程、医学英语、卫生管理等应运而生。这些专业要求学生不但要系统学习本专业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而且要掌握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本书以特定的对象——与临床医学相关的专业、特定的目标——以本科为主的学历教育、特定的要求——符合“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知识性)为编写的指导原则,并以本书第一版为蓝本,去繁从简(如删除了泌尿外科和心脏外科章节),加强对重要概念的介绍(如循证医学予以明确阐述,适当展开),在保留第一版基本格调的同时,摆脱了以往临床医学教材的框架,强调教材的知识性和功能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本书分9篇:诊断技术、治疗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内科常见疾病、外科常见疾病、妇产科常见疾病、儿科常见疾病和老年人常见疾病。绪论与前四篇相当于“总论”,后五篇相当于“各论”。
全书既有与临床相关的知识,也有各类疾病诊断治疗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内容强调临床的实用性,着重介绍有关诊断的知识,简要讲述治疗原则,概念清楚,文字简单易懂。此外,作者还精心选用了经典表格,如“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常见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常见骨肿瘤”等,以精简教材,拓宽学生眼界,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化是医学发展的主流,“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必将替代单一的“生物模式”,本书在各章节都尽可能体现人文关爱,使医学伦理和道德融于全书之中。
在此,感谢同道们在第一版使用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第一版主编吕卓人教授生前对第二版运作的设想和建议,其价值当不殆言。
本书作者均为临床医生,由于涵盖的学科多,篇幅有限,作者的视野有局限性,加之时间仓促,尽管主观上做了最大努力,但疏漏和错误之处仍难免,尚祈使用本书的老师和同学给予指正。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1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1
二、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 1
三、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 2
四、医学工程技术在临床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五、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 3
六、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要求和方法 4
第一篇 诊断技术
第一章 症状学 5
第一节 发热 5
一、定义 5
二、问诊方法 5
三、发热机制 5
第二节 呼吸困难 6
一、定义 6
二、问诊方法 6
三、发生机制 6
第三节 呕血与咯血 7
一、定义 7
二、问诊方法 7
三、发生机制 7
第四节 腹痛 8
一、定义 8
二、问诊方法及临床意义 8
第五节 水肿 8
一、定义 8
二、问诊方法 9
三、发生机制 9
第六节 昏迷 9
一、定义 9
二、分类 9
三、问诊方法 10
第二章 体格检查 11
第一节 基本检查方法 11
一、视诊 11
二、触诊 11
三、叩诊 12
四、听诊 12
五、嗅诊 13
第二节 一般检查 13
一、性别 13
二、年龄 13
三、生命体征 13
四、面容与表情 14
五、体位 14
六、皮肤 14
七、淋巴结 15
第三节 头颈部 15
一、头部 15
二、颜面及其器官 16
三、颈部 17
第四节 胸部 18
一、肺 18
二、心脏 20
第五节 腹部 25
一、肝 25
二、脾脏 26
三、胆囊 27
第六节 脊柱与四肢 27
一、脊柱 27
二、四肢与关节 28
第七节 神经反射检查 29
一、浅反射 29
二、深反射 29
三、病理反射 30
四、脑膜刺激征 30
第三章 器械检查 31
第一节 心电学检查 31
一、心电图 31
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36
三、动态心电图 36
四、食管电生理检查 37
第二节 超声诊断 37
一、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37
二、超声诊断的种类 38
三、超声诊断基础 39
四、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 39
五、图像分析 40
六、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 40
第三节 X射线、CT、MRI检查 41
一、X射线检查 41
二、CT检查 43
三、MRI检查 45
第四节 核医学 48
一、核医学临床应用 48
二、放射免疫分析检查 49
第五节 纤维内镜检查 49
一、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术 49
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50
第六节 穿刺与活检 50
一、胸腔穿刺术 50
二、腹膜腔穿刺术 51
三、骨髓穿刺术 51
第四章 实验室检查 52
第一节 临床血液学检查 52
一、血常规 52
二、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 53
三、临床免疫学及肿瘤标志物 55
第二节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56
第三节 血气分析 57
第四节 临床病理学检查 58
第二篇 治疗学
第五章 非药物治疗 59
第一节 外科及介入治疗 59
一、手术治疗 59
二、介入治疗 60
三、器官移植与人造器官 61
第二节 传统治疗 62
一、针灸疗法 62
二、按摩与推拿疗法 63
三、刮痧疗法 64
第三节 物理疗法 65
一、电疗 65
二、超声波疗法 66
三、光疗法 66
四、高压氧疗法 67
五、放射治疗 68
第四节 饮食疗法与医疗运动 69
一、饮食疗法 70
二、医疗运动 70
第六章 药物治疗原则 72
第一节 临床药理学 72
一、临床药理学的定义 72
二、临床药理学的任务 74
第二节 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 75
第三节 药物选择原则 77
第四节 个体化原则 78
一、遗传的影响 78
二、药代动力学缺陷 78
三、药效动力学缺陷 79
四、年龄、性别及妊娠的影响 79
五、精神因素和营养状态 80
第五节 时辰药理学与治疗学 80
一、时辰药理学和治疗学的定义 80
二、人体生理指标的时辰节律 81
三、某些疾病的昼夜节律 81
四、药物作用的时辰规律 82
第六节 合理用药及治疗方案的制订 83
一、概述 83
二、药物相互作用 83
三、药源性疾病 84
第三篇 临床流行病学
第七章 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86
第一节 群体 86
一、定义 86
二、常用的人群特征 86
第二节 误差 86
一、定义 86
二、分类 87
第三节 临床试验的方法与设计 88
一、临床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特点 88
二、临床流行病学的临床试验分类 88
三、试验设计的内容 88
第四篇 循证医学
第八章 循证医学诞生与发展的背景 90
第一节 概述 90
第二节 循证医学诞生与发展的背景 90
一、对传统医学局限性的认识 90
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汇总分析的结果逐步被认可 90
三、繁忙的临床工作与知识更新和扩容的矛盾日益突出 91
四、如何评价与选择文献的问题十分严重 91
五、临床治疗由单纯的控制症状向改善转归、提高生活质量转化 91
六、日益尖锐的卫生经济学问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91
七、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没有严格验证和良好效果的治疗或药物泛滥 91
八、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的巨大差距 91
第三节 循证医学和传统模式的区别 92
一、对个人临床经验的评价 92
二、对病理生理研究结果的评价 92
三、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评价 92
四、对成本、效益等卫生经济学问题的考虑 93
第九章 循证医学的主要内容 94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组成 94
一、制定医学决策的技巧 94
二、获取医学信息的方法 94
三、医学信息可靠性的评估 94
第二节 成本-效果分析 94
一、明确需要进行分析的问题 94
二、构建决策程序 94
三、充填数据及资料 95
四、确定干预措施的价值 95
五、敏感性分析 95
六、成本-效果分析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95
第十章 循证医学治疗学 96
第一节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96
一、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一般设计 96
二、RCT的主要终点 96
三、汇总分析 96
第二节 循证医学治疗学可带来的变化和效益 97
一、循证治疗学带来的主要变化 97
二、循证医学的局限性 97
第五篇 内科常见疾病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 98
第一节 总论 98
一、常见症状 98
二、常见体征 99
三、常用辅助检查 100
四、处理原则 101
第二节 各类常见疾病鉴别 101
第三节 呼吸衰竭 103
一、定义 103
二、病因 103
三、分类 103
四、慢性呼吸衰竭 103
五、急性呼吸衰竭 104
第四节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05
一、定义 105
二、诊断 105
三、治疗 105
第十二章 循环系统 107
第一节 心力衰竭 107
一、概述 107
二、慢性心力衰竭 108
三、急性心力衰竭 109
第二节 心律失常 110
一、窦性心律失常 110
二、期前收缩 111
三、阵发性心动过速 111
四、扑动与颤动 112
五、房室传导阻滞 113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 114
一、病因 114
二、临床表现 114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15
四、辅助检查 116
五、治疗原则 116
第四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17
一、心绞痛 117
二、心肌梗死 119
第五节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121
一、二尖瓣狭窄 121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123
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24
四、风湿性多瓣膜病 124
第六节 扩张型心肌病 125
一、病因 125
二、临床表现 125
三、辅助检查 125
四、诊断依据 125
五、治疗原则 125
第十三章 消化系统 126
第一节 总论 126
一、常见症状 126
二、常见体征 127
三、常用辅助检查 127
四、处理原则 129
第二节 常见疾病 129
第三节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131
一、病因 131
二、临床表现 131
三、诊断依据 131
四、治疗原则 132
五、预防 133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134
第一节 总论 134
一、常见症状 134
二、常见体征 134
三、常用辅助检查 134
第二节 常见内科疾病 136
一、肾病综合征 136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137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 137
第三节 尿石症 139
一、上尿路结石 139
二、膀胱结石 140
三、尿道结石 141
第十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 142
第一节 总论 142
一、常见症状和体征 142
二、血液学相关实验室检查 142
三、血液生化检查 143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 143
五、其他 143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 144
一、病因 144
二、临床表现 144
三、实验室检查 144
四、诊断依据 144
五、治疗 144
第三节 急性白血病 145
一、分类 145
二、FAB分型及标准 145
三、临床表现 145
四、实验室检查 146
五、诊断依据 146
六、治疗 146
第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 147
第一节 总论 147
一、内分泌系统疾病分类 147
二、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原则和方法 148
三、内分泌疾病的治疗原则 148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48
一、临床表现 148
二、诊断依据 149
三、治疗原则 149
第三节 糖尿病 151
一、诊断和分型 151
二、临床表现 152
三、治疗原则 152
四、预防 154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 155
第一节 总论 155
一、常见症状 155
二、常见体征 157
三、常用辅助检查 158
四、处理原则 160
第二节 脑血管病 160
第三节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16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63
二、临床表现 163
三、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63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163
五、治疗 164
六、预后 164
第四节 癫痫 16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64
二、临床表现 164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65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165
五、治疗 166
六、预后 166
第五节 化脓性、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 167
第十八章 传染病 168
第一节 总论 168
一、传染病的概念 168
二、感染的概念和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形式 168
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68
四、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169
五、传染病的诊断 169
六、传染病的治疗 170
七、传染病的预防 170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170
一、概述 170
二、临床表现 170
三、诊断 172
四、治疗 173
五、预防 174
第三节 艾滋病 174
一、概述 174
二、流行病学 175
三、临床表现与分期 175
四、实验室检测 176
五、诊断 176
六、治疗 176
七、预防 177
第十九章 中毒 178
第一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 178
一、中毒机制 178
二、临床表现 178
三、实验室检查 17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79
五、急诊处理 179
第二节 其他农药中毒 180
第六篇 外科常见疾病
第二十章 普通外科 182
第一节 总论 182
一、常见症状 182
二、常见体征 182
三、常用辅助检查 183
四、处理原则(循证医学证据) 183
第二节 常见疾病 183
一、急性阑尾炎 183
二、腹外疝 185
三、肠梗阻 185
四、胆石症 186
五、急性胆囊炎 187
六、急性胰腺炎 187
七、脾破裂 188
第三节 乳房疾病 189
一、急性乳腺炎 189
二、乳腺囊性增生 189
三、乳腺癌 190
第二十一章 骨科 192
第一节 骨折 192
一、病因及愈合标准 192
二、临床表现 192
三、辅助检查 193
四、治疗原则 193
五、肱骨髁上骨折 194
六、桡骨下端骨折 194
七、股骨颈骨折 195
第二节 关节脱位 195
一、肩关节脱位 195
二、桡骨小头半脱位 196
三、髋关节脱位 196
第三节 断肢(指)再植 197
一、分类 197
二、断肢(指)的现场急救 197
三、断肢(指)再植的适应证 197
四、手术原则 197
五、术后观察及处理 198
第四节 颈肩痛和腰腿痛 198
一、颈椎病 198
二、肩关节周围炎 200
三、腰腿痛 200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
第五节 骨与关节结核 203
一、脊柱结核 203
二、髋关节结核 204
三、膝关节结核 204
第六节 骨与关节化脓性炎症 205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205
二、化脓性关节炎 206
第七节 骨肿瘤 207
第七篇 妇产科常见疾病
第二十二章 产科 208
第一节 总论 208
一、妊娠生理 208
二、妊娠诊断 208
第二节 正常分娩 209
一、分娩的定义 209
二、决定分娩的三因素 209
三、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210
四、分娩的临床经过 211
五、分娩的处理原则 211
第三节 分娩并发症 214
一、子宫破裂 214
二、产后出血 215
第四节 产褥感染 216
一、定义 216
二、病因 216
三、临床表现 217
四、预防 218
五、治疗 218
第五节 异位妊娠 218
一、定义 218
二、病因 218
三、病理 218
四、临床表现 219
五、诊断 220
六、鉴别诊断 220
七、预防 220
八、治疗原则 220
第六节 前置胎盘 220
一、定义 220
二、分类 220
三、临床表现 220
四、诊断 221
五、鉴别诊断 221
六、处理 221
第二十三章 妇科 222
第一节 妇科常见症状和体征 222
一、阴道流血 222
二、异常白带 222
三、下腹痛 223
四、外阴瘙痒 223
五、下腹部肿块 223
第二节 盆腔炎 223
一、概述 223
二、急性盆腔炎 224
三、慢性盆腔炎 224
第三节 妇科肿瘤 225
一、子宫颈癌 225
二、子宫肌瘤 227
三、卵巢肿瘤 228
第四节 月经失调 230
一、概述 230
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30
三、闭经 231
四、痛经 232
第八篇 儿科常见疾病
第二十四章 新生儿常见疾病 233
第一节 新生儿窒息 233
一、病因 233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233
三、辅助检查 234
四、治疗 234
第二节 新生儿惊厥 235
一、病因 235
二、发病机制 236
三、临床表现 236
四、辅助检查 236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237
六、治疗 237
第二十五章 儿科常见疾病 238
第一节 小儿肺部感染性疾病 238
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238
二、支气管肺炎 238
三、四种不同病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 240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240
一、概述 240
二、分类 241
三、病因 241
四、诊断要点 241
五、治疗原则 241
六、常见的几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 242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243
一、病因 243
二、发病机制 243
三、临床表现 243
四、辅助检查 244
五、诊断 244
六、治疗 245
第四节 小儿腹泻 245
一、易感因素 245
二、发病机制 245
三、临床表现 246
四、诊断 246
五、鉴别诊断 246
六、治疗 247
第五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47
一、病因 247
二、临床表现 248
三、诊断 248
四、鉴别诊断 249
五、治疗 249
第六节 百日咳 250
一、病原学 250
二、流行病学 250
三、临床表现 250
四、并发症 250
五、实验室检查 25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251
七、治疗 251
八、预防 251
第七节 麻疹 252
一、病原学 252
二、流行病学 252
三、临床表现 252
四、并发症 253
五、诊断 253
六、鉴别诊断 253
七、治疗 253
第八节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254
第九节 蛔虫病 255
一、流行病学 255
二、发病机制 255
三、临床表现 255
第九篇 老年人常见疾病
第二十六章 概论 257
第一节 老年病的临床特点 257
一、多病性 257
二、临床表现不典型性 257
三、发病急进展快 257
四、容易发生并发症 257
五、对治疗反应差 258
第二节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及用药特点 258
一、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 258
二、药物的相互作用 259
三、老年人用药原则 259
第二十七章 老年人常见疾病 260
第一节 老年肺炎 260
一、老年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260
二、老年肺炎的病因学特点 260
三、老年肺炎的发病学特点 260
四、老年肺炎的临床特征 260
五、老年肺炎的治疗 260
第二节 老年循环系统疾病 261
一、老年高血压 261
二、老年心力衰竭的特点 262
三、老年心律失常的特点 262
四、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63
第三节 骨质疏松 264
一、临床表现 264
二、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264
三、预防和治疗 264
第四节 前列腺增生症 265
一、概论 265
二、病因学 265
三、病理 265
四、临床表现 265
五、诊断 265
六、鉴别诊断 266
七、治疗 266
第五节 阿尔茨海默病 267
一、临床表现 267
二、辅助检查 267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268
四、治疗 268
主要参考文献 269
1.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现代医学工程技术提供了各种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对探究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和判断机体功能状态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血、尿常规目前都可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血细胞分析只需不到2ml的全血,数分钟内可得出各种结果。内镜已由硬管、半软管发展到光导纤维,这些都是对医学发展的促进。光导纤维内镜已应用于消化道、腹腔、泌尿道、子宫、呼吸道、心脏、关节、头颅等几乎所有的脏器的直接观察和有关疾病的诊断。近年来内镜又与超声技术相结合,成为新的超声内镜技术,可观察体外超声和体内内镜不能达到的部位,大大促进了诊断水平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内镜除了直接观察和活体检查外,又向治疗方向发展,如在内镜上结合了电灼、冷冻、激光等技术,用于食管、胃、腹腔内脏器的手术治疗。
2.治疗技术的提高介入性治疗的发展就是以导管技术及相关器械的新进展为基础的,例如,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用球囊导管逆行送人冠状动脉狭窄处,加压充盈球囊,扩张狭窄处使血管内径增大,从而改善心肌血供。自1977年第一例PTCA术开展以来,因该技术简便、创伤小而成为当今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技术之一,并因此掀起了心血管病学的一场革命,一系列新技术被应用于临床,形成了心血管病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介入心脏病学。20世纪80年代,第一例由导管引入、在冠状动脉狭窄处放置具有自动扩张性能支架的技术在临床上获得成功。冠脉内支架大大减少了PTCA的再狭窄率和血管急性闭塞、血管内膜撕裂所致的PTCA失败;而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开辟了冠脉介入治疗的新纪元,进一步拓宽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疗效。
外科手术与新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现代外科技术,例如,腔镜技术不开腹即可进行胆囊、卵巢囊肿摘除等手术,使得外科手术的概念大大改变;人工低温术和人工心肺机的应用开拓了心脏外科的新领域。器官移植技术是现代外科技术的又一飞跃,并已形成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移植外科,成为取代病变器官的重要手段。此外,无痛无血的激光手术刀、超声波手术刀等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创伤,拓宽了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提高了手术质量和水平。 ,总之,一方面临床医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向医学工程学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促进了医学工程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临床医学的诊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每一项医学工程技术的新成果又大大椎动了临床医学的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