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洪泽湖畔淮河岸边的家乡情结为原点,生发出师生情、山水情、家国情的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更高层次的家国情怀。作者从独特视角、切身感受、哲理性思考,把家乡、祖国的历史变迁、时代风貌、山水风光、热爱之情融入到诗文中。全书共分五辑,每辑根据内容细分为若干节,每节按时间顺序编排。本书作者观察事物细腻,善于捕捉细节,注重以小见大,创造美感,寓于哲理。是一本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以爱启迪人的值得一读的诗文集。
乡贤的诗意乡愁
王清平
应邀给别人写序至今
少说也有四五十篇了,但
自告奋勇为人作序这还是
第一次。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作为乡贤的乃友先
生诚实待人,养深积厚,
亦师亦友,是我永远尊重
的学长,为他效力我义不
容辞;二是我见证了《一
苇乡愁》成书过程,从无
到有,诗文一书,蔚然大
观,真为乃友先生高兴,
不揣鄙陋,主动请缨,狗
尾续貂,为书助力我当仁
不让。
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
道路上行善成德,积德成
贤,十分不易。世间荆棘
丛生,行善积德并非人人
敢为、愿为和想为。我曾
在一次与乃友先生的交流
中表达过如此观点:善,
单纯,只有一种。古今圣
规祖训扬善而善难彰;恶
,复杂,有千万种,无数
法典律令惩恶而恶不尽;
位于善恶两端之间的常人
之。情多如恒沙.却也维
护着世态平衡和稳定。这
也正是文学作品总以常情
为本而不以至善为宗的一
大原因。不难发现,尽管
常人都想为善而不想作恶
,但仍会把至善之人视为
异类,甚至大加贬损或挞
伐。常情之下拒恶,万恶
丛中求善,需要悲悯情怀
和仁爱之心,还需要勇气
、定力和智慧、能力。说
到底,需要大公无私。我
不敢说乃友先生大公无私
,为善近乎贤,但我敢说
他这辈子自律自省,与人
为善,守正贤德。执教时
,师德尊严.桃李天下;
从政时,德才兼备,政声
斐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从政几十年,乃友先生
依然秉持一以贯之的做人
初心.九死未悔。操刀公
文,字斟句酌,忠诚担当
,是得力的参谋智囊:掌
权用人,选贤任能,公道
正派,是公认的称职伯乐
;转岗民政,扶贫助困,
兢兢业业,是真正的弱势
朋友;致仕后关心下一代
.立德树人,发挥余热,
是有名的关工“五老”。但
无论身居何职,无论路走
多远,乃友先生都心系家
乡,情牵故里,关照乡邻
,造福乡里。总之,乃友
先生一生行善,善小尽为
,恶小不为,堪称“乡贤”
二字。
乡贤,怎会没有乡愁
?“乡贤话乡愁”是一个很
好的创意。乡贤不离乡,
纵有乡愁也不算浓烈。乡
贤离乡,即使乡愁浓烈.
假如胸无点墨,乡愁也只
不过是心中那一丝想家的
念头。乃友先生不仅是一
个典型的乡贤,而且具备
了“话”乡愁的必要条件:
先后三次长时间离开家乡
,却又与家乡联系紧密。
虽然乡愁不能简单地理解
为离乡别愁,但游子心中
的乡愁总离不开家乡。乃
友先生出生于解放战争时
期的淮河岸边,十七岁时
就以全县名列前茅的成绩
考进了省重点中学淮阴中
学,第一次离开家乡。乡
愁的种子埋进了他负箧求
学的心中。然而,一场“
文革”阻断了他的升学之
路,戴着“老三届”的“帽
子”回到家乡务农,娶妻
生子。恢复高考后他考上
了淮阴师专,再次离开家
乡求学.并以优异成绩被
分配到泗洪中学任教。不
久,他又因出色文笔改行
从政,从此朝乾夕惕,严
谨细致,低调务实,善做
善成,在县级机关里树立
起良好口碑。当时我在乡
下中学辗转任教.乃友先
生已经是县级机关的“一
支笔”了。1991年.泗洪
县破天荒地组织一次机关
文秘干部招考,而且允许
教师参加。后来才知道,
时任县委书记的陈伟先生
是那次招考的决策者,而
身为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
长的乃友先生是那次招考
的主要策划者和出卷人之
一。等我进入县级机关工
作,乃友先生已调任盱眙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再
一次离开家乡。时隔数年
,我们在成立不久的地级
宿迁市相遇相识。作为那
次招考的三十名上榜者之
一,我至今仍对他和陈伟
先生等执弟子礼。数次离
开家乡,肯定会为一个学
养深厚的乡贤积累丰厚的
乡愁。随着年事渐长。乃
友先生的乡愁便与日俱增
,退休前后陆续创作了一
些记述乡愁的诗文。本来
有感而发,只为怡情,并
未打算发表,但在我的一
再敦促下,经过一年多的
搜集整理,终于辑录成这
本《一苇乡愁》。
……
拜读乃友先生《一苇
乡愁》,我非常敬佩他对
古典诗词的研究和创作实
践。二百首诗词全是古体
,且以最难的绝句律诗居
多。看上去信手拈来,其
实选材考究,别出心裁。
对仗工整,但工而不废。
古意浓郁,但古而不泥。
新风扑面,但新而不俗。
严格平仄,但严而不涩。
八篇散文更选材得当,结
构紧凑,文字清新自然,
思想丰富且含而不露。
我印象深刻的是乃友
先生对细节的选择和生发
,值得读者给予关注。几
乎每一首诗词和散文里都
有给人留下难忘印象的生
动细节。姑且以散文为例
,《故乡的芦苇荡》中的
坚韧不拔的芦苇,《乡关
何处》里的遮风挡雨的来
祖树,《梧桐情结》中的
那两片跨越半个世纪的梧
桐叶,《眉宇之间》里的
老师会动的眉毛,都令人
过目不忘。《风雨台湾》
全文八章在写景状物时又
都始终贯穿一个自然现象
——风雨。风雨既是作者
游历台湾时的真实天气,
也是作者含蓄而又刻意的
表达。
《一苇乡愁》里收录
了乃友先生大量晚年生活
的诗词,让我领略了他晚
年生活的许多场景和细节
。其中,含饴弄孙的诗词
特别亮眼。三代人同一天
生日,恰逢建党这一天,
王乃友
1948年5月13日生,江苏宿迁泗洪县人。淮阴师范学院中文专业毕业。1970年10月参加工作,历任泗洪中学教师、县委宣传部干事、县委党校副校长、县委办副主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盱眙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宿迁市民政局副局长、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退休后,任宿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至今。喜好诗词,部分作品在报刊上发表。
第一辑 故乡情
第一节 飘去的村庄
乡情
童趣
逗乐(新韵)
来祖树
冬日龙爪枣树
杉
寒枝
秋娘
荷
丙申中秋盼月
早春
乡愁
第二节 农活的味道
春耕图
儿时打猪草
收麦
打场
扬麦场(新韵)
插秧
锄地
放牛
农家饭
扒河
搂苇叶
第三节 水边的珍珠
念奴娇·洪泽湖湿地
浮山堰感怀
泗洪汴河柳
泗洪张墩挂剑台
恋
洪泽湖晨景
洪泽湖渔鼓舞
洪泽湖湿地(新韵)
桥上观泗洪溧河洼
观泗洪顺山集遗址
泗洪天岗锣鼓(新韵)
……
第二辑 师生情
第三辑 山水情
第四辑 家国情
第五辑 散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