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江南的富庶、明清时广州的通商、近代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的崛起……中国很早便看到海洋带来的商贸之便。经历大航海时代和全球化的中国更加重视海洋的交通功能,把海洋看作具有巨大承载力的通道。然而,这种认识的背后却暗含着“陆地本位”的意识:海洋在功能上从属于陆地,历史的创造终究要依附于陆地。其实人对海洋的感知是十分丰富和细腻的,这种感知激发了许多新的理念和创造,甚至对文明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洋改变世界丛书”将“陆地本位”转向“海洋本位”,纵观世界历史,从海洋活动群体的视角来思考海陆共同构筑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丛书共7册,分别从社会、经济、科技、文明、文化生活等不同方面诠释海洋对人类的深刻影响,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海洋与资本主义》关注海洋与海洋城市、岛屿、港口所构成的商贸网,讲述了从早期文明到近现代,海洋与资本主义之间辩证且密切的关系:海洋文明孕育了资本的流动性与扩张性,资本主义则借助海洋逐渐形成并迅速扩张。海洋催生了工业资本,资本主义天生需要海洋。
在文明的早期,大海是天堑、是迷途,充满着危险与神秘,人类对海洋怀着敬畏之心。但人们仍驾船驶向远方,这是因为对金钱的渴望以及对探险的憧憬。
在追逐财富的航行中,早期的商业精神开始萌发,腓尼基人就是杰出的代表。作为最早的“海上民族”,腓尼基人的海洋贸易促进了区域间商业与文明的交流。在腓尼基人之后,古希腊人登上了海洋的大舞台,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古代希腊海洋文明的基础。这一海洋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中创新、逐利以及冒险的精神。雅典的兴衰历程也向我们展示了对海洋有着高度依赖的国家独特的发展轨迹。而古希腊诸城邦对海洋的经略与军事征服,也为后来的资本主义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罗马帝国时期,以地中海为中心,形成了地中海文化圈与商业圈,且罗马帝国时期还有一项意义深远的海洋活动,即罗马与东方的贸易。然而,随着帝国解体,地中海的商业文明逐渐衰落,“我们的海”成为“破碎之海”。
“破碎之海”的贸易交流总体上是下行的,它之所以得以勉强维持,还得归功于拜占庭帝国。然而,随着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地中海被阿拉伯人统治着,再加上海盗的猖獗,西欧的远途海洋贸易几乎绝迹,这改变着西欧社会的发展模式。黑暗孕育着新的曙光。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贸易注定要延续并繁荣着。亚得里亚海的威尼斯人为了生存,除了走向大海从事贸易,别无选择。在威尼斯人的早期历史中,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模式就已经与大海和海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为了资本,威尼斯人既与拜占庭人交易,又与阿拉伯人贸易,生动地体现了资本的逐利本质。漫步于威尼斯老城的街道,看着穿梭而过的小 船,那些曾经金碧辉煌的大宅似乎诉说着这座城市昔日的辉煌与残酷。
15、16世纪时,欧洲西海岸的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世界历史步入“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与西班牙互不相让,航海英雄纷纷出世。哥伦布没有到达东方,却发现了新的美洲大陆,并影响了以后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达·伽马到达了印度;麦哲伦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17世纪则属于荷兰人,在他们争取独立的同时,已经开始了海外贸易扩张的事业。但是,新的秩序需要新的理论支撑,1609年格劳秀斯出版了《论海洋自由》,宣扬公海自由贸易。17世纪上半叶,荷兰人开始四处出击,夺取并巩固贸易据点。借助于特许公司,荷兰人在世界各地殖民扩张,贸易风靡世界,成为“海上马车夫”。
18、19世纪是英国人的海洋世纪。在率先建立民族国家之后,这个西北欧边陲的岛国开始发力。凭借着悠久的海洋传统以及那么一点点运气,英国人打败了“无敌舰队”,并开始与荷兰和法国争霸。当约翰·伊夫林(John Evelyn)写作《森林志》时,历史其实就开始选择不列颠了,那些早期栽种的橡树,成为英国海军争霸战中不可或缺的木料。英国人对海洋的认识从时人的论述中可见一斑。正是海军造就了新的“日不落帝国”,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伴随着英国海军身影的是,古老的亚洲帝国不断遭受殖民与侵略。大清帝国不仅无法对抗英国的舰队,就是在遭遇日本海军时,也以失败告终。
20世纪是太平洋的时代,随着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崛起,美国的海军也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纵观从文明早期到20世纪的海洋历史,可以窥见它作为重要的可供交通、贸易、征服、制度输出的空间途径,是如何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文明的演进的。几乎所有曾在历史上决定性地执过牛耳的资本主义强国,都是海洋强国,都与海洋建立过不容小觑的联系。海洋为它们提供了经济贸易和资本流通的平台,铺就了扩张争霸的空间,孕育了它们的财富,滋养了它们的阴暗面,全面地塑造了它们的存在。
接下来,就让我们到书中,去了解海洋是如何造就了资本主义文明的。
陈晓律:丛书主编,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近代史学者,任中国欧洲学会历史分会副会长、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先后到美国格林内尔学院、耶鲁大学、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访学。代表作品:《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世界各国工业化模式》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陈日华:本书作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古至近代欧洲史、中国南海史。
兰子奇:本书作者,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文化学者,致力于人文阅读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