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小说第6卷2001-2019)
定 价:55 元
- 作者:乔以钢著,郭冰茹编
- 出版时间:2022/12/1
- ISBN:9787568606943
- 出 版 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47
- 页码:222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开
《百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丛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按文体(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电影文学)归辑,按照年代予以分卷,收录了1919—2019百年间中国女性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的历史背景,从文学角度集中呈现了中国妇女对民族优秀思想文化做出的贡献,全面反映了女作家在不同文体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小说各卷主要包括该时期女性小说创作全貌、代表作家简介、精选女作家优秀中短篇作品等内容。
《百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小说第6卷2001-2019)》主要收录《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墙上的父亲》《一坛猪油》等作品。
在百年中国文学史的发
展脉络中,“女性文学”不仅
是一个文学现象,更是文学
史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文学
的发展脉络可以被归纳成一
条线性发展史时,“女性文
学”所表达的“性别意识”与
时代主潮相呼应,性别叙事
与宏大叙事相联系,这成为
女性写作的一个突出特征。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文化转
型,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
,文学写作处于一个多种话
语互相重装、妥协、交融、
并置的话语场中,历时性的
文学脉络图逐渐为共时性的
文学地形图所替代,关于文
学的统一性论述不复存在,
女性文学与此时多元共生的
多种文学现象既相互交叉又
彼此区别,对性别问题的处
理和对“性别意识”的理解也
较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阅读新世纪以来的女性
文本,我们不难发现,随着
社会语境的多元化,越来越
多的女性文本难以被纳入女
性主义批评的话语体系。这
是因为“性别”不再是单一纯
粹的话语场,而是与民族、
阶级、个人、历史、地方性
知识等多种话语构成了既相
互争夺又相互妥协,既相互
对抗又相互渗透的复杂关系
。尤其是近些年的女性写作
,从性别意识的表达上来看
,这些文本不仅很少呈现出
女性主义批评所看重的否定
性或抗议性的书写姿态,而
且表现出对既定性别意识的
淡化甚至是悬置。这种对性
别意识的处理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题材的处理上
,当下的女性写作都不再刻
意将女性的生活经验作为结
构文本的核心事件,而是倾
向于表达某种具有共识性的
普遍经验。在对历史的书写
中,铁凝的《笨花》
(2006)以地方志的形式
展示了笨花村近半个世纪的
历史,甲午海战、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桩桩件件都是
历史大事,铁凝将日常生活
重新纳入宏大叙事的讲述,
并以日常生活书写重新整合
集体记忆,以平头百姓各自
的人生选择来呈现大历史的
斑驳芜杂。迟子建的《额尔
古纳河右岸》(2008)借
助一位九十岁的鄂温克族老
人的口吻,讲述她所在的部
落近百年的生活史,文本中
关于打猎、迁徙、放养驯鹿
的各种讲述,关于萨满唱歌
跳神、族人们婚丧嫁娶、乞
灵敬神的各种描摹,编织起
鄂温克族日常生活的精妙细
节,同时也表达出万物有灵
、因果相伴、顺应自然的生
活理念和生命信仰。王安忆
的《天香》(2011)将故
事背景放置在晚明时期江南
富庶人家的府宅中,透过精
雕细刻、推陈出新的造物过
程,探寻世俗生活背后的美
学追求和哲学意蕴。范小青
的《灭籍记》(2018)以
个人寻找足以证明自己身份
和归属的各种文件档案一事
切入历史,来描绘个人生活
的偶然性与历史进程的必然
性相互碰撞之后的繁杂局面
,文本所呈现出的现实与超
现实、真实与荒诞、疯癫与
理性、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复
杂纠缠表达出类似于杜赞奇
所说的“复线的历史”的文化
历史观。在这些历史书写中
,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女性
经验仍然是历史经验的重要
组成部分,但并非历史叙述
的主要目的,对性别经验的
讲述被放置在更为广阔的历
史空间中,使性别与民族国
家、自然生态、市井世俗、
身份认同等多重话语相互叠
加,从而超越了女性主义批
评对“女性历史”的理论设计
。
在对现实的呈现中,魏
微的《大老郑的女人》
(2003)通过描述外乡的
生意人与本地乡下女人搭伴
儿“过日子”的一段露水姻缘
,来呈现上个世纪80年代社
会转型中的小城风貌,以及
人们观念中的变化与守成。
整个文本凸显的是尴尬又无
奈的生存现实以及小城居民
对“半良半娼”暧昧身份的复
杂态度。孟小书的《吉安的
呼唤》(2018)写一个新
移民家庭中,母亲如何为了
女儿五岁时想打网球的梦想
,赌上时间、金钱以及自己
的全部精力甚至是整个人生
,陪着女儿一步步打人职业
赛,实现人生理想的故事。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个人奋斗
或者个体命运的故事,人性
中的执着坚守与脆弱犹疑、
逆境中的义无反顾与患得患
失、成功后的如释重负与云
淡风轻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
现实人生。在这些文本中,
性别经验都让位于真实可感
的现实生存,文本讨论的与
其说是性别议题,不如说是
生存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女性
文本对人物情感经历的书写
是性别经验最直接的表达,
因为这类书写往往指向人物
的内心成长,而成长的过程
必然伴随着身份认同和性别
认同,但新世纪以来此类文
本也多少悬置了性别经验。
乔叶的《最慢的是活着》(
2011)经由“我”对奶奶的认
知,进入“我”作为个体的精
神成长史,“我”和奶奶最初
是对峙的,彼此之间看不惯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终于理解了祖辈,那是
一种勤俭、隐忍和坚韧的生
命态度,而“我”也在潜移默
化中靠近了这种生命态度。
文本所呈现的祖孙之间的对
峙与理解似在说明,“个人”
的身份建构离不开对祖辈生
命经验的承袭和对家族伦理
的认同。孙频的《光辉岁月
》(2017)以回望的姿态
描述了一个应付窘迫的小城
生活的女人的三段校园时光
,这三段时光呈现出她自身
的成长和时代的变迁。
……
与二十世纪八
孙惠芬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
叶弥
天鹅绒
魏微
大老郑的女人
铁凝
小嘴不停
鲁敏
墙上的父亲
迟子建
一坛猪油
金仁顺
梧桐
姚鄂梅
旧姑娘
蔡东
伶仃
敬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