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产业工人为研究对象,考察产业工人队伍的发展与变化,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下产业工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创新创造、就业质量、城市融入等问题进行学理化研究,对成都、青岛、宁波等地区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践进行梳理总结。
赵明霏,副教授,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未来学者。现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兼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在《学术论坛》《学术交流》《理论月刊》《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工人日报》等核心期刊、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参与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北京社科基金课题,2项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会理论研究会招标课题。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来,持续跟踪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问题,承担完成多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课题。多篇智库报告获得国家领导、全国总工会领导和地方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第一章导论001
一研究背景001
二研究意义005
三研究内容008
理论篇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行动逻辑与学理阐释
第二章变与不变: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发展与变化015
一产业工人的内涵与外延015
二产业工人队伍的总体状况与特征021
三产业工人队伍的新发展027
四产业工人队伍面临的新挑战031
五新的历史条件下产业工人队伍的作用发挥036
第三章协同耦合: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匹配逻辑039
一产业结构升级现状与特征040
二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协同机制046
三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工人素质的耦合协调发展测度051
四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协同路径062
第四章技能宝贵: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机制与路径066
一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理论机制067
二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实证检验069
三工会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中的作用发挥080
四数字时代产业工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081
第五章创造伟大:充分激发产业工人的创新活力087
一工会的经济效应及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088
二工会激发产业工人创新活力的制度路径092
三让产业工人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100
第六章体面劳动:全面提高产业工人主体的就业质量102
一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主体就业质量的基本状况103
二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106
三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09
四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实践路径119
第七章此心安处是吾乡:加速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122
一劳动关系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125
二劳动关系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实证分析127
三加速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路径与举措137
实践篇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地方经验
第八章统筹谋划: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进展、挑战与突破路径143
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积极进展144
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难点堵点与体制机制障碍148
三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151
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制度优势154
第九章榜样引领:充分发挥工匠人才示范引领作用160
一评选和培育“成都工匠”的积极意义161
二评选和培育“成都工匠”的顶层设计163
三评选和培育“成都工匠”的长效机制166
四评选和培育“成都工匠”的创新探索170
第十章整体推进:以打造“工匠之城”系统化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173
一青岛市打造“工匠之城”的优势与特点174
二青岛市打造“工匠之城”的实施路径177
三在打造“工匠之城”中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182
第十一章涓流成海: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89
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190
二宁波市江北区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践探索193
三构建“互联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新体系202
第十二章久久为功:科学构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评价考核体系209
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构建209
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评价考核的实施步骤213
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评价考核的推进路径215
参考文献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