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波兰诗人、诺奖作家米沃什仅有的两部小说中的的一部, 写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部长篇小说以二十世纪初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立陶宛为叙事背景, 以少年托马什的口吻, 叙述了他在神秘的家乡伊萨谷既迷人又粗粝的自然与乡村不断成长、探寻、困惑与梦想的故事, 写了他与同伴的友谊、与亲人的关系, 以及透过他的眼睛所见的传统力量根深蒂固的立陶宛社会, 最终托马什走出童年与伊萨河, 去谷外世界冒险。
本书是米沃什仅有的两本小说之一。以小男孩托马什的口吻,叙述了他童年的乡村生活经历,时间大概从二十世纪初到“一战”结束,故事的地点在波兰几乎与世隔绝的伊萨谷里。但因为此地之前属于立陶宛国,所以人们分成两派,一方坚持重建立陶宛国,一方心属波兰。文化和政治上的矛盾和分歧在这片土地根深已久,其影响也在托马什生活中随处可见,书中的人物——外祖父母、祖母、姨妈、守林人、教师等,虽然都是无名之辈,但每个人都纠缠在历史的难题中并深受其苦。
切斯瓦夫·米沃什,一九一一年生于立陶宛,二战时参加了华沙的抵抗纳粹的运动,战后作为波兰文化专员在纽约、华盛顿和巴黎工作。一九五一年出走巴黎,一九六〇年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是美国人文艺术学院会员之一。一九八〇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二〇〇四年去世。米沃什的诗歌注重内容和感受,广阔而深邃地映射了二十世纪东欧、西欧和美国的动荡历史和命运。其主要著作除了诗歌外,还有《乌尔罗地》《路边狗》《被禁锢的头脑》等随笔和思想性著作,被视为二十世纪东欧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