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上班族妈妈”数量超过3.2亿(《参考消息》转法新社5月26日报道)。许多“上班族妈妈”每天奔波于单位、学校和幼儿园,经常在工作与孩子之间顾此失彼,左右为难,而她们最大的苦恼莫过于子女的教育问题。虽然“隔代教育”可以缓解上班族妈妈的辛苦,但观念和方法上的分歧又使得上班族妈妈宁愿选择亲自照顾孩子……可是谁又了解上班族妈妈的辛酸?上班族妈妈教育孩子到底应该从何处入手?怎样在短时间内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如何在事业与孩子之间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
《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告诉天下女人:做事业成功的好妈妈,谁说你不可以?
要工作,还是要孩子,这是困扰每个“上班族妈妈”的难题,如果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么本书不光让你成为一个“好妈妈”,还会教你成为一个“好老师”。
当今社会,“双职家庭”“上班族妈妈”已然成为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它早已形成一种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另一方面,针对双职家庭开展的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在我们周围,相关商品几乎随处可见。
可惜的是,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诸多因素导致上班族妈妈无法安心工作,不但家人之间协调不足,仅从社会制度来说,社会在养育幼儿问题上也没有达到让父母心无挂碍的程度。结果,因为需要照顾孩子,在参加社会工作方面,女性往往会陷入取舍两难的矛盾之中。究竟是因心疼孩子而舍弃工作,还是要狠下心肠将孩子托付于人?这似乎是一件难以抉择的问题。
虽然我撰写了这本书,但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我,同样也是一名职场人士,同样也面临着与许多上班族妈妈相同的问题。正因如此,我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上班族妈妈心中的那份酸楚和艰辛,这使得我迫切希望通过本书,帮助她们正视现实。当然,我无法保证可以给出她们百分之百满意的答案,但是我仍然非常希望它能够为上班族妈妈提供些许帮助,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问题。
林明南,韩国幼儿教育专题记者,曾在《妈妈学校》《女士》《教育全知道》《IQ宝宝》《幼儿英语》《父母教育》《宝宝家园》《女性时报》等杂志及幼儿教育栏目担任专栏编辑和主持人。目前,仍在各公共图书馆学校幼儿园及文化中心从事幼儿教育的演讲和指导工作,代表作品有《大峙洞幼儿园在教什么》,在韩国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序言:我希望在事业与子女教育方面均能获得成功!
第一章 有谁知道上班族妈妈们心中的苦恼?
上班族妈妈的一天,辛苦地兼顾工作与照顾孩子两项任务
孩子生病令妈妈五内如焚
上班族妈妈VS专职妈妈——难道她们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吗?
为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妈妈不得不选择就业
对于孩子及家务事毫不关心的丈夫!
夹在工作与孩子之间左右为难的妈妈们
第二章 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就是教育之始
从孩子的眼睛里回顾自己
摒除“妈妈永远正确”的偏见
上班族妈妈最易触犯的10种错误及其解决方法
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妈妈
以一当百的育儿习惯Best 10
第三章 上班族妈妈培养聪明孩子的精明教育方法
不断强调“说了妈妈也不会懂”的孩子们——与孩子心灵相通的对话方法
无法正确表述自身意愿——如何使孩子善于表达
心情不好就攻击朋友——教孩子学会关心别人
无论什么事都耍赖皮要求妈妈与之同做——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育儿习惯
无论如何也拗不过孩子——让固执的孩子变得懂事
没有朋友,总是一个人玩——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总是为所欲为——正确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
第四章 正确的生活习惯,造出健康而有自信的孩子
摆脱异位性皮炎困扰——孩子健康性格也会更好
因个子矮小而精神压力颇大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吧嗒吧嗒……每顿饭都要发生战争——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习惯
口吐脏话亦毫不在乎——培养孩子礼貌性的语言习惯
为沉溺于影碟的孩子寻找出路——改掉孩子的恶习
对于书本不屑一顾——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仅五分钟亦无法集中精神——由生活习惯入手,改变孩子散漫的性格
第五章 在教育孩子方面,绝不要奢求“一口吃下个胖子”
教育孩子没有既定答案
认真做人的妈妈其表率作用才是教育之本!
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要一清二楚
令孩子学习优秀的教育环境
摒除没有妈妈绝对不行的观点
没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信息,要由妈妈来权衡轻重
孩子的教育不是用钱堆出来的
工作、育儿双成功的上班族妈妈的时间管理
建立并管理上班族妈妈的人际关系网
第六章 丈夫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伙伴
对于孩子而言爸爸的存在不可或缺
由爸爸来育儿,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像培养孩子一样培养“好爸爸”
孩子的教育投资,要和丈夫一起规划
让丈夫行动起来的力量——称赞
身为“教育伙伴”的爸爸、丈夫应有的态度
孩子生病令妈妈内心如焚
每每孩子生病或是受伤,上班族妈妈便要经历一番心灵上的煎熬。因为需要照顾哭闹的孩子,她们不但无法安睡,甚至还会因此产生出一种愧疚心理,认为是因为自己照顾不周,才会导致孩子受到伤害。因此可以说,上班族妈妈在心灵上遭受的谴责与痛苦是无以复加的。有时,虽然孩子处于病患之中,但是工作却又不能如此草率地辞掉,是故上班族妈妈只好将生病的孩子托付于幼儿园老师代为照顾,当然,即使来到了公司,上班族妈妈也不见得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工作。
虽然一再央求幼儿园老师多多关照自己的孩子,但是上班族妈妈又岂能放心得下呢?稍一出神她们的大脑中便满是对于孩子的担心,每每想到那无精打采、哭哭啼啼四处寻找妈妈的娇小身影,揪心的疼痛简直无法抑制,这种感觉也许只有当过妈妈的人才能够体会得到吧,想来,此时她们的心中必然悔恨交加吧。“这种状况究竟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前几天怀疑孩子的健康状况有异常时,我怎么就没有带他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呢……”这种深深的自责会使上班族妈妈原本便异常忧郁的心情变得更加痛苦不堪。
偶尔,有些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略略咳嗽、发烧,认为这只是小事,吃点药治疗一下,过几天自然便会痊愈,所以并不认真去对待。但谁知只是眨眼之间,孩子的病情便上升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程度,弄得她们常常要半夜抱起孩子跑去医院问诊,严重时甚至还要送进急救室。要知道,小孩子的轻度感冒极容易转化为初期肺炎,当自医生口中听到“肺炎”一词时,孩子的妈妈往往会感觉到整个天空都坍塌了下来,但是大部分小孩子只需接受简单的药物治疗即可康复。
孩子都是在病痛中长大的
与大部分妈妈一样,上班族妈妈往往也会将孩子的生病或受伤归咎于自己身上。她们认为,这完全是由于自己未能如其他妈妈一般专心照顾孩子所致,有的妈妈甚至认为,孩子之所以会病情加重,就是因为自己没能在孩子生病时在其身边悉心照料。
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心头肉,孩子生病时,明知他此时最需要自己的呵护、照料,却只能将孩子托付于他人,强忍着不舍前往公司上班。此时此刻,上班族妈妈的心中又何尝不是心疼不已?有些上班族妈妈表示:每每这时,她们都会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将孩子“推下悬崖的罪魁祸首”,痛心疾首之余甚至连死的心都有了。
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些许病痛。别人家的孩子虽然看似无病无灾,安然无恙,实际上三天两头患一次病倒也是常事。类似于流鼻涕、过敏这类小病,都是孩子身上最常见的病症,严重时经过几日住院治疗也未必会立即康复。有些孩子甚至经常因闯祸而使自己受伤流血,弄得父母每天都在心惊胆战。
因此,上班族妈妈不必因孩子患有轻度感冒、发烧便过分指责自己,致使自己的心情也随之忧郁起来。此时此刻,与其埋怨自己的疏忽,不如采取有效措施,让孩子早日脱离病魔的纠缠。例如,我们可以为孩子讲讲有趣的故事或是笑话,这不但可以使他们变得开朗起来,还能够带给他们早日康复的希望与信心。
绝对没有必要成为超人
也许是出于本能,孩子们即使尚处于幼年,依然能够懂得体谅妈妈。例如,妈妈由于工作繁忙,无法为他们准备学习用品或检查作业,对此他们虽然会感到伤心、会闹情绪,但是只要妈妈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个中原因,孩子们很容易便会接受并会对妈妈产生出理解之情。他们最终会明白,妈妈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日日早出晚归,回到家后仍有堆积得如同小山一般的家务在等待处理。较之游走于职场生活与家务事之间的超级妈妈,孩子们更加倾向于那些虽然有些笨拙、有些不足,但是却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关爱的妈妈;相较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疲于奔波的妈妈,孩子们更加喜爱看似懒散、有余闲、不够精明、智商与自己相仿的妈妈,因为他们能够在这种形象中找出属于自己的突破口。同时,他们会利用这一突破口,去接近妈妈、黏着妈妈,借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从中感受、确认妈妈对于自己的爱。
上班族妈妈的孩子大都存在以下倾向:由于整日远离妈妈,因此他们更加渴望得到、享受妈妈的关爱。从这种角度上说,毫无空暇的超级妈妈对于孩子而言,在亲近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因此,下班以后上班族妈妈可以尝试将堆积的家务推迟到周末再做,并利用这一时间多与孩子们相处。我们可以少清洁一次房间、浴室,但要多与孩子们一起玩耍或为他们讲解一些童话故事。值得提醒您一下,孩子们喜欢做可以接触妈妈身体的游戏,哪怕只是坐在妈妈的大腿上听她讲故事或是读童话书,同样可以令他们感到欣喜不已,因为这能够使他们感觉到妈妈的爱。听着妈妈温柔的声音,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之中,孩子们便能够放飞自己的幻想。不要忘记,孩子们的最大愿望无非就是能够多与母亲待在一起,多感受到母亲的一份爱而已。
将妈妈热情工作的样子展现给孩子看
出于本能,孩子均不喜欢和妈妈分开。妈妈每早上班时,他们都会缠着妈妈要求她陪自己玩耍,有时甚至还会央求妈妈辞掉工作,每每此时妈妈都会心痛得双眼噙泪,真的想如同孩子说的那般放弃工作,去陪伴他们。但是,对于妈妈而言,工作并不像孩子想的那样简单,她们无法轻下决心将之辞掉。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将孩子带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让孩子看看妈妈究竟在哪里工作,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妈妈工作时的模样。另外,将同事的名片给孩子看,告诉他妈妈在与这些人共同从事着什么工作,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如果不方便将孩子带到单位,可以想办法让孩子理解妈妈的工作对于妈妈和社会存在怎样的意义,对家庭生活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向孩子说明妈妈之所以工作完全是为了全家人的幸福,是为了使生活变得更加宽裕,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对辛劳如此的妈妈产生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