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污染场地调查、监测、修复和环境监管为主线,重点介绍污染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原理,污染物迁移途径及调查方法,地下勘探、样本采集及测绘,地下水监测井设计和安装,地下水监测井采样,监管和法律框架,地下水地球化学和含水层分析,修复技术和案例等,旨在阐述污染水文地质条件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的重要作用,剖析典型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特点,推动场地环境调查方法和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中文版序
译者前言
原书前言
作者介绍
1污染物水文地质调查的地质框架1
1.1绪论1
1.2非饱和及饱和层的地质条件2
1.3冲积盆地和沉积环境的介绍7
1.4地下水运动的简要回顾10
1.5污染物水文地质调查的概念研究方法14
1.6场地调查初期含水位层的调查方式15
1.7“可变”含水层的例子15
2污染物迁移途径——地下调查和监测方法18
2.1绪论18
2.2影响迁移的污染物特性20
2.3包气带中的污染物迁移途径22
2.4含水层中的污染物迁移25
2.5裂隙岩体中的污染物迁移35
2.6含水层间的污染物迁移36
2.7确定污染羽位置——初始方法36
2.8场地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概述37
2.9场地调查的示范方案40
2.10小结41
3地下勘探、样本采集及测绘43
3.1绪论43
3.2地下勘探的程序方法43
3.3地下钻孔和采样简介49
3.4土壤采样方法55
3.5勘探钻孔测井记录57
3.6地下填图与地层对比64
3.7深孔取样与钻孔一体化的实例69
3.8小结70
4地下水监测井设计和安装72
4.1绪论72
4.2监测井的设计72
4.3A含水层的监测井的安装示例79
4.4监测井完井82
4.5不同监测井的成井84
4.6井的废弃86
5地下水监测井采样88
5.1绪论88
5.2采样计划和方案88
5.3化学分析实验室的选择90
5.4监测井采样——现场采样前准备90
5.5样本偏差91
5.6案例——监测井现场取样程序93
5.7非饱和环境(包气带)中的采样96
6监管和法律框架99
6.1绪论99
6.2联邦法律概述99
6.3部分州和地方性法规102
6.4监管部门的参与、与咨询人员的访谈103
6.5专家审查105
6.6小结106
7地下水地球化学入门107
7.1绪论107
7.2无机组成与性质108
7.3饮用水质量标准的规范111
7.4天然污染物114
7.5生物性污染物115
7.6有机化学污染物115
7.7分析实验室117
7.8监测井中化学数据的长期趋势119
7.9案例:此处低浓度的污染物真的存在吗?121
8含水层分析122
8.1绪论122
8.2含水层试验前的注意事项122
8.3瞬时排水试验(微水试验)124
8.4抽水试验125
8.5抽水试验设备127
8.6抽水试验数据分析综述130
8.7裂隙岩体含水层试验135
8.8地下水抽水和修复情景的计算机模拟136
8.9污染物捕获的抽水方法137
8.10小结139
9修复与清除140
9.1绪论140
9.2场地修复的概念方法141
9.3响应行动与修复技术概述143
9.4选择适用的修复方案154
9.5筛选适用的修复方案155
9.6改进措施的实施155
9.7修复方案的确定155
9.8“有毒物质”场地关闭的案例157
9.9有限资金和边际场地条件下的土壤气清理案例158
9.10地表下闭环地下水生物修复净化实例161
9.112,4-D泄漏的土壤净化修复计划制定案例(AfterBlunt,1988)165
9.12小结167
参考文献168
附录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