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届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定 价:168 元
- 作者:杨晓春,李云主编
- 出版时间:2023/9/1
- ISBN:9787112290000
-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U984.2
- 页码:24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21cm
本书是2021年第4届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成果的记录与展示。本次联合设计课程采用高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形式,由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本次年度课题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系列研究为背景,湾区边界共生融合为研究主题,以深港合作的东翼节点——沙头角片区为舞台,结合城市核心区升级改造,湾区岸线开发活化与生态保护,城市更新单元开发及城市复合发展等阶段需求,进行独立观察与思考并提出相关构想及措施。
2018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在深圳大学启动,当时联合了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城市大学5所高校,开创了以粤港澳大湾区边界议题为鲜明特色的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先河。2021年,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主办方再次回到了活动的发起地——深圳大学。本次联合毕业设计的主题为“沙头角滨海都市区综合发展与城市设计”。由深圳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侨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烟台大学和广西大学8所高校,28名指导老师、99名学生,共25组师生全程参与,规模是20
18年第一届的两倍之多,活动影响巨大,并首次实现规划、建筑、地理信息多学科交叉互融的研究型设计探索。
本届联合毕业设计选题位于“日出沙头,月悬海角”的深圳东部滨海历史地区——沙头角。这里是深圳与香港的孪生之城,曾经一脉相承,而今隔岸相望。作为“深圳东进”
“深港合作”“融入湾区”三项重要战略的连接区,未来沙头角之于深港都将承担着重要使命,不仅是岁月静好下的各自提升,而且更需要转身协作、共同面向湾区未来。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地方选题,挑战性很强,意在激励学生突破学科和学校的固有知识体系,对大湾区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解决。
活动开展过程中,各校师生们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充分展示了各自的培养特色,同学们在思想碰撞中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全部出色地完成了研究设计任务,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校际之间和校企之间的专业交流,拓宽了各校同学的学识视野,为未来的设计实践和专业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在摸索中继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拥抱未来。愿,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杨晓春,教授·博士
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委会委员
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
深圳市规划委员会法定图则委员会委员
杨晓春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可持续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技术管理与开发控制、城乡遗产保护与活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建设部软科学研究课题,主持及参与深圳市科研课题及重要城市设计近百项;研究成果发表于《城市规划》、《规划师》、《国际城市规划》、Building & Environment、Sustainability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
李云,副教授·博士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青年委员
珠海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非公务员委员
深圳市建筑环境优化设计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
李云博士是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市高层次后备级人才及南山区领航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密度城市空间资源、陆海功能协同发展、村镇人居环境、区域合作与管治等。主持国家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建设部村镇司课题3项、广东省教改课题2项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出版著作1本,曾获得两项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以及数项省、市优秀规划设计奖。
序
1 引言
2 现场还原
3 学术共享
4 基地现状
5 设计集成
6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