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森林》创作花絮
温艾凝
《音乐森林》的灵感来源于德国黑森林西南端一个名叫Titisee 的静谧小镇。
两年前我搭火车去Titisee的那一天,突然下起了特别大的雪。我坐在温暖的铁皮车厢里,透过车窗看到了很多之前不曾看到过的景色:参差不齐的彩色房子、奇形怪状的高烟囱、厚厚的积雪,还有风雪中星星点点暖暖的家。后来,我和火车又一起穿过了深邃的山洞、弯弯的桥,路过了红色的栏杆、安静的小镇和大片大片笔直的黑森林。
在整个旅程中,我的耳机里一直循环着我喜欢的DJ-okawali的曲子Flower Dance,窗外的雪花在我眼前不停地闪烁,我觉得它们像一个个小音符在歌唱,甚至跳起舞来,然后变成一个个小精灵飞向丛林深处。于是,当火车抵达目的地,我也神经兮兮地跑到黑森林的深处,在簌簌落下的雪花里踮起脚,向着树枝上的小鸟吹起口哨。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唰地跑过一个小女孩,还有一个踩着音符去森林里探险的故事。
回到英国后,我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也画出来了简单的分镜草图。那时候正赶上圣诞节,剑桥也开始下雪,漂亮的圣诞树和彩灯装饰着整个小城,美丽极了。被这样的气氛感染,我终确定了场景的氛围和人设。之后的几个月,又将草图做成假书不断推敲,三番五次修改之后,开始了正式的创作。
因为是雪景,所以不能是特别清晰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颜色,于是我选择了不透明水彩、色粉、彩铅和铅笔炭笔的混合技法。为了使画面更朦胧,我先用色彩肆意铺出底色,再用铅笔刻画树木的细节和人物的表情。绘画时我基本没有打草稿,而是直接画正稿,所以在画完后一笔之前我也不知道会画成什么样子,也正因为这样,创作中源源不断涌现的未知感让我更加兴奋和快乐。
《音乐森林》的创作时间还算是比较集中的,从灵感出现到完成正稿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故事脚本前前后后大概修改了二十多遍,每幅画都反复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构图。完稿后又加上和蒲蒲兰编辑们的共同努力,一次次地修改版式、调整字体、优化翻页节奏、调色,终才有了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音乐森林》。希望这本书终能呈现出我想要的效果,也希望它能够得到孩子们的喜欢。
2015年,在有插画届奥斯卡之称的意大利博洛尼亚插画展期间,我在博洛尼亚市中心的书店里看到了来自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字的儿童图书,但遗憾的是,没有一本简体中文的。我心里非常难过,于是给自己许下一个小愿望,我想做出更多好的儿童绘本,并希望有一天它们能以简体中文版的形式出现在博洛尼亚的书店里。
我喜欢写作、画画,喜欢脑子里被柔软美丽的温暖故事填满。这些年对于图画和绘本的研究让我明白,用技术画出的画和用心画出的画都是如此不同,更何况是用爱呢?
可能绘本创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我依然在创作绘本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幸福。因此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作品,给更多的孩子带来快乐。
2017年8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