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从作者在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中最常遇到的,家长最棘手、最关切的问题出发,从阿德勒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带领焦虑的父母看透孩子日常比如爱发脾气、人来疯等“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理清亲子冲突中隐藏的种种心理误区,引导父母以科学恰当的方式处理育儿难题,以更长远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同时,也让家长通过孩子,找到自己内心焦虑、不安和恐惧的根源,实现自我的疗愈与成长。
-
家庭教育是一门“动心”的艺术,每位家长都应该懂一点心理学
-
用对方法说对话,及时帮孩子化解负面情绪;孩子有好的情绪,才会有好的行为。
-
你不是不爱看书,而是那些书真的不够有趣!实战案例,趣味漫画,像读故事一样轻松学育儿!
-
附赠儿童反PUA小绘本,花一本书的钱,买到两本书,大人孩子都能看!
爱的语言
带给孩子向上的力量
在上心理学课程时,每当课堂上听到我导师如沐春风的话语,我的身体就会像被注入一股暖流,从头部直抵内心深处,让我热泪盈眶,也让我的内心变得特别放松,柔软。再看看四周,一种“万般皆美好”的感觉油然而生,原来好的语言能这么温柔又有力量。而当一个人能说出智慧有爱的话语,那一定是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一个生命成熟、勇敢、从容和自在的体现。
有一次导师分享道,在她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妈妈说话时和善的样子和眼神里欣赏的光。我猜,她可能已经不记得妈妈具体说过哪些话,但其实,这一切都长在了她的身体里。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传统文化中,关于水的理解。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诗人杜甫也有“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好的教育,应该就是如此吧,不动声色,沁人心脾。
所有的生命,就像孕育在土壤中的种子,绝不会轻易就被困难压倒,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它因为压力过大而往旁边长,这像极了我们的孩子,他们的某些行为让我们误认为他不求上进,这些偏差的行为背后,只不过也是他们在积极寻找向上的光明。其实,我们不用担心生命是不是会向上,只需要提供足够的滋养,它就能扎很在当下的土壤,努力向上,长成自己最好的模样。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文字其实都很少,中文的常用字也只不过3000 左右,但语言却博大精深。为人父母,伤害孩子的话脱口而出,让孩子感受到爱的语言却要通过后天去习得。要练习卸下盔甲,放下心中的武器,更要练习在与孩子沟通时,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去感受。爱孩子,请先懂孩子。这种学习,绝对不是学到搞定孩子的一些招数,而是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待亲子教养的问题,通过参与另一个生命的成长,得到机会来审视自己,用不伤人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一起活出各自生命的精彩。
所以作为阿德勒心理师,深耕亲子家教领域12年的我一直希望能从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写一本关于父母的语言的书,我相信,这不仅仅是滋养另一个生命,更是父母的自我生长。这本书记录了许多我和孩子们的真实故事,也有些故事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可能是读者或学员的故事。这些精选出来的话题,都是我在十几年的工作中最常遇到或被问到的,相信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也期待能与大家有更多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育儿没有标准答案,我相信为人父母的每一份思考都弥足珍贵。
本名彭佳胤,公众号“牛妈彭小蹦”创始人,阿德勒学派心理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委会理事,两个孩子的妈妈,全网粉丝100万。30岁自学漫画,已出版畅销书《成长,不慌张》。其作品主要以漫画的形式传播阿德勒心理学家教理念,内容深入浅出,既有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又贴近生活接地气。旨在让父母更懂孩子,让心理学知识通俗易懂,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链接家人感情的桥梁,让爱在家庭中流动。
第一章 观念更新
只养身体的时代过去了,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需要养心的时代
-
没有完美的家庭教育,只有无条件抱持孩子的父母
-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确保孩子不出任何问题,而是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
-
给孩子“最好”的,不如给孩子最需要的
-
努力成为“富有”的父母吧,因为你有什么,才能给得了孩子什么
-
重大心理问题起源都是小事,记得及时帮孩子为情绪画一个健康的句点
-
情绪受过伤的孩子就好像有过伤口的手,只要风一吹就感觉很痛。
第二章 个体差异
孩子从来都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不同的底色来到这个世界
-
“一个妈生的,怎么差距这么大!”
-
不紧不慢的女儿,活出了我理想生活的样子
-
养“儿子”这种生物,注定心要大!
-
孩子不爱(敢)跟人打招呼,该顺其自然还是及时引导?
-
为什么不建议你把孩子养得太“乖”?
-
孩子有一颗“玻璃心”怎么办
-
养育一个高敏感孩子有多难?
-
老师发消息:“你家孩子我管不了了……”
-
被老师认为弱智、作弊,被迫退学,没有朋友,这个孩子最后怎么样了?
第三章 偏差行为
可能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你读懂了吗?
-
别总怪孩子无理取闹、状况连连,试着走进他们的世界
-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无理取闹,而是我们不懂得他们的“道理”。
-
孩子犯错时是绝佳的教育时机
-
相比做得好的时候,做得不好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的绝好机会。
-
孩子磨蹭,这么做比催催催更管用!
-
不需要刻意调整孩子节奏,而是要提升他们的能力,这样才能快得起来。
-
约定好的事情,孩子说翻脸就翻脸,怎么办?
-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闹,妥协了、发飙了,你就输了
-
哭是弱者的武器,当孩子认为自己是弱者的时候就会不断示弱。
-
小小年纪撒谎都不带打草稿?这可能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
据说每个孩子从2岁开始就会说谎,四五岁达到“吹牛”高峰期。
-
家有“人来疯”孩子,感觉好丢脸……
-
其实孩子是想确认自己是被爱的、可爱的小孩,确认了就会放心了。
-
孩子过于自卑、不思进取,可能是因为“病了”
-
孩子总爱告状,说别人“坏话”,怎么办?
-
告诉孩子:我们的目标是变成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赢过别人或者踩倒对手!
-
孩子在学校被人打了,为什么回家不敢说实话?
-
孩子犯了错反而冲大人发脾气,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
过度关注、保护自己的孩子,没有能力去关注错误本身。
-
如果你家孩子爱顶嘴,或许你该感到庆幸
-
没有氛围和环境教孩子如何正确说不,他们才会用错误的方式去说。
-
从不强迫孩子分享,结果孩子越来越自私……
-
拥有爱的人需要通过付出来得到自我实现,只有缺爱的人会容易陷入“索取”。
-
孩子窝里横出门怂?孩子说:“我也很冤啊”
-
“我不要你做我的妈妈了!”孩子对妈妈放狠话的背后……
-
珍惜那个用猛力爱你的孩子,他们只是感受到的爱不够,因爱生恨。
第四章 危机时刻
轻推一把,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
-
轻推孩子一把,怎么推?
-
陷入童年焦虑的孩子不仅仅需要接纳,还需要我们主动伸出援手,轻推一把。
-
孩子突然跟不上、学不会时,父母别管得太多
-
孩子成长路上,慢就是快,有时候,停下来,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
孩子被老师批评后,从下午哭到晚上……
-
当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发现事情的面貌突然变得不一样。
-
当小学生说,我不想上学了
-
困难,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礼物,每个人的困难都不一样。
-
“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不行!”孩子社交中被拒绝了怎么办?
-
告诉孩子:有一段稳定的友谊,比当一个受欢迎的“孩子王”更重要!
-
当孩子考了个69分之后:“妈妈,今天老师给你打电话没?”
-
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孩子才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小孩。
-
孩子畏难怕输,总想逃避,怎么办?
-
孩子陷入消极负面情绪中怎么办?他可以有情绪!
-
孩子难过、沮丧得睡不着? 睡前聊天的好机会来了
-
当孩子遭遇挫败时,你这么说还不如什么都不说
-
我们要做的不是立马让孩子感觉快乐,而是让孩子在痛苦后别放弃。
-
犯错的孩子更需要帮助和鼓励
-
希望每个犯错的孩子,都能得到一次迅速且正确长大的机会。
-
当孩子事情没做好闹情绪,家长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
哪怕没做好也依然对孩子给予爱和关注,让孩子获得把事情做好的勇气。
-
孩子被起绰号,气得想原地爆炸
-
“取绰号”是一种霸凌行为,被取绰号时必须当场坚决制止。
-
当孩子被同伴嘲笑或孤立,家长如何引导他从自卑走向超越?
第五章 问题应对
遇到问题,是成长的好时机
-
所有的孩子都会了,我家的还不会,怎么办?
-
没有完美的孩子,只要孩子在自己的时区里就永远不会晚。
-
“妈妈,别人有我也要有!”买还是不买?
-
孩子兴趣班上到一半,说不喜欢了
-
一个失去勇气的孩子可能会放大困难,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关心。
-
猝不及防的青春期:发现10岁女儿早恋
-
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时,起码要知道不该怎么做,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机会。
-
孩子和“坏孩子”交朋友,要不要干涉?
-
朋友其实不是交来的,而是吸引来的。所以关注孩子成为怎样的自己更重要。
-
给孩子立了很多规矩,为什么最后都失败了?
-
孩子上小学后,还满脑子都是玩,怎么办?
-
别被自己放大的焦虑所困住,其实孩子差不多都是这样长大的。
-
“学不好可以,不好好学就是不行!”
-
当孩子抱怨放假太少、作业太多,简单几句话让他主动学习
-
当报怨被允许,就没啥好抱怨的了;当辛苦被看见,就没那么辛苦了。
-
孩子越大越不爱和家长说话,为什么?
-
家应该是一个孩子可以跟我们分享喜乐,也可以向我们求助的地方。
-
跟“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斗智斗勇10年,我的经验之谈
-
电子产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我们需要给孩子的是驾驭电子产品的能力。
-
孩子越鼓励越使不上劲?一定要留足空间让他自己鼓起勇气
-
让孩子既能接纳还不完美的自己,又能鼓起勇气去走出舒适区。
-
接到老师的“投诉”,你会直接告诉孩子吗?
我们应该成为一座桥,让孩子从感觉不好,变得有信心、有能力做到更好。
我从老大才2 岁的时候,便开始用漫画记录他的成长故事,没想到一眨眼,他已经是个初中二年级的大男孩了。起初,我只是觉得孩子们的日常萌化了我的心,那些童言童语令人忍俊不禁。渐渐地,我开始借用漫画这种简单易懂、有趣又贴近生活的方式分享育儿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大家喜欢我的漫画,可能是在里面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又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思考和启发吧。
完成这本书,真的要特别谢谢我的孩子们,他们在更多和更高维度上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让我体验到了生命中不同维度的喜悦,让我有机会重新养育自己,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
在做妈妈之前,我以为人生的意义是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直到做了妈妈,我才发现人生其实是由一连串的当下组成的,也越来越认同人生是一场体验,活着,不是为了奔赴去哪里。生活中遇见一些事、一些人,会带我们去领略人生的不同风景。有些
事看起来很快乐,但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其实短暂而肤浅,有些事看似有痛苦的成分,实则能让我们体验到的幸福感更悠久而深刻。就像带着孩子一起爬山,我们的目的绝非登顶那一刻,而是体验这趟旅程。焦虑的成年人会盯着山顶,而忽视了山脚下的青山绿水,山林里的鸟语花香。但孩子会在任何一个地方,认真感受和体验当下。孩子教会了成年人,什么是活在当下的力量。于是,我的人生因为孩子变得越来越简单,幸福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养孩子,终究是养育了自己呀。
其次,要谢谢我的先生,孩子的爸爸老潘,我总是拿他作为漫画中的反面案例,不是因为他犯错最多,而是因为他默许我可以给自己加主角光环。其实,现实中他是一位特别有爱的父亲,会陪孩子嬉戏打闹,会带孩子出去郊游、徒步,如果不读绘本的话,
他不会打瞌睡。
还要谢谢这么多年来所有读者朋友们的支持和陪伴,让我深感沉甸甸的使命,这份使命也让我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所以时隔5 年才推出我的第二本书。这本书依然不完美,但只要书中能有那么几幅漫画、几句话语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于我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