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中国哲学与文学的热爱和研究,布莱希特被同时代人称为中国人,而他在流亡丹麦期间的诗作《老子流亡路上著<道德经>的传奇》更是将他与中国的老子道家思想联系在一起。一直以来,西方学者对布莱希特这首诗的评价高度一致,如认为它当属布莱希特最为著名的诗歌之一20世纪最为优美的德语诗歌等,即便有如此一致的高度评价,但学者们对诗作中所蕴含的道家哲学思想和道家风格的行文方式却甚少关注。这部作品是如何创作产生?应怎样把握其源头、修改和最终成品?当这部诗作与道家思想联系起来时,应如何理解诗中的句子?
本书通过研究该诗作的手稿(1938),不仅从文学角度分析了中国哲学、中国文学在20世纪初德国的强大影响,而且指出布莱希特在接触道家思想之前就早已有类似道家的哲学思考,他在诗作当中描绘的老子形象其实是流亡中布莱希特本人的真实写照。此外,该诗作在风格上有道家流水的特性,并且通过诗歌韵律的变化体现了强石对流水的阻挡以及流水最终获得胜利的过程,笔墨凝练传神、跌宕有致。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被汉娜阿伦特和乔治斯坦纳盛赞的伟大戏剧家、影响本雅明的天才诗人。作为戏剧家,他是20世纪继易卜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之后对中国剧坛产生巨大影响的最重要的外国人士;他创立史诗剧,以间离效果为核心构建了欧洲崭新的戏剧美学体系。作为诗人,他创造了全新的政治诗歌,以其带有不规则韵式的无韵抒情诗被视为德语诗歌语言最伟大的发明者(翻新者)之一。其成就不仅是德国文化传统的产物,更与其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尤其对中国哲学近乎偏执的热衷与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关联。本书即是探究其与老子道家思想的相遇、碰撞及诞生的传奇。
戴特宁,德国哥廷根大学德语系教授。出版学术专著23部、诗集9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持及参与编写《安徒生文集》《托马斯曼文集》《伦茨文集》等多部大型文集。在美国、丹麦、中国的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09年,获德国最高科学奖莱布尼茨奖。20112017年,担任德国语言文学科学院院长、德国最高文学奖项毕希纳奖评委会主席,成为当今德语文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谭渊,复旦大学硕士,德国哥廷根大学德语文学博士、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土生导师,现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德语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yu部社科基金项目4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入选教yu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青年长江学者及德国洪堡学者。
传奇
他可搞出什么名堂?
您准会发笑:《道德经》
明月 诗歌 李太白
凝望天空 随波逐流
对秩序的恐惧
德布林与柏林之道
尘世之争与礼貌的中国人
叼着烟斗去流亡
列宁还是老子
手稿第9节及相关改动
道的诗韵
不。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