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对GIS技术在城市水环境研究方面的应用研究,专注于中小尺度的景观范畴,以人与水环境的互动亲水性为出发点,总结并实践了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采集技术,并运用GIS以及遥感图像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城市滨湖及河流景观的亲水性与空间信息数据库进行整合研究,为城市水环境的设计策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本书作者组织了跨学科研究团队,从GIS技术以及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的角度重新审视GIS技术与以上学科的融合,特别是针对中小尺度城市水环境的影响因子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实验,进行了跨学科创新性的研究实践。
后记城市湖泊与河流景观的亲水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概念,它既包含对亲水场所及周边环境物质要素的研究( 如可达性、驳岸环境的生态性、亲水活动的组织、景观视线的创造、场地空间的适宜性等),也有对使用者心理需求要素的探寻( 如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对湖泊与河流的反应,人的亲水喜好等)。中外学者对城市湖泊与河流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对这些水体生态环境变化成因的分析及改善措施的探索上。有关城市湖泊与河流景观的研究分散于城市滨水景观研究等相关领域,且多以大尺度、综合性的面貌出现,并集中于水体护岸边坡的生态工程研究上,往往忽略了人对湖泊与河流等水体的使用愿望和使用过程研究。零零散散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将亲水性等同于可达性来阐述,从而将研究专注于交通可达性或者护岸形态的研究上。本书则以环境设计的视角,从物质和心理两个层面探讨城市湖泊与河流景观的概念、内涵及基础理论,试图将亲水性作为切入点来厘清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人与水的互动关系,理解人与水的互动逻辑,为营造良好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提供有效的途径。传统的城市滨水景观研究多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其特点是主观描述过多。然而景观设计*终是要落实到工程实践的,项目实施的结果往往与人们*初的美好愿景相去甚远。究其原因便是没有将设计的基础放在研究环境本身的自然规律和对客观条件的科学分析上,实践证明主观臆断、拍脑袋的设计方案是不可能获得真正成功的。本书的研究坚持将GIS 技术介入传统的景观规划设计领域,重新认识、分析、再现人居环境所拥有的各项特征。然而地理信息系统从一开始就是为自动化地图制作而设计的,而环境设计师的研究目的不是地图,而是作为地理现象的景观中的规律。研究规律*常用的方法就是建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大的问题是不直接支持模型运算,它的模型运算需单独进行,再将运算结果可视化来指导设计。不仅如此,研究者对于空间技术、模型建立和运算等知识的缺乏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使在广泛的计算机或者地理学专家之中也是如此,对于城乡环境建设领域的学者、设计师们就更是明显的缺失。近十年来,环境专业领域对空间技术应用的需求在稳步增长,这也是促使我们下决心做本书研究的初衷。尽管由于专业背景所限,作者对于地理信息学知识的掌握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在做这种跨学科研究时深感捉襟见肘、步履维艰。但正是如此困境使我们明白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由此坚定了我们将研究继续下去的决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本书可以成为相关研究的一个小小开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城市水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辅助设计、引发研究。本书的付梓深得各位同仁和师长的鼎力协助,首先要感谢万敏老师创办的工程景观学,为我们这些初启研究航程的学者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崭新视角,并敦促我们在跨学科研究的探索中不断前行。还要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申请的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金,为工程景观研究丛书的出版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同时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各位老师对我长期的理解与包容,吕宁兴、宋晓东等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与鼓励,合作者张何的耐心细致工作,我的几届硕士研究生参与了大量调研、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特别是李彤和刘馨泽同学对本版书稿的文献与项目案例资料的收集整理,都令我非常感激。还要特别感谢的是易彩萍编辑,她从本书出版计划之初,一直到这一版的编辑、整理、排版校正、封面设计等,每一步的认真负责、耐心周到是本书得以出版的*重要保证。*后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儿子,他们是我不断前进的*大动力,唯有认真研究、认真思考、认真写作,才能做到不负读者及亲友的厚爱。
王贞,女,湖北省武汉市人。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学系,工学博士。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水岸保护公益专项基金联合创始人、主任,武汉市申报设计之都的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改善及文化景观保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及社会科学基金多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础理论
第一节 景观学
第二节 水利工程学
第三节 生态学
第四节 环境美学
第五节 环境心理学
第六节 地理信息学
第三章 概念解析及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一节 概念解析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四章 城市湖泊及河流景观亲水性
第一节 城市湖泊及河流景观亲水性
第二节 城市湖泊及河流景观亲水性的相关因子
第五章 城市硬质护岸工程景观的生态优化
第一节 植物介入城市硬质护岸工程景观的影响
第二节 适宜介入城市硬质护岸基底的灌木研究
第三节 灌木介入的城市硬质护岸工程景观营建
第六章 GIS 技术与城市滨水环境空间信息数据库建构
第一节 环境空间信息
第二节 ArcGIS 与空间信息数据库
第三节 数据库构建
第四节 数据库设计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