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宇宙学》第二版提供了宇宙学领域的详细介绍,开篇由FriedmannLematre-Robertson-Walker度规描述均匀膨胀的宇宙学模型,包括对暗能量、大爆炸核合成、再复合和暗物质的细致处理。由此出发,本书将引入在均匀膨胀宇宙中的微扰-它们的演化如何由Einstein-Boltzmann方程组所描述,它们如何由宇宙早期的暴胀所产生,以及它们将产生怎样的观测效应:CMB中的声学振荡峰、偏振分析中的E/B模式分解、CMB中的弱引力透镜和宇宙大尺度结构,以及BAO标准尺和星系成团性中的红移空间畸变效应。第二版还涵盖了非线性结构形成,包括微扰论和数值模拟的分析方法。本书结束于一个经过大幅度更新的数据分析处理章节。《现代宇宙学》第二版展示了现代观测技术如何迅速刷新我们的宇宙的理解,并提供给读者大量宇宙学研究所需的工具。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世界最大宇宙中微子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中国2017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
目录<BR>原作者简介<BR>译者简介<BR>丛书序<BR>中译本序言<BR>序一<BR>序二<BR>原书前言<BR>第1章 基准宇宙学模型 1<BR>1.1 宇宙简史 1<BR>1.2 Hubble图 6<BR>1.3 大爆炸核合成 7<BR>1.4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8<BR>1.5 宇宙大尺度结构 9<BR>1.6 ΛCDM宇宙学模型 13<BR>1.7 总结与展望 15<BR>习题 16<BR>第2章 膨胀的宇宙 18<BR>2.1 空间的膨胀 18<BR>2.1.1 度规 19<BR>2.1.2 测地线方程 22<BR>2.2 距离 26<BR>2.3 能量的演化 28<BR>2.4 宇宙的能量组分 33<BR>2.4.1 光子 34<BR>2.4.2 重子 35<BR>2.4.3 暗物质 35<BR>2.4.4 中微子 36<BR>2.4.5 物质-辐射相等时期 39<BR>2.4.6 暗能量 39<BR>2.5 小结 43<BR>习题 44<BR>第3章 宇宙学的基本方程 47<BR>3.1 Einstein场方程 47<BR>3.2 Boltzmann方程 51<BR>3.2.1 谐振子的Boltzmann方程 52<BR>3.2.2 膨胀宇宙中的Boltzmann方程 54<BR>3.2.3 Boltzmann方程中的碰撞项 56<BR>3.3 非均匀宇宙中的Boltzmann方程 58<BR>3.3.1 时空的微扰 58<BR>3.3.2 测地线方程的微扰 60<BR>3.3.3 辐射的无碰撞Boltzmann方程 64<BR>3.3.4 静质量非零粒子的无碰撞Boltzmann方程 64<BR>3.4 小结 65<BR>习题 67<BR>第4章 宇宙组分的起源 70<BR>4.1 回顾均匀宇宙的Boltzmann方程 70<BR>4.2 大爆炸核合成 72<BR>4.2.1 中子丰度 75<BR>4.2.2 轻元素丰度 78<BR>4.3 氢复合 79<BR>4.4 暗物质 83<BR>4.5 小结 89<BR>习题 89<BR>第5章 非均匀的宇宙:物质和辐射 92<BR>5.1 光子的无碰撞Boltzmann方程 93<BR>5.2 碰撞项:Compton散射 95<BR>5.3 光子的Boltzmann方程 99<BR>5.4 冷暗物质的Boltzmann方程 101<BR>5.5 重子的Boltzmann方程 104<BR>5.6 中微子的Boltzmann方程 106<BR>5.7 小结 107<BR>习题 110<BR>第6章 非均匀的宇宙:引力 111<BR>6.1 标量-矢量-张量分解 111<BR>6.2 规范的选择 113<BR>6.3 标量扰动的Einstein场方程 115<BR>6.3.1 Ricci张量 116<BR>6.3.2 场方程的两个分量方程 117<BR>6.4 张量扰动 120<BR>6.4.1 张量扰动的克氏符 121<BR>6.4.2 张量扰动的Ricci张量 122<BR>6.4.3 张量扰动的Einstein场方程 123<BR>6.4.4 模式分解定理的验证 125<BR>6.5 小结 126<BR>习题 127<BR>第7章 初始条件 129<BR>7.1 视界疑难的解决 129<BR>7.2 暴胀 134<BR>7.3 原初引力波的产生 137<BR>7.3.1 谐振子的量子化 138<BR>7.3.2 张量扰动 139<BR>7.4 标量扰动的产生 142<BR>7.4.1 均匀背景下的标量场扰动 143<BR>7.4.2 超视界扰动 145<BR>7.4.3 空间平直规范 148<BR>7.5 早期宇宙的Einstein-Boltzmann方程 150<BR>7.6 小结 152<BR>习题 155<BR>第8章 大尺度结构的形成:线性理论 159<BR>8.1 引言 159<BR>8.1.1 扰动演化的三个阶段 160<BR>8.1.2 求解思路 164<BR>8.2 大尺度求解 166<BR>8.2.1 超视界解 166<BR>8.2.2 大尺度进入视界 169<BR>8.3 小尺度求解 171<BR>8.3.1 小尺度进入视界 172<BR>8.3.2 亚视界演化 176<BR>8.4 转移函数 179<BR>8.5 增长因子 181<BR>8.6 结构形成的其他因素 182<BR>8.6.1 重子 182<BR>8.6.2 中微子质量 184<BR>8.6.3 暗能量 185<BR>8.7 小结 186<BR>习题 187<BR>第9章 CMB的各向异性 190<BR>9.1 概述 190<BR>9.2 大尺度各向异性 196<BR>9.3 重子声学振荡 197<BR>9.3.1 强耦合极限下的Boltzmann方程 197<BR>9.3.2 强耦合解 199<BR>9.4 扩散阻尼 201<BR>9.5 从非均匀性到各向异性 204<BR>9.5.1 自由穿行 204<BR>9.5.2 角功率谱 207<BR>9.6 CMB各向异性谱 211<BR>9.6.1 大尺度 211<BR>9.6.2 声学峰 212<BR>9.7 宇宙学参数 214<BR>9.7.1 曲率、宇宙学常数Λ 216<BR>9.7.2 谱振幅、谱指数和光深 217<BR>9.7.3 重子和冷暗物质密度 218<BR>9.8 小结 219<BR>习题 220<BR>第10章 CMB的偏振 224<BR>10.1 偏振 224<BR>10.2 Compton散射产生的偏振 228<BR>10.3 平面波产生的偏振 230<BR>10.4 偏振的Boltzmann方程 234<BR>10.5 偏振功率谱 236<BR>10.6 引力波探测 238<BR>10.7 小结 241<BR>习题 241<BR>第11章 大尺度结构的探测:示踪体 243<BR>11.1 星系的成团性 245<BR>11.1.1 星系分布的统计 246<BR>11.1.2 红移空间畸变 248<BR>11.1.3 BAO和AP检验 253<BR>11.2 角相关统计 257<BR>11.3 Sunyaev-Zel’dovich效应 261<BR>11.4 小结 265<BR>习题 266<BR>第12章 大尺度结构的形成:非线性理论 269<BR>12.1 引言 270<BR>12.2 高阶微扰论 273<BR>12.3 数值模拟 284<BR>12.4 暗晕 289<BR>12.4.1 暗晕质量和密度轮廓 290<BR>12.4.2 暗晕质量函数 291<BR>12.5 星系团 296<BR>12.6 星系成团性和偏袒 298<BR>12.7 暗晕模型 303<BR>12.8 小结 305<BR>习题 308<BR>第13章 大尺度结构的探测:引力透镜 312<BR>13.1 概述 312<BR>13.2 光子测地线方程 315<BR>13.3 CMB透镜 319<BR>13.4 星系形状 322<BR>13.5 弱引力透镜统计 325<BR>13.5.1 剪切场功率谱 325<BR>13.5.2 剪切场的两点相关函数 328<BR>13.5.3 剪切场互相关 329<BR>13.6 小结 332<BR>习题 333<BR>第14章 分析推理 336<BR>14.1 似然函数 337<BR>14.2 概述:从原始数据到参数限制 341<BR>14.3 成图 343<BR>14.4 两点函数 346<BR>14.4.1 CMB 角功率谱 346<BR>14.4.2 星系分布功率谱 349<BR>14.5 Fisher矩阵 353<BR>14.6 似然函数的采样 356<BR>14.7 小结 359<BR>习题 360<BR>附录A 部分习题解答 363<BR>附录B 重要常数 393<BR>B.1 物理常数 393<BR>B.2 天体物理常数 394<BR>B.3 基准宇宙学模型参数 394<BR>附录C 特殊函数 395<BR>C.1 Legendre多项式 395<BR>C.2 球谐函数 395<BR>C.3 球Bessel函数 397<BR>C.4 Fourier变换 398<BR>C.5 其他 398<BR>附录D 符号 400<BR>D.1 数学和几何学定义 400<BR>D.2 常用关系式 400<BR>D.3 变量定义 401<BR>索引 404<BR>参考文献 408<BR>